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经》、《荒经》从字上看与《山经》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经》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经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里的《海外》和《大荒》两经;笔者以为是同一部书的两个不同版本。上古书籍在传抄过程中不断增删改易,是常见的事,所以很古的书中也会混进稍晚的材料。该书主要是我国西部的地理书,大致以昆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分。从内容来看,《海外》四经所记比较原始,并且有系统性;而《大荒》四经则次序杂乱,又混进一些较晚的材料。不过,有些信息却十分珍贵,能弥补《海外》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2001年,榆林市档案局搜集到一批刊印于1924年的《榆林之花》《榆中旬刊》(前期称《榆林旬刊》)和刊印于1925年12月至1927年1月的《榆钟》刊物。其中有《榆林之花》六期、《榆中旬刊》两期、《榆钟》六期。  相似文献   

4.
陈进华 《神州》2012,(11):1-1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时代伟大的诗人、散文家陶渊明的代表作,里面详细描绘了一个和平而恬静的世外桃源。无独有偶,千年后的英国,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中同样描述了一个类似的社会:人人从事生产劳动,按需分配,世代安居乐业。通过对于《桃花源记》与《乌托邦》两部作品的介绍,比较其在创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子华子》一书,原本应为先秦道家类书籍,但不见载于《宋史》之前的《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中,盖秦火后无传。现存《子华子》一书,始见载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的《中兴馆阁书目》,此后广为流传。《丛书集成初编》也收录此书,而且在卷首扉页上明确标注《子华子》版本来源是:"《子汇》最先,故据以排印,间有讹夺,则据《墨海》校正",其中,"《子汇》"指的便是明代周子义等刻的《子华子》"《子汇》本","《墨海》"是指清张海鹏纂辑的"《墨海金壶》本。但事实上,据笔者将《子华子》"初编本"与明"《子汇》本"和清"《墨海》本"精心对校后发现,"初编本"的真正底本并非"《子汇》本",而是"《墨海》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感人至深。而同样在古代韩国,也流传着一个寻夫的传说《无影塔》。从中韩两个不同国家的传说出发,通过分析两个传说结构、主题上的相似点、两个传说种类、叙述方法及造就这两个悲剧的封建压迫来源上的差异等,将《孟姜女》与《无影塔》进行比较,并考量造成这两个传说相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代嘉靖时期纂修的《兴都志》和《承天大志》,皆是记载嘉靖帝龙飞之地——安陆地区社会文化生活的志书。《兴都志》由顾磷负责,因其体例不妥、记载不当而见废。《承天大志》先后由徐阶、袁炜、严讷、李春芳、张居正等任总裁官,迎合嘉靖帝的心意,纂成后得到大力褒扬。由于嘉靖帝的特殊身份,导致两志书的不同命运。而《承天大志》纂修过程中众阁老的参与,更是渗透着不同利益集团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8.
臧知非 《史学月刊》2008,(11):20-26
学界普遍认为《史律》之"试史学童十五篇"之"十五篇"是指《汉书.艺文志》所述识字课本《史籀》十五篇,"卜学童讽书史书"之"史书"是指隶书。但是,认真考证后可以看出,这里"史书"不是指书体,更不是指隶书,而是基层官吏——史所要掌握的"簿书"——各种公文文本,包括司法文书。"十五篇"也不是识字课本《史籀》十五篇,而是"簿书"的一部分,和"史书"属于同一个系统。学童考试系按年举行,三年举行大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史官选拔。辨别清楚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汉代政治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存《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中,邓粲所撰晋史有三种不同名称,分别是《元明纪》、《晋纪》、《晋阳秋》.经笔者考证,三者实为二书即《元明纪》和《晋阳秋》,前者主要记载东晋元、明二朝事,故以《元明纪》名之,被后人称作《晋纪》;后者记事迄于晋孝武帝,亦被后人称作《晋纪》.《元明纪》与《晋阳秋》成书后...  相似文献   

10.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等级制度,制定了许多的礼,并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就是《仪礼》一书的来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籍被毁,孔子搜集整理有关周礼的文献,经过加工修订,编成教材教育学生,这便是《仪礼》的初本。孔子编定《礼》的时间,大约在鲁哀十一年到十六年之间。孔子死后,《仪礼》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本子,后经秦火,传到汉代,只有高堂生的《士礼》,此后衍生出了大戴、小戴、庆氏等不同学派,是为今文《礼》家。后又发现了古文《礼》56篇。东汉后期的郑玄拿了今古文两种不同本子的《礼》斟酌取舍,择善而从,并为之作《注》,这便是今传本《仪礼》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胡婕 《丝绸之路》2011,(4):76-77
本文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探讨了《红楼梦》与《神曲》的文化特点,具体分析了两部作品的不同结构、不同宗教意识、人物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孙景超 《文献》2022,(4):87-9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云南舆地图说》是描绘清代中期云南历史、地理与民族状况的重要图籍。通过对档案的梳理及与相关文献的内容比对,可证实其为清嘉庆二十四年伯麟主持编绘的《伯麟图说》之重要组成部分。《伯麟图说》的内容包含《夷人图说》和《舆地图说》,二者合一方为完整的《伯麟图说》。《伯麟图说》是清代中期云南舆地图与民族图的集大成者,其《舆地图说》与《夷人图说》两部分各有不同的渊源与发展脉络,并在流传过程中分化出不同的版本与名称。  相似文献   

13.
《汉宫秋》是作者马致远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昭君出塞"作创造性的改编而成,而《长恨歌》是《梧桐雨》的源泉,但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已有很大不同。两部剧作虽都为末本戏,但是其中更见封建制度下妇女命运的悲剧性,本文从女性悲剧命运、自身意识、及元代社会女性生存状况三点来分析王昭君与杨贵妃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上映的港产影片《无间道》与2006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无间行者》,是影像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两部影片虽然源于同一剧情,却演绎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与风格特征。港版《无间道》与美版《无间行者》,既为华语电影参与国际化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和电影原创剧本的输出提供了良好示范,同时也为影像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对象。本文即尝试在跨文化的视野中,对两部影片的叙事要素与结构做出简要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先生的《药》发表于1919年,收入《呐喊》;《祝福》发表于1924年,收入《彷徨》。这两篇小说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一、题目:言简意赅,作用各异《药》这一标题,具体作用是:1.概括情节,小说围绕着"药",从"买药——吃药——谈药——药效"分别展开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连接线索,小说以"人血馒头"这一药物作为连接华、夏两家故事的明暗两条  相似文献   

16.
《释通》与《答客问》是章学诚论史的重要文章。过去从事于章学诚著述史研究的学者,如胡适、姚名达以及钱穆等,多依据两文同载《庚辛间草》,而将其定在乾隆五十五、六年之庚辛间。然由于《庚辛间草》内所有文章并非同时写成,同时,无论是《释通》篇的内容,还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朱锡庚钞本《章氏遗书》提供的新材料,都证明《释通》与《答客问》诸篇不可能写于乾隆五十五、六年,而应当写于乾隆四十九年之前。  相似文献   

17.
《明光宗实录》和《三朝要典》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两部官修史书,纂修于明末党争激烈的背景之下。《明光宗实录》经过改修,其初修本与改修本反映了力求直笔与肆意歪曲两种不同的撰史态度。《三朝要典》的编纂则与一系列的私史之禁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看吸血鬼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潇 《丝绸之路》2012,(10):45-46
吸血鬼文化一直是西方大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吸血鬼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惊情四百年》是1992年由著名导演科波拉根据吸血鬼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作《德库拉》改编拍摄,被认为是所有吸血鬼电影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而《吸血鬼日记》是目前正在全球热播、广受好评的美剧。本文试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以吸血鬼为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做一比较。从而梳理出吸血鬼文化在西方大众文化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缺补问题在学术界一直争论较大。这一疑案总的看有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史记》的亡缺问题,二是《史记》的补窜问题。关于《史记》的亡缺,古今以来的学者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七种;《史记》的补窜问题较为复杂,所谓“补”,是指对《史记》缺亡的部分进行补写,附骥《史记》而行;“续”是指对《史记》以后的事件进行续写;“窜”是指其他文字窜入《史记》文本之中。补窜问题涉及到《史记》中的许多篇目,古今学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辨。解决《史记》的缺补问题,对于搞清《史记》文本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2003,(3):79-79
《山西大典》是一部全面反映山西省情的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特点的大型典籍性工具书。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是包罗宏富 ,纵述历史。《大典》以全面反映当代山西省情为主 ,记事重点放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下限至 1 995年 ,适当追溯历史渊源 ,全面反映山西的历史与现状 ,纵贯古今。二是内容广博 ,点面结合。《大典》记叙内容囊括山西的方方面面 ,分别从宏观(卷一《省情综览》)、中观 (卷二《地市概览》)、微观 (卷三《百业要览》)三个不同的角度翔实反映山西的地情 ,由面到点 ,点面结合。三是资料翔实 ,准确可靠。《大典》的编纂工作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