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晶  马照武 《大众考古》2022,(10):59-61+96
<正>仪征联营墓群位于江苏仪征刘集镇联营村谢庄组、赵营组及联合组一带的高地上,庙山汉墓西北1公里处,是一处西汉早期墓葬的密集埋葬区,与庙山汉墓关系密切。2018—2019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仪征市博物馆对该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西汉墓M59出土了一件形制比较特殊的西汉彩绘虎首形柄漆盒,为研究西汉时期漆器的纹饰、形制、工艺等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地宫从漫道踏步十一阶开始,铺撒了大量的货币,经过清理,初步汇总,完整成形的24450枚,还有一部分破碎和锈蚀不能清理的,共计约25000余枚。这批货币,是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地宫封闭时撒进去的。它以开元钱为主,经初步清理,计有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韩元重宝、半两、五铢、货泉、布泉、大泉五十等品类。唐代早期开元钱品相繁杂:“会昌开元钱”就发现已有“京,润,兴、洛、洪、昌、蓝、鄂、兖、平、梁、宣、襄、越、潭、梓、广”十七类。乾元钱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第1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漆盒石砚(见彩色插页)。由于长期浸泡在地下水内,砚盒木胎已经腐朽,吸饱了水分,表面漆皮大部分脱落,局部漆皮残缺,石砚与漆皮表面也都积满了水垢。我受临沂市博物馆的委托,对漆盒进行脱水整理,在修复过程中对这件石砚的用途及漆盒的制造、绘画工艺有所认识。现将修复方法、该砚用途及其艺术特色介绍如下,不妥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张芳 《文博》2010,(4):81-84
此件木质漆盒图案古朴精美,针对此件器物表面污垢、断裂、缺失等病害状况,保护修复主要包括表面清洗、粘接、补缺、打底、作色、上光、抛光等手段,使漆盒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5.
两轮独辕车曾为我国秦汉以前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军事作战工具。贵族们用贵重的青铜做成精美的车马饰,把车马装扮得华丽富贵,成为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死后还以车马殉葬。  相似文献   

6.
玳瑁,一种海龟,亦称瑇瑁,四脚为肉鳍,嘴部似鹰钩,故而又称鹰嘴龟。这样的长相,在古人看来相当奇特,因而也被视为一种神奇动物。在《山海经》时代,一种似玳瑁的“旋龟”率先出镜:“杻阳之山……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龙头山古墓群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银平脱梯形漆盒是唐代银平脱工艺中一件制作精美的珍品.该漆盒出土时已被挤压变形,漆皮及木胎残损,金属构件及银饰腐蚀风化严重.为保护此漆盒,采用脱水保护及修复处理恢复厂它的原貌.对这件器物中变形漆木构件进行慢脱水整形保护,以及对木胎朽蚀构件采用制胎、粘帖、补配、做旧等方法,使之取得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季寿山 《收藏家》2000,(10):59-60
西汉玉器在我国玉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堪称是一个辉煌发展时期,其作品在造型设计、花纹布局以及雕琢技法诸方面,在继承战国玉雕的基础上,又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推至又一高峰。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汉墓1998年出上的龙凤纹形玉佩,就是其中一件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一、形玉佩(见图)龙凤纹形玉佩高6.2厘米,宽5.5厘米,厚0.4厘米。为白玉质地,两面琢雕呈  相似文献   

9.
素面环耳甑釜(西汉)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该件文物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口沿处残缺变形,开裂变形,存在有害锈等。为了使该器物得以稳定保存,对该器物进行了扫描电镜-能谱、激光显微拉曼及富利叶变换红外光谱等一系列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器物进行了修复。  相似文献   

10.
孙杰  刘成 《四川文物》2002,(4):102-105
本主要研究了出土西汉“五铢”钱币上的一种特殊锈蚀结构——“银灰亮”。通过仪器分析发现,银灰亮具有十分致密的结构,其成分主要为一价铜的硫化物,同时含有少量二价铜,通过对其结构、成分的分析研究,对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出土简况: 法门寺塔下唐代地宫除发现大批金银宝器衣物外,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钱币,引起了钱币学界的注意。特别是铜铸开元通宝数以万计,有的背有墨书,有的涂朱砂,均制作规整、精美,分别撒在地宫踏步、台阶及前、中、后室地面,从其字体及背纹看有初唐、盛唐及晚唐、会昌钱等。而在后室供养的素面银灯内发现十三枚极为罕见的“玳瑁开元通宝”。它们的大小基本一致,直径在2.5~2.75厘米之间。厚0.12厘米左右,13枚总重24.8克。有内外廓,肉厚,制作精  相似文献   

12.
1987年4至5月份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及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法门寺真身宝塔塔基进行了科学发掘。该地宫由踏步漫道、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六部分组成。出土金银器、玉石器、纺织品、玻璃器、瓷器数百件,绝大部分放置在地宫后室,仅有少数放置在中、前室。出土开元通宝数以万计,均制作规整、精好。分别撒在地宫踏步台阶及前、中、后室地下,在后室大批金银器中的银灯内发现13枚罕见的玳瑁开元通宝,它们大小基本一致。直径2.75,厚0.06厘米,重2.3克。总重24.8克。均有内外廓,肉厚,制作精巧,色黄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接到陕西省文物总店送来待修复的春秋晚期楚地青铜敦一个。器形圆,环耳蹄足,盖隆起,顶部作圆握,周围有四个环形钮,器口微敛,平折沿,折肩,收腹,圜底,下有蹄状矮足。  相似文献   

14.
马文婷 《丝绸之路》2013,(4):132-133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一是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二是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600余年;三是衰变期,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大减,而且其主要用途、构造特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而现今留存于世的青铜文物的保护状况也随着它们的制造时代、出土环境、现存环境及保存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介绍的保护修复对象为2009年在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保护修复完成的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鍪。  相似文献   

15.
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出现大面积严重风化褪色现象及彩绘层严重脱落、起翘,应尽快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在系统分析了该批彩绘兵马俑的病害种类及其产生原因后,通过XRD、SEM—EDS和Micro FT-IR对其彩绘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系统的修复方案,选取了合适的修复工艺及修复保护剂。结果表明,三乙氧基硅烷缩合而成的树脂胶材料对彩绘层进行回帖后,其强度有了明显的增强。经过自行研制的RFC显现加固剂处理后的彩绘颜色显现出了其古朴清晰的原貌,且颜料附着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1956年第10期"文物参考资料"刊载了魏松卿间志的"元代张成与杨茂的剔红雕漆器"一文,对这两位雕漆名家的作品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去冬我因采访民族音乐资料来到合肥,承安徽省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月,合肥市郊城南乡五里冲朱岗一座宋代夫妇合葬墓中清理出不少文物,有漆器、木器、砚台、墨锭、毛笔、文具盒、围棋子等。其中两定徽州墨和5支毛笔都十分珍贵,但都吸饱了水分,糟朽破碎严重。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同志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将墨和毛笔进行脱水和修复。我乐意地接受了他们的委托。这座合葬墓有宋徽宗"政和戊戌三月甲申"所立墓碑,政和戊戌当公元1118年。宋徽宗时代的书画现在能见到的还不少,然而当时的毛笔,墨锭实物还是首次发现。与笔、墨同时出土的还有石砚2方、木胎黑漆文具盒1件;5支毛笔出土时就是存放在这件  相似文献   

18.
西汉称钱天平与法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的天平横梁上的文书,经一些同志辨识释读,文意已大体明白。现就一些疑点,结合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的文物,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汉的屯田     
一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部落。大概在商代,我国就已经受到匈奴族的侵扰。到了秦代,匈奴族占领了现在我国的内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广大草原,并且南踰阴山,渡过黄河进入河套。当时,匈奴族已进入家长奴役制阶段,他们侵入中国以后,掳掠人民畜产,使边境人民受到灾害。为了抗击匈奴的入侵,案始皇于统一中国后,曾发兵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又发动四方的“罪人”去充实和守戍边境,即史记匈奴传所谓“徙适  相似文献   

20.
芒砀山是豫东黄淮平原上惟一的山群 ,位于河南省的东部边陲永城市芒山镇境内 ,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310国道、霍连高速公路、永砀公路、商萧公路贯穿其间 ,交通十分便利。该山群为剥蚀残丘 ,由芒砀山、鱼山、保安山、铁角山、僖山、马山、磨山、陶山、徐山、邵山、周山、王山、夫子山、黄土山等 10余座山峰组成 ,总面积约 11平方公里。芒砀山最高 ,海拔 15 7米 ;鱼山次之 ,海拔 14 5米 ;其余各山峰有些低于 10 0米。该山群形成于中生代末 ,距今约 0 8~ 1 37亿年。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基岩残积带、山坡岗地与丘间谷地三种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