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书源 《沧桑》2013,(1):178-179,190
本文从上党落子这一地方剧种的产生、发展到定形出发,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上党乐子这一地方剧种易名"上党落子"后,扭曲了其本质属性和独特的表现形态,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62年,在上党地区爆发了震惊世人的长平之战,本文从上党地区地理特点、决战前诸侯国形势、决战前上党地区的局势、决战长平、决战后诸侯国形势、秦和三晋继续争夺上党地区六个方面分析秦赵决战上党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慧 《文史月刊》2012,(Z3):40-40
上党落子作为山西晋东南地区特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其旋律简朴动人、富有激情,具有粗犷豪放、通俗易懂的特点,又兼带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情,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而郭明娥作为当代上党落子的表演艺术家,发展繁荣上党落子的领军人,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本文就通过戏曲作品浅谈郭明娥对上党落子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上党关,历久沧桑,见证了上党地区两千年来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目睹了两千年来的岁月递嬗和社会巨变。如今,虽已雄姿不在,被历史尘封多年,但其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却不容抹杀。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论述了上党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书源  张松斌 《沧桑》2012,(6):151-153,157
上党宫调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曲及文学的产生、发展,论证了上党宫调的源流和基本属性,把上党宫调界定为上党古国的遗脉。上党宫调开元盛世初具雏形,宋代基本定形,明末清初流传晋冀鲁豫并衍生出姊妹剧种。  相似文献   

6.
王娟娟 《文史月刊》2012,(Z3):109-109
上党地区的八音会,是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研究戏曲视角下的上党八音会,从上党八音会所使用的传统打击乐器,在宋金元时期的发展,以及它与上党地方戏曲的连理之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于上党八音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7.
戴玉刚 《文史月刊》2014,(12):14-17
抗战时期,上党地区是太行第四军分区的防区,解放战争第一枪便由太行第四军分区在上党打响。关于上党战役一直有"始于石志本,终于石志本"的说法,石志本在上党战役中贡献特殊,功不可没。始于石志本194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关于太行山各根据地要“建党、建军、建政”的会议精神,中共太行第四地委、太行第四专署、八路军太行第四军分区分别作为上党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山西平顺县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上党地名的历史特色、自然和人文特色、民族心理特色和社会特色等方面审视上党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探讨地名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改进地名命名中的随意性和无内涵倾向,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9.
上党名将李继隆是北宋初期外戚家族的重要代表,并能作为功臣配享,与其他外戚相比,李继隆的升迁主要来源于显赫的战功。  相似文献   

10.
卅四、抗战胜利,阎锡山派兵去上党摘“桃子”,结果全军覆没;赴重庆求援,徐永昌说服蒋介石派兵接管晋南防务  相似文献   

11.
袁军  王秀梅 《沧桑》2013,(3):39-41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为捍卫抗战胜利果实,对国民党军队的进犯给以有效回击。上党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增强了解放区军民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锻炼、壮大了八路军队伍。  相似文献   

12.
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抗日根据地,第一个长期驻扎的地方是北村;拉开解放战争序幕的上党战役指挥所就设在北村。拂去岁月的残云。聚焦历史的镜头,这颗独具异彩的明星依然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华。当我踏上这方血染的热土,走进八路军总部北村时,胸中奔涌着无限的感慨、敬慕之情……  相似文献   

13.
塔则沟庄位于沁源县城的东北方.属城关镇李家庄村管辖,距县城30华里,从城关出发过沁河到李家庄顺沟向东经半沟、松山底直至沟的尽处再攀一段羊肠小路便可到达。塔则沟背靠群山。四周峰峦起伏.森林茂密,地理位置既险要又隐蔽。它翻山往东经友仁可达沁县,往南经法中可到屯留。是个不可多得的要地。因此,抗日战争时期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第三行政专员公署所属上党银号在极其复杂的战争环境中选择了这个地方,在这里驻扎并印刷、发行上党币,为掌握和发展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财政金融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凭吊上党关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尘封了历史记忆,逝去了古关雄风。上党关,被人们遗忘久矣。  相似文献   

15.
<正>沁源,位于上党地区西北部,背倚太行山,俯临沁河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在沁源境内驻扎了相当长的时间,领导当地军民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  相似文献   

16.
张松斌  张华玺 《沧桑》2010,(5S):44-48
<正>平顺,高踞于太行山南部,突兀于晋冀豫三省交界之地,境内层峦叠嶂,沟壑迂回,并有浊漳河、虹霓河、玉峡河、井空底河南北分割,东部边垂绝壁千仞,横切中州大地,对中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仅有晋豫古道上的几个隘口可进出上党。古代上党地区多发的战事,大都经由和在此征战厮杀。本文择取平顺地域内的两个历史名关和史志有记的几个古隘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17.
中古墓葬出土的粟特胡商俑,是多元文化的认知符号和标志,作为丝绸之路真实片断的再现,它们也成为探寻隋唐之际国家交往的线索.山西晋东南长治(上党)地区多年来出土的唐代灰陶俑中有着"胡商、女眷、高驼、载物"的鲜明地域特色,与长安、洛阳等唐代京畿地区出土胡俑相比,别有殊样,独炫异彩,甚至不乏令人赞叹的孤品和精品,笔者依据其独特性,将之命名为"上党殊样"或"长治模本".本文首次对山西长治胡商骑驼俑表现的原生艺术特色进行学术探讨,分析山西从太原到长治、晋城周边地区粟特胡人迁移的踪迹和聚集活动,论证了太行山脉两侧"咽喉"枢纽地胡商频繁往来的原因,指出该地区胡商俑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特点,这在其他区域很少见.对上党出土陶俑原生艺术的探究,将深入了解丝路纽带的延伸,更有着补史、证史、明史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红旗 《沧桑》2010,(5S):42-43
<正>沁源县雄踞太岳山腹地,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23米,最低处939米,东接上党盆地,西连汾河走廊。周边与临汾市的安泽县、古县、霍州市,晋中市的灵石县、介休市、平遥县,长治市的沁县、屯留县等8县市为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9.
1939年2月,薄一波率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纵队由沁县辗转来到了地处深山的沁源县,驻扎在了距县城10公里处的阎寨村。阎寨村位于县城的东南部,是当时上党地区通往临汾、陕北的一条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20.
晚明时期,大量文人参与到科举参考书的选编活动中来,使得科举参考书激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因为科举考试在明后期出现了新的变化,科举应试者对参考书的需求增加;其二是因为晚明生员数量激增,大量生员陷于贫困,不得已选文谋生;其三因为晚明文人结社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