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历史新时期,史学界在一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历史学应当建设自己的学科专业理论,于是,史学理论建设正式提上日程。由于有关领导和许多学者的关心和共同努力,史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80年代以来,一批  相似文献   

2.
影视史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视史学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历史学本身变革的交相催产下 ,它呱呱坠地 ,蹒跚走来。影视史学不仅仅是历史方法上的摸索和创新 ,还对长期以来的历史思维、历史认识等传统概念产生影响 ,许多方面牵连到了史学上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对影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用来“写”历史作出初步探讨 ,并对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性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3.
非洲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殖民入侵和殖民统治给非洲传统史学造成严重的冲击。20世纪中叶非洲国家独立后,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了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如伊巴丹学派和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著作,标志着非洲史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历史从来就是思想家驰骋之域。思想家不仅需要向历史的纵深找寻理论依据,而且需要凭借历史的宽广舞台阐释和传播其学说。明末启蒙思想家李贽晚年潜心史学,臧否人物,纵论兴亡,提出了许多新颖灼见,开启了一代史学新风。但他在史学上的贡献长期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旨在对此问题作一探讨。一、“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史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对洪承畴没有作过认真研究,多年来我从事近代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的研究。由于研究史学理论,使我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史料,并对许多历史人物,至少有几十个历史人物作过评价,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的都有。我对洪承畴这个人物也曾从宏观上发表过一些议论。大约在1988年初,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引起我对洪承畴这个历史人物的兴趣。当时我给《泉州晚报})写了一封信,从宏观上提出对洪承畴可以重新评价的问题,理由是洪承畴降清,是从旧王朝走到新王朝,满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清朝是中国的一个王朝,洪承畴降情不能认为是汉奸。同时谈到洪承…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与历史学的其它学科相比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支研究队伍,出版了一大批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在高等学校培养并形成了一批史学理论(概论)教学骨干,出版了十几部《史学概论》教材,在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普遍开设了“史学概论”课程。 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十年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在普遍恢复与开设“史学概论”这一课程之前,在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几乎就没有“史学理论”学科的地位,近10多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研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3,(4):98-108+159
尼日利亚是当代非洲史学最早的诞生地之一,以伊巴丹学派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史学曾享誉非洲内外。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尼日利亚史学出现了史学组织、历史学专业招生与史学的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危机。民族主义史学家从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反思本次危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史学自身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和政府实施忽视人文社科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举措:改变过去经验主义的做法,注重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提倡重今薄古,加强对当代史的研究;超越政治史,将史学研究扩大到族群关系史、经济史、国际关系等与非洲当代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主张改进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世纪末的史学反思应该是一种更加趋于开放和自由的学术讨论活动。所谓新史学并不是由哪一家历史现单独指导出来的结果,而是由许多家不同的历史现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实问题是终极性的,它决定着我们对历史问题的所有认识。而这正是历史感的源泉。历史感提醒人们历史是不可超越的,史学意识则提示历史学家历史学是必须被超越的。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历史认识思想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历史认识思想略探蒋大椿当代中国的史学理论建设,既需要善于吸取国外史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成果,又需要对我国史学先贤有关史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加以认真的发掘、整理,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以上无论哪一方面,都是巨大的精神发掘工程。需要结合一大批有志于此的学人,...  相似文献   

14.
编后     
史学理论问题,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正受到许多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这一期,本刊发表杜蒸民同志的《也谈基础史学与应,用史学的划分标准》,就是与蒋大椿同志的观点进行商榷。我们欢迎史学.界同志对史学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和争鸣。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召开学术讨论会讨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问题1997年5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召开学术讨论会,邀请部分在京史学工作者讨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问题。在京的部分史学工作者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波利比阿言辞犀利的史学批评,主要针对以提麦乌斯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希腊化时代历史写作。史评客观上折射了在社会历史转型期间,史学领域同样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三个层面:历史解释围绕人物史展开,编撰方法盛行"从书籍到书籍",叙事表达强调审美趣求。相关认知能为我们深入考察古希腊乃至西方古典史学的整体发展趋向,提供若干颇具启示性的解读视角。此外,还关涉到西方古典史学史上许多大体正确但细节不明的紧要问题。在上述意义上,希腊化初期的著史实践具有复杂鲜明的时代内涵,绝非城邦时代希腊史学无足轻重的附庸,也非单纯所谓"衰落"指称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认识的性质上,迄今为止至少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论点。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兰克实证主义史学把历史认识视为对历史实在的客观反映,强调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认识论上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认识对历史客观实在的反映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发展,尤其是相对主义史学把历史看作是历史认识主体的能动创造,历史是历史学家主体思维的结果,在认识论中成为一种主体创造论。20世纪中叶以来,以爱得华·卡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了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认识客体之间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18.
《史学集刊》2001,(3):1-4
《史学集刊》创办于1956年,后因故停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科学的春风,1981年,《史学集刊》终于得以重获新生。20年来,《史学集刊》始终坚持党的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恪守传承学术薪火、弘扬历史化的办刊宗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大批学术精品论。值此复刊20周年之际.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本刊特意邀请了国内学术界的部分专家和吉林大学历史学科部分资深教授为《史学集刊》留下些珍贵的字,以示纪念。(以下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同时起步和开展的。作为研究史学史所应持有的基本观点和表述上的要求,分期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三、四十年代,当第一批史学史专著问世的时候,在内容上都有分阶段叙述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明显地受到梁启超观点的影响,把史官、史家、史学和史学趋势等方面作为阐述史学史的大骨架,并在此基础上,把史学史作某种段落式的划分。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一书中的“史学史的做法”一节里说:“中国史学史,最少应对于下列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卓立 《史学月刊》2014,(5):105-118
历史事实概念是史学理论的关键概念,在国内史学界引发了许多反思。历史事实分层问题的讨论试图协调客观史学与历史相对主义的冲突,但这种分层就"历史事实"一词是自身悖谬的。贝克尔等人混淆了历史故事与历史事实,脱离前提混用了融贯论与历史意义论,并将历史认识个体主体化导致了历史相对主义。实证史学的目标并非再现历史事件,而仅仅是确立历史事实,并由此构成一个新的文本化的历史世界。在事实概念方面,陈嘉映的解说忽视了事件与事实在根本上是异质的,不能将后者视为对前者的"截取"。客观史学历史事实观念的重建,必须彻底放弃符合论和意识哲学,将历史事实视为指向确定性的对历史世界的文本重建,而不是直接作为论证和叙事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