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位于川东乌江西岸台地上的涪陵小田溪,1972年发掘清理了三座巴族墓葬,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在川东战国考古中当推首位,为研究巴文化和中、晚期的巴国历史以及战国晚期巴、楚、秦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小田溪基葬清理简报发表以后,学术界对墓葬性质、年代、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巴国历史见诸文献太少,书阙有间,加以川东考古尚存在许多缺环,故学术界对小田溪墓葬中一些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尤其对墓葬所出器物反映的巴、  相似文献   

2.
四川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一般称为晚期巴、蜀文化①。就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的晚期蜀文化来说,它是相对于约当商至春秋时期的早期蜀文化②而言的。它们都是以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成都地区的战国考古遗存发现较早③,独特的器物组合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区域考古学文化。有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④,本文运用考古材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就成都地区战国考古学文化的基本面貌与内涵、文化期别、年代及与周邻关系探讨等问题略抒管见。一、典型遗存分析与研究本地区战国考古遗存分遗址和墓葬两类形式,其中以墓葬发现的数量较多。(一)…  相似文献   

3.
199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其他单位对天湖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葬24座。其中M57保存较好,是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随葬品较为丰富,为研究豫南地区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墓葬所出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依据器物共存关系,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六期十一段;第一至六期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除春秋早期外,其余五期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早晚两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东周时期郑韩墓葬的陶器组合变化,以及考古学文化表现出的保守性和发展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方刚 《四川文物》2013,(1):36-44
晚期巴文化是指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以巴族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晚期巴文化出土玉器数量较少,集中分布在少数较大规模的墓葬中;玉器种类较少,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晚期巴文化玉器的不发达与同时期的周边考古学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在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有限的古代社会,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对于本地经济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社会文化各方面.  相似文献   

6.
《江陵九店东周墓》发掘报告提出该墓地有34座墓葬属于白起拔郢之后的战国晚期晚段墓,本文认为该发掘报告结论中的类型学和年代分析依据都值得商榷。34座墓葬中大部分墓葬随葬品组合和器物的年代特征,都不能确定属于战国晚期偏晚。从社会背景看,白起拔郢后楚国人口大部分东迁,在九店一个墓地就发现34座楚墓,且墓葬中随葬较多青铜兵器,这些都与当时社会状况不符,因此我们应该对江陵地区战国晚期晚段的墓葬断代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7.
201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定州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河北省定州市北刘家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2500平方米,发掘清理了先商、春秋、战国、秦汉、宋金等时期的遗迹共284座,包括灰坑、灰沟、灶址、窑址、水井、蓄水池、墓葬等,出土遗物千余件。此次考古发掘为太行山东麓地区的文化谱系、生业、人群和环境等综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2012年大堡山墓地的发掘,共清理墓葬51座,出土战国时期陶器、青铜器、玉石器等80余件,其中出土铜带钩的比例较高。和林格尔地区发现战国墓葬较多,这次的发掘材料对了解赵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宝塔河遗址出土的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陶窑和墓葬,遗物仅见陶器与石器,器类包括鼎、釜、罐、鬲、盂、豆等。这些遗存分三期,时代跨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内涵分为两组,一组以鼎、釜、罐为核心,代表着峡江地区一支传统的鼎釜文化;一组以鬲、盂、豆为核心,为楚文化。春秋早期以传统鼎釜文化为主,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逐渐介入,春秋晚期以后,楚文化在这一地区已成为主导文化。这一过程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楚文化的扩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42座、宋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9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石、漆、银、琉璃、铜钱等遗物共514件。琵琶洲山包墓地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汉代聚落布局、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
2004年重庆奉节赵家湾墓地共发掘墓葬20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东汉墓葬15座,包括砖室墓和崖墓,随葬品以陶器和"五铢"钱为主,年代不早于东汉中期:蜀汉砖室墓1座,延续了东汉晚期墓葬风格;东晋砖室墓1座,出土大量精美青瓷器,文化面貌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趋同;明代墓葬3座,均为土坑墓.该墓地时间序列完整,出土文物丰富,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考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十年,学术界将在考古学上寻找巴文化的重点放在以今天重庆市范围为主的川东地区.特别是以三峡水库建设为契机,全国多家考古单位在库区发掘,都曾希望能找到大型的、最高级别的巴文化遗存,力图借配合三峡工程的考古抢救,使巴文化考古有大的突破,解开巴文化之谜.时至今日,三峡库区海拔135米以下的古遗址发掘已经结束,虽然大家公认考古发掘硕果累累,遗憾的是,学术界原来期望的巴文化的重大发现并未到来.现在,倒是在川东北宣汉罗家坝这个不太惹人注意的地方,有了也许是巴文化遗址迄今最为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与巴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釜是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遗址中最常见的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在峡江地区,出土有釜的文化遗存有渐渐西迁的趋势,与历史上巴人的西迁的时间和趋势巧合,而且很多已确定为巴人的墓葬中都出土有釜.故此,笔者认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属巴文化范畴,为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峡考古队,在三峡库区重庆忠县崖脚墓地D区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中、晚期楚文化墓葬。这是迄今为止在三峡地区发现的分布位置最偏西的楚墓。这批墓葬规模较大,文化因素较单纯,为研究战国中、晚期楚的疆域、楚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陶器类型学分析,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六期,时间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这些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四大类,相互之间存在四个层次的关系.从陶器的联系来看,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遗存与属于燕文化区的冀北地区的文化联系较为密切,和晋文化区联系较少.  相似文献   

16.
朱寨遗址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沟赵办事处朱寨村东部。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东周时期的墓葬39座,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带钩、玉璜、水晶环、玉环、玻璃珠等。依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组合以及器物特征,可将朱寨遗址东周墓葬大约分为四期:春秋晚期偏晚阶段至战国初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或偏晚、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17.
M33是一座等级比较高的墓葬,随葬品当中以巴蜀文化特征的器物为主,铜器有鍪、釜、尖底盒、戈、矛、剑、钺等,陶器代表性的有尖底盏、喇叭口罐等,其次是楚文化风格的器物,如铜器中的鼎、敦、壶、缶、簠、甗等水陆攻战纹铜壶为中原风格的铜器.综合该墓的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当为巴文化墓葬无疑.该墓出土的巴蜀文化器物中的铜鍪风格为垂腹,与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中医学院、京川饭店等战国早期墓出土的形制相近,尖底盒多见于战国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钺为战国早期直腰式风格,战国中期以后的钺腰内束,陶器中的尖底盏小而腹浅,多出在战国早期的巴蜀墓葬中,到战国中期左右,豆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尖底盏,喇叭口罐与战国早期的成都中医学院、商业街船棺的同类器相近.从铜簠的形制看,为战国早期的特征,与当阳赵家湖楚墓第五期开始出现的陶簠相近,球形铜敦与当阳赵家湖第四期春秋晚期的铜敦比较接近,过去巴蜀墓葬中也有发现,如成都中医学院、金沙巷、新都马家大墓、绵竹船棺(M1)等,年代从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期,铜缶与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出土的22号盥缶、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铜缶和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缶形制相近,与淅川下寺春秋中期和新都马家战国中期大墓出土的缶有所区别,甗也近似于曾侯乙墓出土的甗,综合分析,将该墓的年代定在战国早期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墓葬研究是考古学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从有了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也就开始了对墓葬的研究.在欧洲近代考古学萌芽之际,人们习惯将发现的墓葬同本地居民的祖先直接联系起来.到了18世纪末,最早进行的一些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便是对墓葬的发掘.1864年,只在维也纳的哈尔施塔特墓地就已经发现了近千座古墓.在此之前,汤姆森的助手沃尔赛(Worsaae,1843)在《考古发现与墓冢所反映的丹麦古代史》一文中,第一次用墓葬材料进行了编年,这种编年使汤姆森的三期说真正具备了发展演化的含义,因为三期说最初并非有意识地按进化序列排列,而只是包含了进化或进化论的合理内核.同时,因为当时的发掘技术尚不成熟,象丹麦的贝丘遗址(kichen—midden)和瑞士的湖上聚落那样的遗址不易被发现和发掘,所以20世纪以前对欧洲本土的发掘重点放在墓葬上,对葬制的异同也主要用宗教习俗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2009年9~10月,对永淳遗址及墓地进行了发掘。在遗址区发现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墓地中共清理墓葬11座,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铜器等。从遗物特征分析,永淳遗址及墓地的文化内涵一致,其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此次发掘对于认识辽北地区寇河流域这一时期的文化谱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蜀文化分布在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包括了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两个阶段,年代相当于商代、西周、春秋。这是相对晚期蜀文化而言,晚期蜀文化指相当于战国、秦至西汉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