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和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外交在各国对外交往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金融外交作为经济外交的一个分支(1),被各国普遍作为在国际事务中保护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然也成为美国维护其金融霸主地位的首要工具和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初的中美关系中,这一手段集中体现在美国对华汇率外交中。  相似文献   

2.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5月增持美陶国债73亿美元至1.1598万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目前仍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因美国赤字上限商谈将于8月2日到期,今年5月外国投资者净售出675亿美元的美国资产,为11个月来首次净流出,显示投资者对美国资产越来越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3,(9):11-11
美国是中国富豪最喜欢的移民目的地。上个财政年度美国批准的7603个投资移民的签证中,有八成给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王伟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2):111-118,128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自2003年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项目组,在2009~2010年,该项目组共发布了24篇与当代中国经济有关的工作手稿,分别涉及当代中国的经济、人力资本、对外贸易等问题。通过这些手稿,可以了解到国外机构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些新特点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可以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得到比较全面的见解和看法,从多角度审视这些重要理论,在面对国内现实问题时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简称NBER,又译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成立于1920年,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是美国影响广泛的私立非盈利性学术研究组织。2003年,该机构破天荒地开设了中国经济研究项目组,至2007年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2,(16):14-14
最近,哈佛大学的一项名为《中国世纪?美国为什么仍然有优势?》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中国媒体的关注。报告指出,舆论普遍相信中国崛起并且很快会超越美国的想法,存在很大的误区,也解释为什么对“美国衰弱”的忧虑是错误的。其中着墨甚多的是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3,(25):13-13
据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发布的对39个国家约3;8万人的凋查结果显示,其中23个国家的多数受访者说,中国已经或者最终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顶级超级大同。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扩张对全球的影响以及2008年美圈的经济渭坡正在改变围绕这两个国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吕玉娟 《神州》2011,(6):114-114
一、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有人称之为次级房贷危机,也翻译为次债危机。它本来是指一场在美国发生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而被迫关闭而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9.
周瑞金 《世界》2006,(6):7-9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和华盛顿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共同出版了一部分析, 评述,介绍中国的新书《中国:资产负债表》。该书对中美两国关系的评述,具有新思维新见解,从中也能窥测到两国关系今后的基本战略走向。这是美国权威人士全面评估中国和平崛起对全球战略影响的一本代表性著作,不但值得美国的决策者和广大民众关注,也应当引起中国决策者和广大民众关切。  相似文献   

10.
鉴于最近国际经济与中国金融的复杂态势,人们寄希望于新任主管金融的副总理、号称"救火队长"的王岐山可以让局势明朗  相似文献   

11.
This review article surveys new studies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It analyses the nuances that we find in these recently published studies and how those might improve our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ra,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link between fiscal revenue and stock-exchanges. First,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reats the evolution, beginning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f Shanghai's segmented stock ex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wider global currents. Section two reprises the still common notion that heavy domestic borrowing by the Nationalist (Kuornintang, or GMD) government in the 1920s-1930s forestalled industrialization. Section three discusses at length the degree to which Chinese banks in that period may be seen as merely a GMD conduit of borrowing. Chinese banks were probably more conducive to Shanghai's industrialization than is usually acknowledged, and they also played a key role in stabilizing China's monetary environment well beyond their perceived focus on managing public debt. But more evidence needs to come to light, and this article sets out the areas in which future research might advance our knowledge. The conclusion will underscore how the various findings of scholars might, as a whole, remould current conceptions.  相似文献   

12.
龙安志(Laurence Brahm)来自美国,但却是一个道地的中国通。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众多城里人纷纷在自家的房子里装修上石膏罗马柱的时候,他却在北京四合院里办起了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红资客栈。龙安志很聪明,有人说,他是拿别人的文化赚自己的钱。但是抱着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无国界的心态,龙安志为小规模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和延续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如今,龙安志又来到了中国壮美神秘的西藏,在这里,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启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