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菜溯源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为燕国的都城,自辽、金、元、明、清以来,北京作为都城也有900多年历史。在灿烂的都城文化中,饮食文化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北京这座都市,千百年来以“首善之区,五方杂处”而著称。历史上,她受草原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影响较深,长期以来汇集了汉、满、蒙、回等多民族的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北京地方风味的基础,大运河的开凿,明朝移都北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西城区的宣武门以南,是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历史上曾是古蓟城、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的核心地带,明清以后,通称为宣南。昔日的宣南,人文荟萃,会馆林立,民族融和,历史遗存丰富,洋溢着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发展起来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商贾文化,集通俗、儒雅于一身,更是北京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一部城南史,半个北京城。这宣南便是北京文化的根,是一部承载了北京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的大书。为此,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提出:宣南文化就是北京的乡土文化。并从以下十个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盛京文化的内涵、内核、形态入手,并回顾梳理了沈阳城发展的历史,从而深刻认识盛京文化的价值所在,不仅奠定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大文化.盛京文化的定位是:区域性、阶段性文化,并且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1996年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又是清朝建国三百六十周年,沈阳冠名七百周年、沈阳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十周年。为此,沈阳市委、市政府、沈阳故宫博物院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乔石委员长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六十年院庆题词:“宏开历史遗迹,肇启文物精华”,李铁映发来了贺电,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也发来了贺电(函),这些题词贺电(函)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沈阳故宫博物院这座“清朝兴王地、关外紫禁城”的高度重视和深切的关怀。为庆祝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而举办的清前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6年9月10日…  相似文献   

5.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支云亭同志主编的《清前历史文化》一书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关于清王朝在关外活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论著,对于了解清王朝人主中原的原因,有着重要意义。本书的突出特点是,作者面较广,涵盖了国内外清史、满学、文博界的老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如戴逸、王锤翰、史树青、朱家缙、刘久庵、冯其庸、蔡美彪、王俊义、阎崇年等国内知名学者,以及细谷良夫、毓子重、斯达理、庞晓梅、林佩芬等国外及港台地区著名专家和学者亦尽在其中。《清前历史…  相似文献   

6.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水、美观的特性,同时其使用也有彰显建筑等级的功能。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塞外风情的皇家宫殿,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满族特有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沈阳故宫的琉璃构件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文化在北京历史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随着北京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宣南文化研究,更成为热点。宣南在历史上泛指宣武门外一带,现今的宣武区是宣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在论及宣南文化同北京文化的关系时,形成三种互相辅济的观点,即源头说、缩影说和精华说。三说结合考察,可以窥见宣南文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自元明清以来,北京作为一国之都,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这里五方杂处,人文荟萃,各种文化在此流传,不同民族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风俗。这一系列风俗伴随着北京的历史,反映着北京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宫殿,始建于后金十年(1625年),是国内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外仅存的完整宫殿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清代陪都、历史遗址、艺术性博物院,除现宫殿遗址外,还藏有书画、瓷器、雕刻、家具及清宫廷历史、宗教等各方面文物达数万件。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尤其对知识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前来参观游览,研究,品味沈阳故宫博物院,并尊为政治、科学和文化殿堂,除气势壮观的清代宫殿建筑群有强大的吸引力,故宫馆藏文物品又独具魅力。每一件文物都有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  相似文献   

10.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电(记者贾全欣)中国近十年来对文化古籍进行了大规模有系统的整理,总计出版了三千五百种古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三十年的一点六倍。 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一位官员称,中国目前每年用于整理文化古籍的经费达六七百万元;文化古籍出版社已从十年前的两家发展为十六家,出版古籍的单位已达近百家。 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如为研究商代历史和古文字提供重要依据的十三卷本《甲骨文全集》、收入了唐代之前全部诗歌谣谚和乐府杂碎的《先秦汉魏  相似文献   

11.
扬之水 《收藏家》2013,(9):47-52
宫廷首饰自然是清代首饰中的精华,不惟可见舆服制度,更可见出风格、好尚和制作工艺。这一部分历史遗存,今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台北和北京曾先后出版了以清代宫廷首饰为主题的图录。  相似文献   

12.
梁莹 《沧桑》2012,(6):94-96
2004年7月1日,沈阳的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作为明清皇宫、皇陵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深入挖掘皇家文化,打造沈阳清文化的大品牌,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沈阳打造清文化品牌的优势、主要问题和措施,以促进沈阳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使绵延不息的民族文化瑰宝传承久远。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的故都,有八百多年建都历史。丰台区的战国蓟城遗址证明建城历史已逾三千三百多年。北京在世界历史城市中,在北纬四十度上、下各国大城市中独具长寿都城之美誉。北京地区有大量文物古迹遗存,特别是钱币文化富有历史地理特色。各朝都有钱币实物存世。"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域文化,是指北京地区历史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如同一个地区拥有的“特产”一样,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但是,有些历史文化现象虽非北京地区所特有,却在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亦应视为北京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是清漪园(颐和园原名)建园245周年。 18世纪中叶(乾隆十五年),中国正值乾隆盛世。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疆土广大,国库的存银已达到令人吃惊的数字。这个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学文化等,都把已经走过两千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顶峰。乾隆皇帝亲自主持营造的,用了15年时间才完工的清漪园,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她集中体现了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清漪园的建造成功,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工程”。 19世纪中叶,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举着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从元代传入北京作为国教之后,与以汉族文化为主,融会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老北京文化碰撞,历经了数百年、相互吸收融合,到了清末民国初最终在北京以民俗的形式落地生根,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学科奠基与中心概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地理学科建设,起始于1981年尹钧科先生从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到历史所工作。他长期致力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奠定了历史地理学在本院发展的基石并将其培育为优长学科之一。北京历史地理暨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0月30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下,旨在以北京历史地理为学术基础,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范围,  相似文献   

18.
郑国穆 《丝绸之路》2011,(16):18-27
本文主要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对甘肃茶马古道及其文化遗存做了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考古遗存和地志文献所记载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究甘肃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走向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甘肃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甘肃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历史上就是南下四川、陕西,西进青海、西藏地区必经的中间地带,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从元代传入北京作为国教之后,与以汉族文化为主,融会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老北京文化碰撞,历经了数百年、相互吸收融合,到了清末民国初最终在北京以民俗的形式落地生根,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沈阳故宫是清迁都北京前的帝王宫殿,也是清迁都北京后皇帝到东北地区巡幸和祭祀祖陵时使用的行宫。其自1625年兴建,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最后一批增扩建工程竣工,建筑活动经历清入关前后两个时期,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乾隆三个朝代,前后持续158年,最终形成几个时期宫殿建筑并存的积累式面貌,占地6万多平方米,东、中、西三路并列,共有清入关前后建筑100余座、500余间的庞大建筑群,表现了明显的"分期建造,相互融合"的特点。沈阳故宫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还体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如满族高处筑房的生活习俗、院落式的布局方式与中原传统的皇宫规制的融合构成了皇太极皇宫的空间形态,是北京故宫之外全国仅存的两大古代宫廷建筑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