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时,德国"闪电战"攻势凌厉,法国败亡,英国岌岌可危,困守英伦三岛,德国在大西洋上对美国造成了直接威胁;日本蓄意南进,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为了应对东西方的双重威胁,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调整其世界战略。  相似文献   

2.
刊中人     
在美国中情局帮助下,德国成功避免了一次恐怖袭击。6月初的八国峰会上,布什私下提醒默克尔总理"美国正受到来自德国的恐怖分子威胁"。美国国家安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纳粹德国强令驻华德国军事顾问团回国,并威胁不回国的人将因"叛国罪"被送上法庭,但有多位德国顾问毅然留在中国。在抗日战场上,这些顾问演绎出一个个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4.
1938年5月,在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德国又借口苏台德地区的民族问题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出了威胁。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要求,英法两国一味绥靖退让,甚至对受害国捷克斯洛伐克步步施压。在国内孤立国外绥靖的背景下,美国一度努力尝试采取反法西斯的立场,但还是在慕尼黑会议前走上了对德国绥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以来世界和德国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防务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在防务观念和防务实践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联邦国防军的性质和任务、对付安全威胁的手段、反恐政策、安全政策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6.
19、20世纪之交是帝国主义疯狂扩张的时代,英国在面对德国和美国的殖民扩张威胁到自己利益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英国面对美国的扩张态度暧昧,多以仲裁方式解决冲突;相反,面对德国的扩张却态度强硬,加大海军军备竞赛,强调军事优势应对。  相似文献   

7.
在二战时期及战后初期,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资源。战后初期德国由美、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各战胜国不再沿用传统的货币赔偿,转而开展实物索赔。美国与英国基于相近的利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对德国科技资源进行了联合发掘和掠夺。两国从德国掠夺的科技资源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服务于各自国内的民用工商业需求。此外,双方还从德国苏占区抢夺了大量科技资源。通过以上行动,美英基本实现了消除德国军事威胁、提高自身科技实力、与苏联开展科技对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舒曼计划性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战后初期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是消除德国鲁尔工业区长期以来对法国安全构成的战略威胁。同时,使这一地区的工业潜力为法国所用。但当时,法国不具有贯彻这一国策的实力。冷战爆发以后,法国必须根据美国的冷战战略调整对德政策,不再把德国当作敌人,而是当作盟友对待。最终,法国放弃了把鲁尔工业区从德国分离出去的政策,提出了既能体现法国安全和发展需要,又与美国冷战战略接轨,并着眼于法德和解和整个欧洲统一事业的舒曼计划。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得以复国。而此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实力最强的国家,波兰积极追随法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时,欧洲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波兰东西两边的苏联和德国实力逐渐增强,处于夹缝之间的波兰的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为求自保,波兰在德国和苏联之间推行了等距离外交。但由于各种原因,波兰的等距离外交并没有挽救它再次被瓜分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进一步暴露了要同其它西方大国争霸和重新夺取殖民地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同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对手。但是,在3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仍继续其在20年代推行的“扶德抑法”政策,企图通过制造法德之间的“均势”和对抗谋求自己对欧洲事务的支配权。30年代中期后,迫于德国威胁进一步增大的压力,英国不得不停止“扶德抑法”,开始拉着法国对德国实行有限度的绥靖政策,以维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欧洲战争爆发前夕,它又大搞祸水东引,企图利用苏德战争坐收渔人之利。  相似文献   

11.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火箭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交到了美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飞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在对德军发射火箭的射程射点进行研究后发...  相似文献   

12.
英国历来把巴尔干视为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二战初期,德国对巴尔干的威胁使英国深感不安。它一面极力拉拢巴尔干各国,一面派特别行动执行局在巴尔干活动,积极支持西莫维奇将军在南斯拉夫发动政变,同时派兵远征希腊,但这些努力都未能挽救巴尔干的陷落。1941年5月,英国远征军被迫撤出克里特岛。 1941年6月22日德侵苏以后,英国一方面因苏参战减轻了德国对英国本土的压力而支持苏联,提出与苏结盟,另—方面又为苏联遭到入侵而暗自庆幸。虽然丘吉尔在他的  相似文献   

13.
用植物造维生素 1941年9月,德国以30万重兵封锁了苏联列宁格勒.列宁格勒的军民除了要顶住敌人在军事上的压力外,还必须全力解决食品、疾病等问题,苏联的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时,除了饥饿威胁之外,人们还面临着一个十分危险的敌人——坏血病.  相似文献   

14.
有关1917年中德断交的一组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前期,中国政府严守中立。一九一七年二月,德国实行潜水艇攻击政策,封锁英国及地中海海面,攻击各国船只,威胁并危害到中国劳工的生命安全。二月九日,中国政府对德提出抗议,三月十一日,德国政府对中国的抗议做出答复,谓对海上战略“似难挽回”,三月十四日,中国政府正式与德断绝外交关系。现从我馆所藏奉天省公署及奉天交涉员署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中德断交前后情形的档案,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的德国史研究取得新的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德国通史和宏观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德国史研究、现当代德国史研究、德国对外政策史研究、德国统一问题研究等方面,综述2000—2005年国内学者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北纵 《名人传记》2015,(12):21-23
"德国制造"并非一直都是褒义词。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商品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必须注明"德国制造"的标志。而德国企业坚持为德国产品打上"欧盟制造"。有意思的是,2004年初,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欧盟成员国产品统一使用"德国制造"。"德国制造"用1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假冒伪劣、价廉货次到质量领先、经久耐用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德裔移民对母国的支持招致了美国主流社会的普遍反感,由"模范族裔"转变为潜在的乃至可见的威胁群体。极端移民族裔同化理论"百分之百美国主义"应时而生,并获得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其实践的"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直接而彻底地指向了德裔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德裔移民的宪法权利不但遭到无视,甚至连基本的人权也被践踏,美国的德国文化因此遭受重创。这也说明,在一向标榜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美国,其公民权利还是存在很大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许淑文 《世界》2003,(6):13-13
德国是个工业大国,但在德国生活久了,常常觉得,德国人是现代农民。  相似文献   

19.
林纯洁 《史学集刊》2021,(1):113-122
现代德语中,德国国名"Deutschland"一词起源于中世纪早期日耳曼民族语言的名称"theodiscus""diutisk"等词,具有语言、民族、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国号中通常会包含国名的地理或民族因素,但长期以来,德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形态导致中世纪时期大部分德国国号与自身的地理和民族名称相分离。直到1871年,"德意志"(Deutsch)才成为德国国号的主要部分; 1949年,"德国"(Deutschland)才成为国号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国号根据历代统治者政治理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通过考察德国国名的起源与国号的演变,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德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20.
读者调查     
《山茶》2010,(6):165-166
SCHIESSER德国舒雅背心 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肌肤的美好感觉。 1875年SCHIESSER德国舒雅在德国南部小城Radolfzell以9台手动圆筒针织机起家。从第一件手工纯棉内衣到今天,SCHIESSER德国舒雅走过7134年。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数次经济危机的洗礼,这个坚持品质第一的德国品牌仍然清新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