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况药师灵塔俗称华塔,位于丰润县南10公里车轴山寿峰寺无梁阁西侧,是一座八角形亭阁式花塔。据宋焕居《丰润车轴山寿峰寺》载:“……塔前右方陀罗尼经幢上的铭文:‘玉田县(辽代时,此地属玉田县)大街村车轴山创建佛顶……伏惟我大契丹国昭孝皇帝(即辽兴宗耶...  相似文献   

2.
南充白塔     
南充白塔,又名无量宝塔,在南充县城西嘉陵江岸鹤鸣山上,与南充市隔江相望。“白塔晨钟”是南充八景之一。据《新修南充县志》载:“白塔晨钟,在鹤鸣山,其塔为宋太祖时建。塔高九丈,座纵横各二丈余,高十二级。”又云:“鹤鸣山在治(今南充市)东一里嘉陵江岸,与大云山相连,上建白塔寺,寺傍白塔垩建隆万寿之塔六字,为充城八景之一。”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充白塔为楼阁式四方形砖塔,高39.56米。下为低矮的石砌台基,原基座为须弥座,四周浮雕着龙麟图案。塔身共十三级,每级  相似文献   

3.
丰润中学校旧址位于唐山市丰润区任各庄镇的车轴山南坡上,建筑时间为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是我国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例证之一,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总务处室、校长室、会议室、图书馆、教室和六角亭等,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车轴山中学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5)
正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老县城城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以及东西两侧禅房和配殿。原有钟楼和鼓楼已被毁,只剩"大明正德九年广昌县阁院寺钟楼"碑记。文殊殿前有两座石碑和两座陀罗尼经幢,石碑上分别是明嘉靖元年(1522)"广昌县阁院寺重修安禅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阁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两座陀罗尼经幢分别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辽应历十六年(966)。(1)在东侧厢房旁,悬挂一口  相似文献   

5.
大美张掖     
正山丹无量阁无量阁始建于明代。位于山丹县城北,原为山丹古城北垣正中夯土台上建筑,现两侧城墙已拆毁,仅存高4米、底边23×16.5米的夯土台,外用砖砌包筑。无量阁平面长方形,坐北向南,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一间4米,四周有檐柱绕廊,重檐歇山顶,门向南。原为三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改建为一层楼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6.
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景祐五年,平面呈八边形,三级基座上有幢身六层。其中第五层幢身宝盖每面刻造像一铺,据佛教经典与相关图像,考证镌像内容为从"劝请莫般涅槃"到"起塔供养"的连环画式涅槃变相,情节较为完整,是经幢上发现的首例涅槃变系列铺像,且具自身之特点,对研究涅槃变相与经幢造像皆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6,(7)
正天津蓟县位于燕山南麓,历代文物遗存丰富,辽代佛教史迹尤多~([1])。天成寺位于县城西北的盘山,旧名福庆寺~([2]),宿传为唐建,现有辽末重修的"古佛舍利塔"~([3])坐落在山谷间大平台的西北角,紧邻崖壁。塔旁有数座石刻碑幢~([4]),其中有一座刻有悉昙梵字~([5])的"大朝丁酉"经幢~([6]),现位于塔方形台基的西南角(图一)~([7])。经幢仅存幢身,且顶部有损,现置于另一  相似文献   

8.
封面故事     
正墨脱县的人们笃信莲花生大士把开启莲花圣境的钥匙埋在了莲花水晶山下,只要心诚,钥匙就会现身,神门就会开启,人们就会永远进入神圣的来世境界。每年有不少人死于途中,但信念支撑着人们前赴后继。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开山祖师,墨脱也被称为莲花圣地,有很多名称都和"莲花"有关,如莲花广场、莲花寺、莲花塔、莲花阁等。站在莲花阁登高远眺,整个墨脱县城依山而建,顶层是县政府,往下便是学校和商  相似文献   

9.
《唐会昌二年铭经幢》是2002年追缴的倒卖文物,其原始来源信息简单模糊,含混不清。由经幢上所刻赞文及形制等,可归为墓幢的一种。经幢本身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考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盛行及经幢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经幢造像记信息丰富,反映了唐代尤重孝道文化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发愿文中"彭城郡刘士宁"的题名及出现的多个刘氏家族人名又为考证刘氏一支提供了族源信息。经幢底座刻乐舞图像,将未来世界所描述的乐舞思想与陀罗尼经信仰结合起来,准确地表达了建幢者祈愿亡亲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尊享安宁的美好希翼。  相似文献   

10.
在金堂县城东北六公里的三学山,有一座明代建造的“释尊无量宝塔”。全塔由八万四千座小塔组成。不仅造型奇特,设计精绝,而且雕琢精湛,并有日本僧人为塔撰写的碑文,实在是一处不可多见的佛教艺术建筑和珍贵的文物。 释尊无量宝塔修建在紧临三学山法海寺(即上寺)背后的山巅上。周围原有石墙围成墙院,院宽约25米,长约40米。前门为石坊,坊后为石室,室中竖立日僧所书《栖贤山石塔记》石碑一通。室后两边各有一尊武士像,再后有短阶可登塔基。塔基距后墙6米,宝塔即修建在塔基之上。整个塔院结构古朴、肃穆、严整。  相似文献   

11.
清嘉庆以来广东及东莞地方志中有关于东莞南汉经幢的多种录文,近来又有旧拓公布。通过比对现有资料并对该经幢石刻第一面铭文重新录文,对与该经幢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获得了新的认识:其一,这一石刻并不是塔,而是经幢,当时除建有这一经幢外,另建有五层砖塔(或石塔);其二,此幢建造之目的,是为了超度被杀之象,而非镇象。  相似文献   

12.
福建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初.宋绍定元年到淳佑十年(1228—1250)在寺内建东西两石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石塔.塔为八角仿木结构五层楼阁式建筑,高四十四米至四十八米左右,塔每层有八面,每面均有两尊浮雕佛像,雕像高二米,宽一米左右,每座塔共有佛像八十尊,“寒山拾得”是其中的二尊.  相似文献   

13.
羊头山在山西省高平县、长子县、长治县交界的地方。山脊的南端属于高平县界,距县城东北方向25公里。山的北部归属长治县管辖,距县城正北35公里。山的西北部属于长子县范围,距县城25公里。因为在山峰建塔,远观如同一只尖锥体,所以当地老乡们常叫它为"锥锥山"。在山峰的南坡有古寺一座,考之碑碣,名曰"清化寺",为北魏时代的建筑。寺之左侧有磴道,通向山脚,这也是进入寺院的大道。路旁开凿许多石窟,这是寺中附属的  相似文献   

14.
楞伽寺塔位于苏州西南约6.5公里的上方山上。上方山原名横山,隋建寺庙始呼楞伽山,清易今名,故塔亦俗称上方塔。据清乾隆《苏州府志》。"上方、治平、宝积皆名楞伽。"又《图经续》记载:"楞伽寺在横山,其上有塔,又有宝积、治平相连,皆近建。"可知楞伽寺曾有治平、宝积两寺为其子院。今治平寺建筑经拆除或改建,已非原貌;宝积寺已荡然无存。仅偏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的唐代遗迹中,有一座屹立在松江县城内的石刻陀罗尼经幢。经幢残高9.3米,呈八角形。幢的台座、托座、束腰、檐盖各部分分别刻有卷云、海水、莲瓣纹饰和狮、龙、菩萨、天王诸相,结构谨严,气势雄大(见图)。这座经幢,最早见于宋《嘉禾志》。志中有"石幢"一条,下注:"望云桥南,此  相似文献   

16.
楚鹏 《旅游纵览》2012,(8):73-75
<正>蒲甘:多少烟云佛塔中蒲甘是缅甸最早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的京都,意为"胜利者的都城"。虔诚的国王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在富饶的依洛瓦底江边,不断地建造佛塔及寺庙。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19,(6)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梵语陀罗尼经幢,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尼文化交流的象征,故多命名为"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本文通过对经幢刊刻内容的分析,以为其当称作"梵文真言陀罗尼经幢",唐建中二年(781)刻立于大兴善寺,其性质和尼泊尔没有关联,而应该与不空碑同属于不空三藏卒后的礼仪纪念碑。  相似文献   

18.
在地质内涵不为人知的时代,雁荡山的闻名在于宗教。佛教的兴起直接造就了雁荡山。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西域高僧诺讵那因慕雁荡山”  相似文献   

19.
净光寺塔位于眉县县政府大院内。该寺建造的具体年代现已无史料可以考证。清雍正年间所修的《眉县志》记载:“净光寺在城南”……。现塔的北面保存的一座经幢上刻有“眉县净光寺修造佛塔……”“元和拾壹年”“咸通九年”等字样。有关专家根据塔的造型、构造特点,确认此塔应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至咸通九年(868年)。  相似文献   

20.
隆兴寺内的两座经幢刘友恒在正定隆兴寺中轴线末端的毗卢殿东西两侧,矗立着两座经幢,分别是为本寺金、明两代两位功高德重的住持僧而立。东侧为金广惠大师经幢,西侧为明梦堂和尚经幢。它们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为研究正定佛教和隆兴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