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汉民族之间因语言的不同,进行直接交流有一定困难,因而在民族贸易的历史中形成一种中介,承担了沟通商业信息和汉藏商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职能,这就是“锅庄”。锅庄是康定特有的行业。据说锅庄一词,源于藏  相似文献   

2.
李晖艳 《旅游纵览》2014,(4):194-19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和分析了羌族锅庄文化对阿坝州的旅游带动效应。认为:羌族锅庄文化有着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它展示羌族民族文化与阿坝州旅游的发展演进互动关系。通过两者的演进和互动,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并与现代的旅游理念相结合,更好地推动阿坝州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也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锅庄考略     
西藏历来享有“歌舞的海洋”之美誉,锅庄做为歌舞海洋深处的一颗璀璨的丽珠,略考其中很有必要。 “锅庄”又称“果卓”其探源文字倒不多见。据考证,在敦煌石窟和吐蕃碑石中倒依稀可寻:“锅庄与盟誓有关”,然而却仅此而已。 我们知道,凡是舞蹈都是人体的艺术,伸展与灵活  相似文献   

4.
李梦萍  赖泓汀 《沧桑》2010,(3):42-43,76
本文以桂北地区的一个瑶族山寨民俗文化艺术节上的文化展演为例,探讨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展演的损益及舞台真实性问题。从旅游开发者、东道地人民和游客及观赏者三个角度入手,探求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展演的损益及舞台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文史月刊》2013,(7):2-F0002
“果卓”的藏语本义是“圆圈舞”,汉语称“锅庄”。作为藏族传统的舞蹈文化,以其神奇瑰丽、魅力弥久,深受藏族人们的喜爱和外来各民族、各国家人们的青睐。是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7月1日,是香港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的节日,雪域西藏240万各族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人们以各种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方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遥祝香港同胞“扎西德勒!”藏北:万人锅庄草原连香江6月20日上午,随着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临近,在藏北辽阔的草原上,万余名身穿獭皮镶边的藏袍、腰佩银饰弯刀的藏族牧民以盛大的钢庄舞会形式,迎接香港回归。锅庄,是流行在西藏北部牧区的一种群众性集体舞。通常是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藏历新年和盛夏赛马会期间,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围着黄火,手牵着手,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以示牛羊肥…  相似文献   

7.
马星宇 《民俗研究》2016,(6):106-117
校园恐怖传说即流传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大学校园为主要背景或发生在校园中带有恐怖色彩的传说。作为现代都市传说的一种表现样式,校园恐怖传说依然保持着传统民间传说类型化、口头性等特点。此外,也表现出一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特征:网络成为其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在内容上也反映出了现代社会、校园中的问题。尽管校园恐怖传说在校园生活中主要充当着娱乐消遣的角色,但是随着其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当下校园恐怖传说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大学生学校认同与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维  李凡  杨俭波 《人文地理》2022,37(6):12-19
作为早期非表征理论构建的主要场景,舞蹈是特定想法—行为的表达与实践,有助于探察身体动作在理解和创造表达上的潜能,而舞蹈正式进入文化地理学视域的时期也正好是非表征理论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的挑战接近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展演的身体成为分析对象以及编舞成为地理研究中新的非表征方法概念,舞蹈作为社会跨学科实践和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以非表征理论引发的诸多争议为基本背景,力求全面呈现如下两个转变过程:①舞蹈如何从关于身体、展演性、认同等地理学话题,逐渐演变为检测动作节奏、感觉、生成空间的地理实践和方法;②舞蹈地理研究经历如何从批判的舞蹈文化政治学,逐渐转向实践性的展演艺术与创意地理学。文章认为,非表征思想有望用于解决表征之外可能存在的开放性实践难题,丰富调节实践的情感维度,并拓展分析情感交缠的物质主义话语,而转变后的西方舞蹈地理研究对于理解我国现当代文化政治经济的情感属性、思考艺术影响下城市公共社区的差异化也就具有明确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邵凤丽 《民俗研究》2024,(2):5-15+157
“礼仪文体”是指在各种国家礼仪和民间礼仪实践中被使用的文体形式。“礼仪文体”因礼仪需要而产生,以服务礼仪实践为根本目的,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展演性。明清时期地方家族组织在举行祭礼时,多选择使用《仪礼》《家礼》等儒家礼仪经典“请神来享”的祝文。20世纪80年代以降家族重建,其祭礼所用祭文虽然也重视文体传统继承,但文本内容呈现出多元叙事特征,而展演形式亦具有与时俱进特色。从礼与俗的关系视角看,民众运用“礼仪文体”,既受到礼仪传统框约,又基于现实需求而予以调适,已经形成了新的礼俗表现形式,可视为中国历史上“礼为俗用”传统的当代延续。  相似文献   

10.
<正>许多人都以为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纯艺术院校,实际上,这所成立于1951年,以名师众多、治学严谨著称的老牌学府,是一所"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综合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有全方位的学科设置,来  相似文献   

11.
论文聚焦于华人移民在bilibili网站上发布的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经济为主题的视频,以及中国民众发表的弹幕点评,对它们进行话语分析与“过程追踪”。研究显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祖籍国网络媒体成为散居者进行族群身份展演、向祖籍国民众寻求情感支持的媒介之一。华人移民在自制视频中运用话语型构,展示自身在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与见证、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祖籍国民众在观看展演后与移民展开话语互动,对移民所主张的族群身份进行表态,进而深化了自身对民族国家文化与经济的自觉意识。华人移民的这种族群身份展演不仅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策略,更反映了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与身份意识,为我们理解网络化时代散居者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翻开藏历显示,今天是藏历九月三十(12月4日),也是传统工布新年的除夕夜,这个被称为中国最早新年的地方,正在悄然将喜庆的氛围扩散至整个林芝。从林芝首府八一镇出发,来到距离林芝火车站不远的巴宜区杰麦村,身着传统工布服饰的村民正围着篝火,口诵民谣跳起锅庄,正式拉开了工布新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周付声  张光红 《神州》2013,(15):286-286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越来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校园的德育工作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认识新媒体技术之于德育工作的优势,由于其强大的互动性,包容性和便捷性,新媒体技术将是对校园德育工作的一次巨大革新。不仅能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驾驭课堂,同时学生的吸收德育教学也能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张燕 《神州》2014,(7):18-20
<正>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文化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年画、织锦、风筝、剪纸、灯彩、面人、泥塑、香包、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80余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进行活态展演。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以春节、年俗为主题,选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满族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6月10-12日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满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与会的著名专家学者有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6.
孙铭泽 《神州》2013,(32):113-113
从目前来看,新的时代背景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来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的途径、特征、基本含义以及必要性。要想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保持丰富性、完整性和实践性,就必须建构生活化校园,将生活引入到校园之中。所以,迈出德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就是学校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新龙锅庄,藏语称为“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藏族民间歌舞谁也说不清它产生于什么时候,只知道它源于一种古老的宗教祈祷仪式。那时的藏区属于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宗教活动浸透在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中,而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们不屈的精神一又使之深深爱上歌舞,表达自己战胜大自然的坚强决心久而久之,这种宗教祈祷仪式便演变成为一种民间歌舞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又直接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生活及环境、习俗话多方面的熏染与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力锅庄新力锅庄古朴道或,粗扩奔放而又…  相似文献   

18.
赵文欣 《神州》2013,(5):26-26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校园新媒体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原有的意识习惯,塑造和培养着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该文从高校校园新媒体与校园文化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传播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它不仅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还对校园文化起着引导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9.
陶晓辉 《满族研究》2006,(2):122-124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文字图书阅览室是馆藏民族文字文献的借阅室,是读者借阅民族文字图书的主要场所,是最能满足读者民族文字文献的需求,是最能体现馆藏民族文字图书服务水准的地方。本文分别就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文字阅览室的藏书及借阅状况调查和读者借阅图书的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及几点建议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虎 《民俗研究》2011,(4):249-259
会期是闽西客家村落每年最重要的村落聚会之一。期间举行的各式仪式,是村落传统文化习得与传承的方式。是各村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和开展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客家人的集体记忆正是通过仪式展演和对不同情境下仪式的不同表述得到传承和发展。然而社会群体的集体记忆是有选择性的,甚至是工具性的.社会成员会根据当下的、现实的需求,选择某些方面的结构性失忆和其他方面的强化记忆,这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各种表述展示。是故,要充分全面地了解仪式展演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须对他者的表述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