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婚内损害赔偿是指法律在不解除配偶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判决侵犯配偶合法权益的一方赔偿另一方因其过错行为而受到的损害。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从而使配偶一方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当事人行使该项权利应当符合法定的条件。建立和完善该制度对维护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建构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霞 《攀登》2008,27(6):133-136
目前,学界对婚内侵权的概念界定差别持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婚内侵权客体的界定存在争议。这使建构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应正视这一问题,厘清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与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处理好请求权的竞合问题;明确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行为的类型,把握适用条件,从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婚内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卢星守 《神州》2013,(18):200-200
近年来,随着王卫明案件和凤阳案件这两个类似但判决却截然相反的案件的公布,全国再一次掀起了婚内强奸应否定罪的探讨,使婚内强奸问题成为刑法学界乃至社会学界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我国对法学界和司法界对婚内强奸问题的探讨主要有犯罪化说和非犯罪化说,本文作者在结合理论学说和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婚内强奸行为应否定强奸罪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童养婚     
十八大姐周岁郎,每天每晚抱上床。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脑,几巴掌,只是你妻子,不是你娘!  相似文献   

5.
童养婚     
阳信生 《湖南文史》2011,(11):53-53
十八大姐周岁郎,每天每晚抱上床。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脑,几巴掌,只是你妻子,不是你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跨国婚姻女性的访谈,考察全球化时代中日跨国婚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女性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发生跨国流动,由于喜爱中国或从事中日贸易而来中国的日本男性增多,这增加了婚姻双方相遇的机会。不同于以往因国家之间经济差异、为追求阶层上升而发生的“上升婚”,中国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选择了学历、阶层类似的“同质婚”。跨国婚姻模式的转变,既有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带来的影响,也有女性在出生国经历的家庭关系以及个人自我主体性带来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选择都充满偶然性,跨国婚姻女性拥有越多的“移民特殊资本”,越能应对“同质婚”里的偶然和未知。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习俗是婚姻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包括的内容广泛,对婚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每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金代女真族既有少数民族婚姻系数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各民族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辽王朝统治区域内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不同游牧民族之间以及不同农耕民族之间,族际通婚广泛存在。同时,辽朝统治集团还以和亲的形式与周边政权通婚。辽王朝对全国范围内的族际通婚,始终未曾严格禁止。族际通婚引起婚姻习俗的变迁,主要表现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习俗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变。辽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兼容性,中华一体观念和认同意识的产生,均与广泛存在的族际通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熊敏 《中国地方志》2022,(5):85-96+127
明清时期,“同姓不婚”制度严格规定,同姓男女不可互相婚配,然而社会上“同姓结婚”现象却频频发生。经过研究发现,“同姓结婚”乃因民众生活策略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明清百姓在伦理、法律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层面下抉择后的产物。“同姓结婚”问题的出现,也有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观察的因素,是中原礼法制度输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动例证。总之,“同姓结婚”问题,展示了明清百姓在日常生活层面的行为和逻辑,也反映出国家进程在地方社会实践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宦官政治发达的形势下,唐代的内职诸使制度不断发展。唐代的内职诸使具有使职的特色,除处于最高级别的枢密使和宣徽使,其他内职诸使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高下等级关系。至五代,内职诸使之间逐渐形成明确的高下关系,并且随制度的发展更加严密化、系统化。在整个五代的变化过程中,以后晋为界限,前后王朝内职诸使的等级化现象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后晋之前主要以职务为主,后晋之后则主要以职阶为主。这种变化与整体内职诸使制度的外官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因而体现于内职诸使的外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中设立的"北京市婚姻问题招待所"存在时间不长、受益人数有限,其他省市也未见类似机构,但是,政府专门设立为争取婚姻自由者提供食宿的招待所,却体现出新中国为倡导婚姻自由、妇女解放而进行的努力。当时,北京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曾专设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的"妇女招待所",用以解决女性因婚姻问题无处安身或到北京求助时的临时食宿问题。1953年4月,贯彻婚姻法运动  相似文献   

12.
谢洪文  谢洪武 《神州》2013,(18):14-14
二十一世纪后,生产力大大提升,物质世界丰富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离,女性的生存状况令人颇感兴趣,探究历史,从阮玲玉英年早逝中找寻些许深层次的原因,以期杜绝发生此类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南方人物周刊》2010,(6):64-64
亲爱的木木: 我和男友一起好几年,外人看来甜蜜幸福,但不同个体擦出的火花,不小心也会烧疼自己。现在我怀疑和他共度一生值不值得。第一,他不够能干、不够上进,收入和我相差一大截,我忍不住要给他买东西,买了心里又不平衡;第二,  相似文献   

14.
李桂娥 《攀登》2007,26(1):119-121
本文通过对新《公司法》中关于一人有限公司规定的分析,阐述了理论与实践中的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认为该协议的效力并不能因为一人公司的合法化而得到解决。应当通过赋予利害相关者撤销公司之权及涉案公司补救之权的方式来衡平交易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伊 《黑龙江史志》2013,(19):293-294
中越边境地区跨境婚姻与其他涉外的跨国婚姻明显不同,它存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因素。本文从近年来云南金平金水河镇跨国婚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金水河镇中越跨国婚姻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边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经济史上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重庆地区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大的中心城市,内迁职工在环境适应、工资奖金、劳保福利及生活物资供应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重庆市根据企业的内迁情况逐步调整标准,并按照"先安后迁"的原则灵活解决内迁职工的社会生活问题。与此同时,重庆市通过采取走群众路线、树立典型等措施对内迁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内迁职工不断适应迁入地区环境,增强环境认同感,从而提高了内迁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重庆地区三线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史书中有关安禄山等杂胡记载的考察,论述了唐代活动在北方的原出粟特地区的“杂胡”在文化上所受到的突厥等内亚游牧民族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案指出当时的“杂胡”实际上并不具有统一的族属意识,其成员认同胡人还是突厥往往要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文章还揭示了粟特后裔在晚唐五代的进一步“内亚化”,从而动态地分析了入居北方边境地带的粟特人所经历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8.
李盈 《区域治理》2022,(6):132-135
依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解释,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十六条是对行政机关行使属行政优益权范畴的单方变更解除权的裁判规范.通过分析案例发现法院在适用该条时,对单方变更解除权行使条件、正当性来源各持己见,对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情形存在相左认定.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因第十六条自身作用有限,且其基础理论缺乏法律正当性.对此法院在审...  相似文献   

19.
宋月红 《史学月刊》2008,(2):91-101
<十七条协议>谈判和签订的过程,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平等协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具体历史过程.所谓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不具有全权代表资格以及在"胁迫"和"压力"下进行谈判与签订的言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民族内部团结的实现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在当代西藏地方发展史和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燕下都遗址辛庄头30号墓出土的短内式铜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中原地区的铜戈和东北地区的铜戈比较后,可将其命名为短内式铜戈或属于东北系青铜武器的东北系铜戈;按其发达的血槽、短小的内部以及血槽内靠近阑部的双穿分析,与韩国、日本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的祖型都应该是辽西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同意报告作者及广大研究者对该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的判断,并结合东北文化区短内式铜戈的年代以及此类铜戈的流布与型式上的演进,进一步推测为战国晚期偏晚阶段;而结合文献资料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北方文化区的金属遗物的分析,推测墓主的身份应该与北方民族也有一定关系. 出土的短内式铜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中原地区的铜戈和东北地区的铜戈比较后,可将其命名为短内式铜戈或属于东北系青铜武器的东北系铜戈;按其发达的血槽、短小的内部以及血槽内靠近阑部的双穿分析,与韩国、日本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的祖型都应该是辽西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同意报告作者及广大研究者对该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的判断,并结合东北文化区短内式铜戈的年代以及此类铜戈的流布与型式上的演进,进一步推测为战国晚期偏晚阶段;而结合文献资料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北方文化区的金属遗物的分析,推测墓主的身份 该与北方民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