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理  穆林 《旅游》2008,(5):12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人们记忆犹新的不仅有忍俊不禁的笑话.还有阿凡提那裹着缠头、倒骑毛驴的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东非的拉穆古镇就是这样一个“驴镇”。数百年来,该镇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驴。  相似文献   

2.
驴在金代社会生活中有诸多作用,主要体现在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方面,通过考辨驴与马的史料,并将驴与马作对比分析,可以确认金代人们日常出行主要是骑驴,而很少骑马。在金末人们的命名习俗中,人们多以驴命名。驴作为交通工具,为人们出行乘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即便是在金宋重要的交通驿道上,驴为输送金宋使臣也作了贡献。驴是金代人们日常出行骑乘和牵引车辆的重要畜力。  相似文献   

3.
“黔驴技穷”语出柳宗元的《黔之驴》,意思是说驴子虽然是庞然大物,却没有什么本领,不堪一击,最后被虎“食其肉,尽其骨”。驴的悲剧,在于驴子本身的无能。但是我认为,“黔驴技穷”,罪在好事者。“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正因为“无可用,放之山下”,才酿成了这场悲剧。驴依然是那头驴,没招谁没惹谁,责任怎么能归到驴的身上呢?驴本是拉车推磨的牲口,而主人对它用非所长,把它放在毫无用武之地的黔之山下,使它屈死于虎口。驴已经够冤的了,而有人竟然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轻描淡写、不负责任地指责它“无能”,似有“活该”之  相似文献   

4.
刘勃 《环球人物》2021,(8):104-106
《世说新语》第六门是“雅量”,最能体现人的雅量的自然是看淡生死。著名的嵇康之死,就在这一门。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相似文献   

5.
读《贵州大学报》,2003年3月31日版所载,署名为王麾,题为《甲秀楼的批判》(以下皆称王文)一文,身为贵州人,我不禁感到有话要说,并借此与王麾商榷。 首先要订正王文出现的几处常识性的错误:“黔驴技穷”典出《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作者系柳宗元,而非韩愈。  相似文献   

6.
唐人张蕴古的《大宝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资政文献.它集中展示了儒家的君道理论,被史家认为“文义甚美”,其中不少警句成为后来执政者之龟鉴.张蕴古因上奏此《箴》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重用,被擢授大理丞,但三年后却因李好德一案引起太宗盛怒被斩于东市.研究证明,他的被杀,固然是由唐太宗喜怒无常的性格缺陷所致,而张蕴古本人也确实存在恃宠而骄、自作聪明的玩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7.
王祥林 《民俗研究》2002,(3):199-200
今读山曼先生的“齐鲁乡语谭”《撅嘴骡子不值个驴钱》一文(载2001年10月30日《齐鲁晚报》),颇多收获和启发。但该文还存有一些缺憾,比如没有把为什么“不值个驴钱”说清楚。再者,以撅嘴骡子喻比“有点本事,自视其高”的人,也不确切。  相似文献   

8.
闲话毛驴     
对于毛驴,我有亲切感,它的样子质朴憨厚,一双大眼睛,衬以大脑袋、瘦身子和蓬松的毛,显得懒散而稍带点傲气。但跨在它的屁股上,你会觉得从容而安稳。以前我国北方所养的驴,是汉初从新疆传入的,陇东小毛驴是毛驴中的精品。毛驴可以载重SOO至I000公斤,又是北方普遍的代步工具,但它在南方却少见。柳宗元《黔之驴》第一句就是“黔无驴”,当时的“黔”包括现在的贵州大部、鄂西、湘西及川东南,可见广大范围内都是无驴区。古代中原的文主们,尤其诗人常以驴代步,取其安全可靠及便于在不紧不慢的步子里创览景物,而且在经济地位上也…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讲究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意,它是人们审美活动中“典型化”的具体表现之一。这种艺术境界具有极大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艺术价值,故而为历代画家所孜孜以求。 本期封底所刊登的《驴背吟诗图》便是具有浓郁诗意的山水佳作。 画的题款是“诗思在灞桥驴子背上”。典故出自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书中记载,唐代诗人郑綮,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写诗,别人问他,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郑綮驴背上诗之有无与优劣且不去管它,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话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古长安的灞桥,即灞陵桥,杨柳  相似文献   

10.
《诗比兴笺》是一部作归属有争议的作,一方面自清咸丰五年(1855)初刻本(下简称“刻本”)开始,即署“蕲水陈沆撰”;一方面自该书刊行起,即有“实魏默深先生之作”的传闻。如杨守敬《与豹岑书》云:“:吾乡陈小舫为其尊人刻《诗比兴笺》,  相似文献   

11.
1.“(武德元年)十一月己酉,以京师谷贵,令四面入关者,车马牛驴各给课米,充其自食。秦王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降之,陇右平。乙巳,凉王李轨僭称天子于凉州。”(卷一《高祖本纪》,第8页)按:是月壬寅朔,己酉为初八,乙巳为初四,己酉不当置于乙巳之前。《新唐书.本纪》、《资治通鉴》皆记乙巳李轨称帝在己酉薛仁杲出降之前。《册府元龟》卷一○九《帝王部.宴享一》载:“(武德元年)十一月己酉,秦王降薛仁杲,帝闻大悦,因置酒高会。”《太平御览》卷一○八《皇王部.唐高祖》载:“十一月秦王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降之,陇右平。乙巳,凉王李轨僭称天子于凉…  相似文献   

12.
汉代“盛唐”地望 ,古今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南郡 ,与汉代枞阳相隔甚远 ;一说在汉庐江郡 ,在枞阳附近。自南北朝特别是唐代中期以还 ,后一说渐渐占据了上风 ,主导着地域区划的命名。与之相应的“盛唐枞阳之歌”也被视为一首歌诗的篇名。但从最早有关盛唐的论说、《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和行文方式以及后世盛唐在汉庐江说的立论根基等方面综合考察 ,汉代盛唐在南郡之说比较正确合理 ,而在庐江之说难以成立 ,“盛唐枞阳之歌”应是《盛唐之歌》与《枞阳之歌》的合称。  相似文献   

13.
祸从驴起 1966年夏,中国大地燃起一股大火,首先烧向“三家村”。仅在5月份一个月里,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就发表了姚文元、戚本禹、关锋等人的十几篇宏论奇文,从《海瑞罢官》、《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批判到《赛金花》,一个月后已把邓拓、吴晗、廖沫沙批得体无完肤,连北京市委也给摧毁了。 笔锋一转,批到青年画家黄胄的头上。 根据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宗旨和专政方向,黄胄都不该这么早就成为重点打击的目标。第一,他自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唐“东市库”银饼及税银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兆荫同志撰写的《从考古发掘看唐代的金银“进奉”之风》一文,对唐代的金银“进奉”弊政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很受启发。联想到唐代银锭、银饼中还有一些问题,如“东市库”银饼的性质问题,至今未有人进行探讨;还有属于赋税银如“庸调”银饼、“税口”银饼,“采丁课”银铤、“窟课”银铤、“税商”银铤等,以及唐代是否用银来交纳赋税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可能很不成熟,恳请有识之士予以批评赐教。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6,(6)
正《文物》2015年第2期刊载了赵杰、赵瑞民的《晋城拴驴泉石门铭的勘察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公布了三国曹魏《拴驴泉石门铭》(以下简称《石门铭》)拓本并附释文,嘉惠学林,值得欣赏。但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对《石门铭》铭文涉及的一些重要史实及信息未加详考,释文亦有一定偏颇之处,值得补苴。一《石门铭》此前已被著录关于《石门铭》,《研究》指出,此处石刻为1999年裴池善发现,并于2001年在《晋城揽  相似文献   

16.
初识祁峰,是2002年2月28日,那是一个初雪后的上午。应友人之约,去北京古玩城观看"中国西部风情--祁峰书画艺术展"。一路上,寒气袭人,树木凋零,只有路旁一丛丛金银木上的红豆,在残雪里,在阳光下顽强地挺立着,红得耀眼,活像一串串红润的玛瑙,透着满足与振奋。书画展安排在古玩城的画廊里,地方略显得狭小,但布展确也精致。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祁峰的书画作品。整个展廊,尤如一个雄奇的艺术隧道。大漠、古道、西风、雄关、骆驼、奔马、毛驴、群牛,西域的天地与精灵融为一体,呼之欲出。尤其是《百驼图》、《百骏图》、《百驴图》,《祁连牧牛图》更是出神入化,匠心独运。《百驼图》,驼群尤如道道山峰,大气磅礴;《百骏图》,万马奔腾,气如长虹;《百驴图》姿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着一支被称作“发”的古代居民。《逸周书·王会解》记作“发人”,《管子》和《史记·五帝本纪》均记作“发”,《大戴礼记·少闲篇》则记作“北发”。 《管子》一书的《揆度》和《轻重甲》篇均有“八千里之发、朝鲜”的记载。春秋时期,燕与朝鲜(箕氏朝鲜)东西相接,发人自不会在二者之间,而应在燕之东、朝鲜以北求之。 发,《集韵》注为:北末切,入声,末韵。郭沫若认  相似文献   

18.
陈兴中 《文史天地》2003,(11):51-53
读《贵州大学学报》2003年3月31日版所载,署名为王麾,题曰:《甲秀楼的批判》一文,身为贵州人我不禁感到有话要说,并借此与王麾商榷。首先要订正王文出现的几处常识性的错误:“黔驴技穷”典出《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作者系柳宗元,而非韩愈;“冒死为刘禹锡说情”改任连州刺史之事,语出《旧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作《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吏,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看来为刘禹锡说情改任的是裴度而不是韩愈。并且是否为“冒死说情”不…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墨子提要》称《墨子》“尚存六十三篇”,与宋《中兴馆阁书目》所称“六十一篇”不合。实则《四库全书》本《墨子》旧文仅存五十三篇,另十篇纯属子虚乌有。不仅今传之明清诸本如此,即使在宋代也是一样。《总目提要》因误解《墨子》阁书提要所言“此本所列篇数……与《汉志》合”以及《中兴馆阁书目》所称“自《亲士》至《杂守》为六十一篇”之原意,遂妄生出一个“六十三篇”的本子,而其所推比宋本反增二篇之故亦成无根之谈。  相似文献   

20.
释“自”──论“自”与“鼻”之音义关系及其语音发展李瑾许君《说文解字》中除在“自”字下揩出它象“鼻”之形外,还在有关字下多次分析字形结构时提及这一内容并在描述它的语音时明言“自”与“鼻”同声(详下)从“自”而其义为“鼻”之字如臭、息等字,均足证“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