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炎黄春秋》2004,(3):79-79
我们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对我刊给予肯定,指出文章中的问题、差错,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这是对《炎黄春秋》的爱护,对我们的鞭策,很有益于我们改进工作。谨向关心我们的读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关注《炎黄春秋》,多提批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刊的厚爱。下面摘登两封近期读者来信。——编者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普通的读者,接触贵刊才一年时间,但我很喜欢这本集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杂志。第一次见到《炎黄春秋》,就被它雄浑大气的封面、醒目的标题所吸引。那是2003年第一期,记得上面有一篇描写1…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2004,(6):79-79
我们订阅《炎黄春秋》已有五年了,周围的好多教师和单位都订阅它。下面谈谈读《炎黄春秋》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的良师益友——《炎黄春秋》 我多年来从事历史教学,历史课本来就枯燥无味,手头资料缺乏,讲起课来不活跃。自从订阅了《炎黄春秋》,我的课堂教学大为改观,在县、学校组织的大型公开课教学中,我的课一直受到师生的好评。有人问我,你知道的为什么这么多?我告诉他们,是《炎黄春秋》帮了我的大忙。在我的课堂教学带动下,一大批文科教师和单位都订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2004,(9):80-80
浙江省宁波市郑元良:每收到贵刊犹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次精神美餐。为《炎黄春秋》年年有新进步,提个建议供参考:题材重复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只用其新意的部分,其余全部砍掉。要提高稿件录用的门槛,不管是谁,稿件只求新,不追求全面,为老话、废话、可有可无的话亮红灯。刊物有了质量便有了权威。届时作者将按照刊物的要求去写作,而不是刊物去迁就作者。至于内容基本是新的,但有些重复、有些无关紧要的话,编辑应该作必要的文字处理、删节,作者应该欢迎、忍痛割爱。新疆乌鲁木齐市李景强:《炎黄春秋》有炎黄子孙深厚的情感,用春…  相似文献   

4.
5.
不久前,我在上海《报刊文摘》上读到该报摘编贵刊的一篇文章,题为《杨绛不起哄》,文中写道:1957年,吴晗、肖乾、浦熙修、姚芳藻都去鼓动杨绛大鸣大放,幸亏杨绛不起哄,……这几个人后来都被打成右派……这篇文章有两处失实: 一、我是1980年因编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去拜访钱钟书时,才见到杨绛一面的。在这之前,我从未见到过钱钟书和杨绛。1957年,我与浦熙修根本没有去鼓动杨绛鸣放过。 二、吴晗是北京市副市长,没当过右派,众所周知,吴晗是因为60年代写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落马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从姚文元…  相似文献   

6.
孙大午 《炎黄春秋》2006,(10):80-80,46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我很喜欢《炎黄春秋》这本杂志,我喜欢她讲真话,不讲假话,很少空话,很少套话,喜欢她实事求是,对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元复始。我挑出一首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老夫子的七言诗,作为我献给《炎黄春秋》和广大读者跨进新一年的贺岁礼。诗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何也?我对这个比喻做一点解释:在我国报刊园地里,《炎黄春秋》像一面镜开的半亩方塘,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林林总总在这里展示,宛如在塘面上徘徊摇曳的天光云影。  相似文献   

8.
汪京 《炎黄春秋》2000,(12):75-75
编辑同志 :最近我常常想到 ,人生一世总要多一些良师益友才好。童年有童年时的小朋友 ,坦诚率真 ;青年有青年时的朋友 ,生气勃勃 ;中年有中年时的朋友 ,奋发有为 ;老年当然也有老年时的老朋友 ,坚定稳重。各个时期又会有各个时期的老师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以至读硕士学位 ,读博士学位……但有多少能称得起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呢 ?恐怕不会太多。即使是有不少良师益友吧 ,他们终究不能和你天天聚首 ,得以时时求益。我以为 ,各类刊物这时就是需要的了。刊物 ,不管是高标准考虑还是低标准要求 ,对读者来说至少应该能起一些良师益…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进行了20多年,但是并没有完成。前途已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道路正在探索,还存在种种变数,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动的时代,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面临民族复兴、社会发展、认识互异、思想活跃,预示知识社会的发育,显示出时代活力。《炎黄春秋》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2001,(9):78-79
今年7月1日为本刊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我们收到多位名人政要的题词。也收到不少书画家的贺词和贺画。这些,本刊已从6月号起陆续发表。同时。有大量的读者来信寄到编辑部,或建言,或致贺,言诚意切,令人感动。特选几封发表。以示本刊对所有来信者的鸣谢。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天地     
在甲申之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向杂志社全体同志致以新春的问候!  相似文献   

12.
《周易》有一句话:“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意是要求人们多了解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以积累为人处世之道。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使自己今后变得更加聪明。  相似文献   

13.
冯健 《炎黄春秋》2006,(9):78-78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这十多年,每次拿到这本杂志,基本是一页一页地读到最后一页。我看完了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看完了还要送给我的哥嫂看,他们是85岁以上的教师。所以,我这一份杂志等于三份,它的读者就更多了。按我这份杂志的读者数量推算,《炎黄春秋》的读者恐怕有上百万。  相似文献   

14.
于光运先生最近致函本刊,建议《炎黄春秋》开一个“故纸堆”的栏目。于先生在信中说:用难得的珍贵史料来说话,可以为作者表述的论点提供有力的根椐,提高刊物内客的科学性。收入这个拦目的文字,开门见山,短小精悍,刊物省篇幅,读者省时间。有故纸堆为证,读时会兴趣盎然。它也可以解决一些人故意歪曲造成的混乱。现在使用官方的档案资料极不方便。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利用个人手中保存的“故纸堆”。而且故纸堆一经刊物公布,就成为社会财富,不再会失落。在刊物上登出来,是保存宝贵资料的方法。我还有一意见,在温济泽同志去世后,我在电话里同方实同志说过:如某人不聿逝世,而其家属中又没有能整理使甩其保存的资料的人,编辑部可与其家属商定代为保存,并找到适当的人对这些故纸堆进行整理。收条整理故纸堆的对象,不一定是《炎黄春秋》的作者,甚至不一定是研究党史的,其他人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这件事要依靠研究党史的年轻人来做。于先生上述建议很好,符合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从本期起,即开辟这一栏目,并刊登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5.
本刊每年都邀请顾问和特约编委开几次座谈会,围绕着如何办好刊物,注意什么问题漫谈一番。在10月底的会上,年逾90岁的本刊顾问杜润生同志有一番精彩议论,特地整理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2009,(1):87-88
《炎黄春秋》又一年,警惕没有喊声的“万岁”故事,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1991年5月正式成立,7月1日这份杂志就出版了。这是我们的门面,也是我们的招牌和骨干。  相似文献   

18.
《炎黄春秋》2001,(8):17-17
7月21日,中央和首都有关部门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150多人在北京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 习仲勋。费孝通、程思远、任建新、季羡林。张岱年等数十位老领导、老学者为《炎黄春秋》题词致贺。习仲勋的题词是:“《炎黄春秋》办得不错”。 庆祝会由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方实主持,社长杜导正作汇报讲话。他说:帧黄春秋》在1991年由以萧克、费孝通。程思远为会长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创刊至今已有十周年了。创刊以来,她在宣扬爱国大团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特别是在坚持…  相似文献   

19.
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这个杂志已经成为比较有影响的刊物,有相当高水平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还有相当不错的可读性,也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过高地期待一个杂志所能起到的作用。这是第一。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13,(12):88-89
读了贵刊2013年第9期李国芳的《1947年内人党重建风波》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发现有些史实与我所研究的不尽相同,故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