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新乡县开元四年经幢  相似文献   

2.
隆兴寺内的两座经幢刘友恒在正定隆兴寺中轴线末端的毗卢殿东西两侧,矗立着两座经幢,分别是为本寺金、明两代两位功高德重的住持僧而立。东侧为金广惠大师经幢,西侧为明梦堂和尚经幢。它们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为研究正定佛教和隆兴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高静铮  李晓帆 《文物》2014,(4):80-84,96
<正>昆明市博物馆古幢厅中的大理国时期地藏寺经幢,是1919年在瓦砾废墟中发现的。1982年,地藏寺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藏寺经幢高6.7米,七级八面,由五段砂石榫卯连接(图一)。经幢通体雕刻密教佛、菩萨及天龙八部共300尊,构思巧妙,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是国内现存经幢中较为精美的一座,代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见证了云南佛教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唐会昌六年道教度人经幢赵灵芝,张体义郑州市博物馆现存一座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经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1974年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一起移至馆内收藏。这座经幢残损严重,仅存一幢身,由青石雕刻而成...  相似文献   

5.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设中发现一座后周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经幢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经幢通高240厘米,为八面柱形,每面宽10·5厘米,高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莲形台,莲台共有覆莲八瓣。第图一经幢二重为八面幢柱,  相似文献   

6.
海宁盐官安国寺内遗存有3座唐代陀罗尼经幢,分别建于会昌二年(842)、会昌四年(844)、咸通六年(865)。3座经幢皆保存完整,并镌刻有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及经文,为研究唐代江南地区的经幢形制、佛教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0,(5)
正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老县城城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以及东西两侧禅房和配殿。原有钟楼和鼓楼已被毁,只剩"大明正德九年广昌县阁院寺钟楼"碑记。文殊殿前有两座石碑和两座陀罗尼经幢,石碑上分别是明嘉靖元年(1522)"广昌县阁院寺重修安禅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阁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两座陀罗尼经幢分别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辽应历十六年(966)。(1)在东侧厢房旁,悬挂一口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的唐代遗迹中,有一座屹立在松江县城内的石刻陀罗尼经幢。经幢残高9.3米,呈八角形。幢的台座、托座、束腰、檐盖各部分分别刻有卷云、海水、莲瓣纹饰和狮、龙、菩萨、天王诸相,结构谨严,气势雄大(见图)。这座经幢,最早见于宋《嘉禾志》。志中有"石幢"一条,下注:"望云桥南,此  相似文献   

9.
<正>道教经幢是以道教信仰为中心,在吸收传统丝帛质幢、幡后,又在唐代佛教经幢带动下而兴起,更在皇权政令推动下率先流行于全国。道教经幢作为道教文化遗迹,虽然数量有限,但却是道教碑刻的典型形式,并在古代石幢中占有重要地位。大概由于道教经幢数量少及佛教经幢率先兴起的缘故,目前学术界通常站在佛教文化领域,将道教经幢视为佛教经幢的产物,并进行捎带性陈述。缺乏在道教视野中对道教经幢予以独立探索。随着道教考古新发现以及道教碑刻文献整理的推进,一些道教经幢得以重现于世,虽然道教经幢的总量仍十分有限,但却足以支撑在道教信仰视角下,对古代道教经幢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古县灯幢     
<正> “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原座落在廊坊市古县村西。该地原有唐代古刹隆福寺。寺院遗址区内曾发现两座辽代经幢,分析寺院在辽代仍存。现寺院已荡然无存,何时被毁已不可考,遗址区内唯有灯幢依然独存。(照片一)  相似文献   

11.
10世纪的钱氏吴越国大兴佛教,多建寺塔,但经幢遗留至今者不多。本文通过对历代方志、史料、金石志、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的调查资料进行梳理,整理出目前已知最完整的27处40余座吴越国经幢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吴越国经幢的体量、形制、施建人、刻经等,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功能、布局、建造顺序、重修唐幢等问题,对于吴越国经幢有了初步的整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西昌近郊发现一件元代的佛教经幢,该经幢系元代在凉山地区流行的佛教密宗的一支,阿吒力教的经幢。经幢直立,呈长方形,顶部为半圆形。四面均有文字,其文有梵文和汉字,又以梵文为多数。在经幢的两侧有两龛佛教造像。由于年久,风化严重部分文字难辨。经幢通高133厘米,下部宽23、厚19厘米,上部宽25、厚14厘米。正面有竖刻梵文六行,背面有竖刻梵文五行。  相似文献   

13.
"丰润县志"上载:"寿峰寺在县南二十里车轴山,有无量阁一、塔二,宋崇熙间建。"现在车轴山在丰润第二中学范围内,无量阁和塔都保存完好,一塔为砖建,另一塔实在是石经幢,俗称为石塔。它们是丰润著名的文物古迹。药师灵塔在无量殿的左方,是辽代建造的一座砖塔。根据塔前右方陁罗尼经幢上的铭文:"玉田县  相似文献   

14.
麦淑贤 《收藏家》2023,(10):52-66
南汉大宝五年石经幢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经幢有两套民国拓本,涉及多位岭南名家,为文物本体与区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文章通过释读拓本的题跋及钤印,分析两者的由来及其之间的关联性,重点阐明其在考辨经幢及其文字、记录经幢本体状况以及反映近代岭南文人交游情况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唐天护城遗址的天护陀罗尼经幢,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高4.7米,全部用青石雕刻累积而成。幢座最下面为一方形石座,每边长1.35米、高0.15米,其上置一八角素面石盘,石盘上为一八角八面扁平石,海面龛内刻交足佛一躯,扁石上为一八角素面石盘,最上面置一圆形覆莲式石座。此为五层幢座。幢身为八角八面石柱,高1.38米,每面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首南〔南面〕上部阴刻“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二字。未面经文后刻“大唐国镇州井陉县天护城东禅寺内有……开元十五年岁次丁卯十一月已亥朔八日建”等字,这段刻文为经幢的建造年代提供了确切纪年。幢身上面为雕刻华丽精致的七层幢顶。自下而上第一层为八角八面扁石,  相似文献   

16.
清嘉庆以来广东及东莞地方志中有关于东莞南汉经幢的多种录文,近来又有旧拓公布。通过比对现有资料并对该经幢石刻第一面铭文重新录文,对与该经幢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获得了新的认识:其一,这一石刻并不是塔,而是经幢,当时除建有这一经幢外,另建有五层砖塔(或石塔);其二,此幢建造之目的,是为了超度被杀之象,而非镇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经幢与石灯、灯幢三者形制上的比较,提出了金华万佛塔出土的所谓“经幢”,是宋代所刻经文的幢子配装在唐代石灯部件上而成的,进而认为此“经幢”兼有经幢和石灯的功能,故改为“灯幢”之名称更妥当。  相似文献   

18.
冯其庸 《中华遗产》2007,(10):20-21
在2006年5月,洛阳李楼乡出土了一件唐代元和九年(814)十二月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经幢底部已残损,但大部完好。经幢上所刻经文,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按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后,曾出土景教经典《志玄安乐经》和《大秦景教宣元本经》两件,为天津大藏书家李盛铎所得,此两件景教经典,学术界至为重视。  相似文献   

19.
毕丹紫玉 《文物春秋》2012,(4):61-63,80,1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卢龙县城南,为八棱形多层式石质建筑,高10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幢身共分6层,现基本保存完好,底4层为石刻文字,上2层雕刻佛像,除第四层幢身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外,其余为金代大定年间重修。本文对此经幢进行了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20.
赞皇治平寺肇始于隋开皇三年(583),兴盛于唐宋,毁于20世纪30年代。现该寺尚存唐代大石塔一座、小石塔两座、经幢一座及碑刻、散落石构件等。2012年9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治平寺进行了现场勘察。本文对大、小石塔及经幢的建筑形式、特点做了翔实记述,并结合相关碑刻资料,对治平寺的历史沿革、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