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遥远东方的一条龙,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是古老文明诞生的摇篮!滔滔黄河水,养育了龙的传人,上下五千年,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黄河文化的始祖是黄帝,长江文化的始祖是炎帝,那么,珠江文化的始祖则是舜帝。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舜帝传说在山西运城蕴藏丰富,以永济、垣曲、盐湖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在永济舜王庙与舜帝故里,舜帝信仰仪式基本湮灭,舜帝传说缺失;垣曲近年来重新建设了舜帝纪念物,重修舜帝庙,舜帝信仰仪式逐步恢复,在此过程中,舜帝传说强化与加固了民众信仰,盐湖区舜帝陵古庙会维系了舜帝信仰,传说兴盛,信仰普遍,仪式完备。在舜帝传说兴盛流传中,“超人间”叙事最为凸显,它是舜帝传说记忆的核心,也是舜帝信仰仪式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王瑜 《四川文物》2006,(1):34-37
《容成氏》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之一,其所叙述的有关舜的事迹可概括为:舜之出身;尧访舜;舜立禹、后稷、皋陶、质为官;舜举禹并禅以天下;尧举舜并禅以天下等事。《容成氏》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我们从儒家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古史知识范畴,只是系统化、局部上概括化了古代帝王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阎崇年 《文史博览》2014,(11):40-40
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一共六次下江南,往返都算上,共12次到扬州。那为什么康熙四十六年以后他就不南巡了呢?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考察九嶷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徐霞客当年考察九嶷山的艰苦历程;他对九嶷山山川地貌和名胜古迹的辩析、考证、赞美.并以徐霞客的旅行考察记录为依据.结合现代旅游业发展理论,对九嶷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舜的神话及舜历史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是一个神,但同时他又是中国历史上的圣君典范,本文拟就综合各家所述,加之自己浅见,对舜神话及舜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作一个综合阐释。  相似文献   

8.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讲话。当年小平同志南巡的一锤定音,让特区人和改革者如释重负。时隔20年,我们不禁要问,小平同志的讲话为何不选择在北京?其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张韶东 《神州》2013,(6):15-15
五典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极其深远,后来的儒家将五典改造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道德原则,使之成为中国君臣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上下一致坚守的准则,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本文着重阐释了五典的原始义和后起义以及其在舜时期的体现状况,并深刻阐述了其发展演变的原因。使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扬光大,给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舜帝只是"豫荐禹于天",使禹"为嗣",直到在苍梧死去,舜都并没有禅位于禹。禹及其父鲧都有争夺帝位的野心,禹和舜有杀父之仇,而且治水成功后狂妄自大、目无尊长。即使舜帝"荐禹于天"也可能是被禹逼迫的,舜禅位于禹只不过是后世儒家为了美化先贤伪造出来的故事罢了。  相似文献   

11.
《历史研究》2021,(3):56-76
《文馆词林》收录的高允《南巡颂(并序)》,是以和平二年北魏文成帝南巡活动为中心的颂文。该文有关皇太子拓跋弘参与南巡、巡幸路线、南朝使臣来访、衡水之滨举行宴会以及诸臣请求刻碑纪念等信息,为考证此次南巡活动的历史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该文对衡水之宴的记载,披露了有关北魏巡幸宴会筹备、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重要信息,据此可推测出北魏前期交聘宴会的仪式场景。和平二年的南巡活动,既是北魏对其自身游牧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吸收了华夏政治传统元素,呈现出游牧文化与华夏文化汇通交融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2.
传统戏剧不太像生活——读者别误会,我只是说“不太像生活”,没有说它不反映生活——古代戏曲虽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来源干生活,但它不像生活本身那么平淡无奇。特别是在形式上,戏曲绝对与生活迥异,它是仪式化了的生活。中国戏曲注重服装、脸谱、说白、唱腔、动作乃至一招一式的美术化和故事情节程式化,以及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与现实生活有别。  相似文献   

13.
靳侯 《收藏家》2004,(11):15-17
在北京东琉璃厂翰海拍卖公司本部, 记者有幸预先目睹11月底翰海公司2004 年秋拍暨十周年庆重点推广拍品徐扬的《南巡纪道图》卷。这件画心高28厘米,长达1915厘米纸本水墨淡设色长卷,描绘北京至苏州之间的山川景色。画幅包首上为楷书题签: “南巡纪道图,臣徐扬恭绘”。画卷本幅最后左下角作者用隶书题写“王道荡平图”, 名款“臣徐扬恭绘”用楷书写成。款下加盖印章两方:“臣徐扬”和“笔沾春雨”。长卷本幅的前后两端分别钤盖了“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庄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共九方,证明它原是清宫的旧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684年春季所发生的朝廷辩论为切入点,探讨康熙皇帝在1684年秋季首次巡幸山东和江苏两省的多元象征意义。有的朝臣倡导把康熙皇帝的这些巡幸活动视为告成之礼。有的支持把它视为行使仁义文治之任务。本文认为,此次礼仪争论揭示了清廷政治文化中文武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还有,1684年东巡与南巡途中,一旦圣驾接近和行经某些有重大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地方时,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紧张对立极其尖锐而明显,尤其体现在汉文本起居注的记载中。据此可知,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是永远不会彻底完成的,是一个没有尽头、不断进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康熙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君王,秉政时期,先后六下江南,足迹遍及京、津、鲁、苏、皖、浙等地,横跨大江南北。康熙南巡不仅于官方档案文献、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扬州市档案局编纂的《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及《清圣祖实录》、《康熙起居注》等相关文献资料,试就康熙南巡期间关注扬州水利治理的史实略以述评。  相似文献   

16.
雍正年间黄河河政管理制度的变化,推动了清代黄河图绘制内容和机制的变化;而康熙年间张鹏翮所绘河渠水利图集的内容和形式,也影响了乾隆年间江南黄运河图集的编绘。海内外分别收藏有以江南黄河、运河、洪泽湖、淮河工程为主题的河渠水利图集一"南河图说",经考证均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江南河臣高斌、张师载等人在乾隆帝首次南巡的背景下绘制呈送的定本、副本或后人摹绘本。《南河图说》既是河督高斌反映河情、陈述治河政见、彰显治河政绩的工具,也是乾隆帝确定南巡路线、了解河务、进行河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南河图说》的绘制、呈奏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乾隆首次南巡的模式,对研究乾隆南巡和乾隆朝河政运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运昌 《收藏家》2007,(6):37-38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曾六次远赴江浙地区视察游历。高宗弘历事事步趋乃祖,故亦有六下江南之举。他们祖孙二人的十二次“南巡”轰轰烈烈,前无古人,成为“康乾盛世”最为夺目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舜记拾遗     
侯彩玲 《文物世界》2011,(3):30-31,56
2009年,得友人赠送一套运城市虞舜文化研究会所编之《虞舜文化》系列丛书,有虞舜圣迹、古论、今论、传说和舜裔姓源等分册。拜读之后,于虞舜文化之精髓及河东地区作为舜帝活动中心之历史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迩来公务之遐,不厌抠字搜典之烦,以翻阅碑志为乐。  相似文献   

19.
王进锋 《民俗研究》2013,(3):99-108
一般认为,商代的神灵有帝、祖先神、自然神三类。这三类神灵之间的关系是商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从帝臣来窥探商代的神灵关系是一个新的视角。商代的帝臣就是帝的臣,是帝的下属。商代的祖先神、自然神都是帝臣,因而它们都是帝的下属,所以,帝是商代的至上神。商代的帝不是商王的祖先神,但是祖先神可以影响帝。商代的祖先神内部也有一定的高低、统属关系,商王祖先神的地位要高于商民的祖先神和先臣神。商代的自然神和祖先神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商代的人间贤人也有帝臣。  相似文献   

20.
《万笏朝天图》是首幅以乾隆南巡为主题的清代绘画长卷,组织绘制者范瑶系范仲淹二十世孙。根据范瑶著《纪恩日录》所记,该图卷描绘的是乾隆帝首访天平山范氏园邸的情景。雍乾之际,范氏宗族发展每况愈下,危机重重。作为宗族领导者,范瑶力行改革,多措并举重振家风,并试图通过接驾、献图等重建家族与皇权的密切关系。《万笏朝天图》即为江南士人家族与皇权互动关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