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太宗皇太极之出身,关系到清史中的一些政治问题,迄今仍是疑案。本文通过幼年皇太极及其生母叶赫那拉氏曾与努尔哈赤共居正室、叶赫那拉氏本人姿质、与丈夫的关系、母家之门阀、努尔哈赤原嫡妻富察氏之被废弃,以及努尔哈赤为汗时后金对叶赫那拉氏迁葬礼予以的最高规格的礼仪等等史事的考析,论证叶赫那拉氏曾继富察氏之后而为正室大福晋,进而说明皇太极出身嫡室。也正因为如此,皇太极继位前才与其他嫡子一样,被汗父封为旗主、大贝勒。所以,他的继位并非以庶嗣统,也非以庶夺嫡。  相似文献   

2.
皇太极与宸妃──皇太极死因之推测单彤清太宗皇太极是一位“马上皇帝”,一六二六年,三十四岁,继承太祖努尔哈赤的遗业,登帝位。在位十七年,征察哈尔、攻遵化、逼北京;创文字、称满洲、号大清;收虎尔哈、围锦州……,半生戎马生涯,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基础。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3.
盛京作为清朝的“发祥”之地,既有清初遗留下来的宫殿建筑群——盛京皇宫,又完整地保存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以及他们父祖的陵寝——盛京福陵、昭陵和兴京永陵。清朝入关后,自康熙皇帝开始举行“东巡”,谒陵祭祖,中经乾隆、嘉庆,直至道光皇帝,先后四帝十次东巡。  相似文献   

4.
正一四十四岁时(1636年),从其父努尔哈赤手中,接过这份巨大家业已经九年的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以表达他"扫清廓清"之意。努尔哈赤生前虽然未明确后金汗位继承人,但是对皇太极的培养却有迹可循。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一直都是乃父青睐有加的儿子。从二人的  相似文献   

5.
明嘉靖帝朱厚熜以藩王世子身份入继大统的。其特殊的身份、处境及其鲜明个性,造就了他强烈独立的帝系意识。而这强烈的帝系独立意识不仅在其继位之初关于继位仪式和年号的争论以及其后的大礼议、颁布《明伦大典》和改正典祀等方面表现鲜明,而且在营建寿宫——永陵和对天寿山陵区进行修葺上更有所表现。本文试通过分析永陵的建造特点和嘉靖年间天寿山陵区增建的礼制建筑,揭示朱厚炮强烈的帝系独立意识在陵寝建造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陵寝为历代帝后死后所葬之地。清朝共有十二帝十一处陵寝,福陵、昭陵为清入关前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帝王的陵墓。陵址为辽宁沈阳。清称盛京陵(包括永陵、福陵、昭陵,本文仅就福、昭二陵的祭祀制度的演变、谒陵礼仪、守陵官员的编制、俸禄及清帝几次东巡谒陵目的加以论述。福陵距盛京东北二十里,俗称东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昭陵距盛京城北十里,俗称北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顺治八年封福陵山为天柱山,昭陵山为隆业山。均以祀方泽。每陵各派官员及守陵人员,并定祭仪。一 …  相似文献   

7.
敬一主人高塞高兴璠爱新觉罗。高塞,号霓庵。又号敬一主人。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第六子。初封辅国公,康熙八年晋镇国公,康熙九年(1670年)卒。兴京(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开府盛京(今沈阳),隐居医巫门山。高塞性格淡泊,“彬彬有东丹王之风”(《清史稿...  相似文献   

8.
浅谈萨哈廉     
萨哈廉,又称萨哈磷,爱新觉罗氏。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五月二十五日。系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三子。隶属正红旗。萨哈廉从小聪明伶利,酷爱学习,通晓满、蒙、汉文字。在"清朝开国"过程中,战绩卓著,政治上尤多建树,深为皇太极器重,是满洲贵族中著名的贝勒之一。驰骋疆场的骁将在努尔哈赤晚年,萨哈廉在征蒙古、略明边、安抚归降汉人中屡建功勋,显露锋芒。因此,由台吉晋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萨哈廉是积极扶住他登基者之一。十月,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屡背盟约,劫…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在各族妇女中,先后涌现出许多颇有作为的女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明末清初生在蒙古,嫁到满洲的孝庄文皇后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她一生辅佐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三帝主政,对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大业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位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回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嫁给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翌年八月,努尔哈赤身患毒疽病逝,皇…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纷争不止。为了解决矛盾,建州女真于家族内部、同时与海西女真、与蒙古、与朝鲜、与明朝边吏盟誓,达成契约,互相约束。盟誓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代诸侯于神前立誓缔约,杀牲歃血,满族上层社会也十分盛行。努尔哈赤、皇太极利用盟誓牵制海西女真,完成统一女真大业;让诸位兄弟大臣等盟誓,加强统治,巩固皇权;特别是对朝鲜,从"兄弟之盟"到"父子之盟",为后金进攻明朝除掉后患;与漠南蒙古结盟,既扫清进攻明朝道路上的障碍,又增加了实力;与明朝边吏结盟,缓和矛盾,充实力量。努尔哈赤、皇太极在处于弱势之时,利用盟誓,与周边缓和矛盾、积蓄力量、发展盟友,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盟誓不失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一种策略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多尔衮争位质疑宋国强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清宁宫“端坐而崩”,九子福临继位,是为一年后定鼎中原的顺治皇帝。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顺治继位是清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的折衷方案,具体地说,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窥伺神器的斗...  相似文献   

12.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通过多次征战统一了东北女真各族,此后,经过一系列内部整顿建立起后金政权,随着势力不断强大,他又将矛头指向明朝,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大获全胜,巨大的野心驱使他又发起了宁远之战,但此次战役,由于袁崇焕等将领婴城固守,刺血誓师,后金部队遭受严重创伤,战后他一蹶不起,1626年八月于沈阳逝世。同年,皇太极即位,他在位期间一方面继续执行努尔哈赤的扩张战略,另一方面又在不断要求与明议和。后金与明议和高潮共达三次,但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3.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9年,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死后,他继承了后金汗位,成为后金政权的第二代统治者。一六三六年,为避历史上宋、金交恶之嫌,在盛京宫殿即沈阳故宫内,颁布了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元崇德的上谕,于是,皇太极也就从后金汗国的汗王一变而为大清的皇帝了。  相似文献   

14.
刘肃勇 《满族研究》2007,(2):128-128
有清一代入主中原的第一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月30日生于沈阳故宫的永福宫,为清太宗皇太极与蒙古族的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所生之子.1643年8月,皇太极突然病故,年仅6岁的福临,在特定的历史机遇,历经众亲王们的反复争斗,方才有幸继承了其父的皇位,年号顺治,史称清世祖.  相似文献   

15.
清朝入关后以《时宪历》颁行天下,此颁历授时活动又有另一段"前史"。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曾启用汉人编写历书。皇太极天聪时代,常从朝鲜获取历书。皇太极称帝建元后,于崇德二年自行造历,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颁发臣属。崇德时代的清历,实基于明《大统历》之法编造,亦用"大统历"之名,故其汉字历书的内容与明历差异甚微,其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各自的年号纪年。皇太极崇德时期的颁历授时之举,是民族政权建号纪元后,对王朝时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16 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国号“金”;16 36年 ,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 ,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皇太极时期 ,“金”国号已不足以范围其未来的发展 ,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不仅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 ,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大清”国号既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 ,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 ,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如此 ,由“金”而“大清”,绝非简单的名号改易  相似文献   

17.
<正>满族现有人口1000多万,是中国唯一的两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它建立了清王朝并统治中国200余年。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个王朝,它的版图奠定了现在中国版图的基础。公元16世纪的最后一年,额尔德尼和刚盖奉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族文字,他们借鉴蒙文的字母创造了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皇太极继位后提出了"振兴文治"的方针,为了解决自身文化典籍不足的问题,皇太极命令达海等文人将汉族文献译成满文书籍,供满洲贵族及全体满族人学习。达海对"老满文"加以改造,创制了有圈点的满文,使满文成  相似文献   

18.
<正>清官珍藏的武备兵器品种丰富,十分珍贵,多数为皇家御用品,在清代是专门由清官总管内务府管辖的武备院管理。故宫博物院珍藏武备兵器之一的防护装具——清帝御用盔甲。盔甲亦称"甲胄",甲为衣,胄(盔)为帽,是一种身着人体用于保护的防护装具,主要是清代宫廷保存下来的遗产,其中藏有红闪缎面铁叶努尔哈赤御用甲、努尔哈赤御用铁盔、蓝色缎面绣龙纹铁叶皇太极御用甲、皇太极御用铁盔、蓝色锦缎铜钉顺治帝御用棉甲、铁金累丝  相似文献   

19.
试论皇太极时期的旗地政策赵令志努尔哈赤子天命六年(1621年)进人辽沈地区后,很快实行“计了授田”,将部分新占领的土地分配给八旗将士,以此来解决八旗官兵的生计,首创为八旗分配旗地之制,从此旗地便成了八旗将士的重要经济保障.其后世之继承者,在执行旗地政...  相似文献   

20.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三十五岁的皇太极,继承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汗位,改元天聪,成为后金的最高统治者。皇太极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其统治的十八年中,他锐意改革,安邦治国,东击朝鲜,北征蒙古,解除了后顾之忧,摆脱了“四境逼处”的不利局面,并亲率八旗劲旅,先后五次攻打北京城,大大削弱了明王朝的有生力量,为清兵入关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