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卫东 《史学月刊》2002,1(1):53-59
研究清朝的崩溃除从王朝权力结构的外部来寻找原因外,还应该从王朝自身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自我崩溃这一方面来分析。武昌起义前的清朝统治集团已经陷入沉重的危机:作为统治支柱的军队、士绅、官吏、满族已全部动摇,武昌起义使王朝大厦倒塌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0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日。七十年前,武昌起义的枪声,震撼全国,各省急起响应。这场革命的洪流,也波及到黑龙江。一从1905年到1911年这几年中的国内政治形势,一方面是以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力量逐渐高涨,并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另一方面清朝政府为了抵制日盆高涨的革命而实行“宪政”,形成了革命和反革命的尖锐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在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3.
关威 《安徽史学》2015,(4):89-9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党。袁世凯预判中国政治态势,周旋于革命派、清政府、立宪派等各派力量之间,一方面以北洋军的强势压迫革命党人;另一方面以革命党人的杀气威胁清政府,最后迫使清朝皇帝退位,促成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袁世凯本质上是一个封建官僚,缺乏民主共和思想,他不但没有积极推进民主进程,反而妄图坚持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又成了阻挡历史车轮的势力。结合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对袁世凯的性格心理及其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于袁世凯本人以及这段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911年,武昌起义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各地纷纷起义响应。很快,湘、陕、赣、晋、滇、浙、黔、苏、皖等省先后光复,但东南重镇南京仍处在清廷控制之下,威胁着东南各省。攻克南京,成了革命党人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柳斌杰署长、邬书林副署长和各位与会代表: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100多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了以往不曾有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了当时的救国救民斗争,并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掀起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它虽然未能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却开启了20世纪中国历史进步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正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中,孙中山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深受人民群众尊敬的历史伟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举他为首领,唯其马首是瞻。无产阶级革命派以他为挚友,在民主革命阶段愿意为实现他的革命理想而奋斗。国内的工农大众和海外的华侨、华人也都以国家有如此  相似文献   

7.
陈夔龙是清季政局中的关键人物,然“时抱慊慊之惧,而不愿居赫赫之名”。1909年11月调任直隶总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政治态度极为保守的陈夔龙一方面积极为清廷建言镇压武昌的革命者,一方面在直隶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消减革命带来的恐慌心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拒绝立宪派士绅的独立请求,防范和镇压新军及革命党人的活动。陈夔龙于清帝退位前挂冠而去。作为一名具有名教纲常思想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忠清和守土安民之信念,是其在辛亥革命中行为动机的归依。  相似文献   

8.
胜祥 《文史天地》2011,(10):90-94
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年是辛亥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场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广大华侨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福建是著名的侨乡,闽籍华侨在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0.
1911年,经过十余年酝酿的共和革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武昌起义引发了举世瞩目的辛亥革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中国历史由此走进一个新纪元。在这背后,历史不应该忘记长期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尤其是在国内人士近代化意识不足的情况下给革命以强劲支持的近代留学人。作为孙中山家乡——原香山县重要组成部分的今珠海,对共和革...  相似文献   

11.
武昌鄂军都督府旧址纪念馆的大门上,每天张挂两面“九角十八星旗”,往往会使到此观瞻的人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肃然起敬。九角十八星旗通常被人简称为“十八星旗”,该旗不仅庄严美观,而且寓意深刻,寄托了当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的理想追求:即唤醒全体国人团结起来,拿起武器用  相似文献   

12.
文锋 《文史春秋》2013,(5):45-5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迅速取得成功。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极为惶恐。为了迅速扑灭在武汉燃起的革命烈火,清廷急忙拼凑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前往镇压:10月12日下令将湖广总督瑞澂革职留任,令其"克期克复省城";令正在永平参加秋操的混成第四镇(相当于师)统制官王遇甲率部星夜赴援;命陆军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百年潮》2011,(6):45-4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毛泽东18岁,正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10月下旬,湖南起而响应武昌首义,积极拥护革命的毛泽东随之参加湖南新军。他后来曾回忆:“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后来,“南京政府解散了。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子上去。我一共当了半年兵。”此后,毛泽东对早年亲历的这场革命作过多次评价,甚至还准备写一部自辛亥革命到蒋介石登台的大事记,其中就要写到孙中山当临时总统、蔡锷反袁世凯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孙中山与海外华侨和辛亥革命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已有很充分的研究。然而,有关孙中山与华侨关系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孙中山加入洪门团体的具体情况、武昌起义之时孙中山的行踪、"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来源等,学术界却仍然众说纷纭。论文选取相关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加以解读和评析,以澄清以上相关史实和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实际表现这个角度来探讨这次革命的实质.作者认为资本家阶级事实上是君主立宪派而不是革命派的阶级基础.但在辛亥革命高潮中资本家阶级没有游离于革命斗争之外,不但如此,资本家阶级还利用革命党人在国内根基甚浅的现实使革命后来的发展远离了革命纲领.辛亥革命象一场暴风雨冲跨了早已腐烂的老房子--清王朝,但它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之后中国有的仅仅是“民国“的招牌.因而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推翻了满清的暴动,就其结果来说还谈不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尽管其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则是辛亥革命未竟之业,标志着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在文化领域的胜利。然而,由于文献记载和档案资料稀少零散,加之辛亥革命发生与故宫博物院成立相隔时间较长,辛亥革命对故宫博物院建院的推动,以及故宫博物院开院之于辛亥革命事业的意义,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十分薄弱。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及档案,本文以政治内涵、文化认同和博物馆事业为视角,阐释了故宫博物院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力图客观地呈现当时社会事件的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17.
徐赞周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著名缅甸爱国华侨。早年,他在缅甸经商时,兴教育、办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不遗余力。他还是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的创建人之一。辛亥革命期间,他在团结、组织缅甸华侨支持祖国革命上作出过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缔造者、先行者,为实现中国民主、富强奋斗不息,其伟大的历史形象将永载史册.但是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因同盟会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山头林立,大有各自为政之图,其领袖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孙中山归国后,尽管暂时表面上平息湖北集团和江浙集团的分歧,出任临时大总统,可并未真正调停革命党内部派系之争.结果,在南北和谈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主动放弃政权,拱手送与袁世凯.  相似文献   

19.
先父熊秉坤,字戴乾,曾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县人。1884年生。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寻常的足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父亲率新军工程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第一枪,随又率敢死队攻占清廷督署;在阳夏战斗中,誓死保卫新生政权。史学家称他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共和卫士,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制造者,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者,新生政权的英勇捍卫者,高风亮节的民主革命勇士……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撰写国庆贺词时,提笔即谓:“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先父由于首义有功,后来擢…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领导的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嘉应州籍的留日学生都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并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