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这是中国火器史上最为纠结的一段历史。中国是火药和火器的故乡,但明朝时却要花尽心思偷学、引进两方的火炮。中国人曾经无比迷恋、呼为神器的“红夷大炮”真的能挽救国家于危亡吗?历史证明,明朝的城池大多是被他们自己引进的大炮轰开的.红夷大炮竟是“误国的利器”?  相似文献   

2.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的一门明天启四年红夷大炮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自铸的红夷大炮之一.为了对其铭文、长度、重量、铸造地点和工艺作深入探讨,采用金相显微镜、Vario El元素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ICP-AES)检测手段,对此炮进行了金相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泉州明天启四年红夷大炮为灰口铁铸造,其锈蚀程度较轻的原因需结合保存环境和材质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早在宋朝就大规模装备热兵器,到了明朝,军队已经整建制配备火枪,明朝末年,又成功仿制了从舰炮移植而来的更有杀伤力的红夷大炮,掀起了新一波火器热潮。明末著名火器学家焦勖和孙元化,分别在自己的著作《火攻挈要》和《西法神机》中,提出以口径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科学设计火炮的各个部分。这是中国火炮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却没能在清朝发扬光大。一清朝的旧式火炮主要有武城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制胜将军炮、威远将  相似文献   

4.
明天启六年(1626),明军在宁远城头重创努尔哈赤军队的红夷大炮是谁铸造的?努尔哈赤是被谁打死的?这两大历史疑问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2005年,福建石狮市博物馆从民间收集到一块明代兵部尚书黄克缵为其堂兄黄克立撰写  相似文献   

5.
16 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国号“金”;16 36年 ,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 ,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皇太极时期 ,“金”国号已不足以范围其未来的发展 ,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不仅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 ,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大清”国号既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 ,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 ,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如此 ,由“金”而“大清”,绝非简单的名号改易  相似文献   

6.
1986年12月9日,江阴县黄山小石湾西北角出上一门“耀威大将军”万斤铁炮.炮通长3.92、炮头口径0.53、炮尾最大口径0.669米,尾呈螺旋形,两系外径各0.17米,内径各0.24米,射弹口径为0.18米.在炮的正面部份铸有阳文共87字.文字布局上下分四段.上段在炮口至两系之间,右铸:“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中铸“耀威大将军”中段  相似文献   

7.
从1662年到1683年,郑氏政权在台湾实行了22年的统治。郑氏治台期间,由于汉人的大量移入情、郑双方军事斗争的影响,台湾的社会经济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时代赋予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试图对当时台湾的社会以及经济状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军事体制下的社会结构郑氏治理台湾,最高权力的代表不是延平王,而是“招讨大将军”。郑成功有生之年,对永历帝(朱由榔)册封的延平王称号一直未予使用,而仅用“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发号施令。他死后,郑经和郑克快也都是使用“招讨大将军世…  相似文献   

8.
城门得失:在德不在险? 明末崇祯二年(1629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率兵10万,悄然绕过袁崇焕驻守的关锦防线,从遵化越过长城进攻北京,京师危如累卵。闻讯后,袁崇焕星夜率兵回防。冬月二十日,皇太极南北夹击,分别攻击北京内城的德胜门和外城的广渠门,一场激战从上午持续到夜晚,最终明军苦胜。  相似文献   

9.
“缺嘴将军”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进口并安装在福建闽江口要塞礼台上的四门210毫米克虏伯大炮的其中一门。因为该炮在运输起吊过程中不慎导致炮口破缺了一小块,故名“缺嘴”。在它还未被冠为“将军”之前,还因缺陷的缘故被三门同等口径的克虏伯大炮“排挤”在长门炮台对面最为左边的金牌山炮台上。1884年8月22日,法国侵略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孤拔率领下,由梅花港闯入,结集马江。8月23  相似文献   

10.
烟草 ,属茄科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美洲 ,印第安人有吸食之习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逐渐传入欧洲 ,在明代传入我国 ,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统治时期 ,由于与汉人接触增多 ,在其统治区内也开始有人私下种植及吸食。崇德四年 (16 39年 ) ,户部奉皇太极谕令 ,颁布告示禁止官员人等栽种及吸食烟草 ,规定违犯者将严加治罪。本期封面书影即出自辽宁省档案馆藏崇德四年户部禁止栽种丹白桂的告示 ,“丹白桂”为满文“dambagu”之汉文音译 ,其汉意即为“烟草”,告示原文为满汉合璧 ,左满文右汉文 ,中钤满文篆字“户部之印”,是现存较早的珍贵满文档…  相似文献   

11.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都与大炮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因“炮”走红的知名人物。  相似文献   

12.
余良明 《炎黄春秋》2009,(10):53-55
在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上,至今保存着一尊一百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巨型大炮,它就是“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据说它已载人“吉尼斯之最”。福建电视台曾经以它为线索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春秋克虏伯》,详细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笔者有感于它的沧桑身世,于是重游炮台。  相似文献   

13.
早期满族在这里指的是满族共同体形成阶段.努尔哈赤、皇太极活跃时期作为满族主体的女真人。早期满族的婚姻家庭形态已处在一夫一妻制阶段,就此基本形势而言与当时明朝汉人相同。当然,两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不同,婚姻家庭形态处于一夫一妻制的不同阶段.满族这时还保留着旧婚姻形态的残余。这个问题不属本文探讨范围。本文探讨的是与明朝汉人相同的多奏家庭中的媵妾与妒妇。当时的满族不仅贵族与富有者多妻,普通八旗兵丁也多妻。因为多妻的途径比汉人多。战场上抢来的女俘可使为奴可据为妻,他们的职业就是战,也就有更多占有妻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不少国外学者将1635年皇太极获得所谓林丹汗的传国玉玺的意义定性为继承了蒙元帝国政治遗产的统治合法性。本文认为,皇太极对玉玺事件的操控与利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其处理内政的需要,即加速实现将原有汗权统治体制改造升级为中央集权化的帝制模式,从而满足自己对君权扩张的政治需求。它并不意味着皇太极由此拥有了统治蒙古或内地的君权合法性,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对该玉玺的占有也未促使尚在后金控制区域之外的漠北蒙古和内地汉人前来归顺或大量投诚。  相似文献   

15.
在皇太极时期,满州已统一了东北及蒙古大部,从而为清朝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当时满族刚刚进入封建社会不久,统治者一些野蛮残暴的习性尚表现得异常突出,八旗兵各自为政的局面还相当严重,因此皇太极也确实推行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政策。皇太极在辽沈地区,一方面坚持“本国(指清朝)衣冠言语不可轻变”的方针,要部下“时时不忘骑射”,“使后世子孙遵守,毋变祖宗之制”;另外又不断派兵进关,对明朝进行袭击、骚扰,每次屠杀劫夺都满载东归。这种不间断地入关大肆劫掠,正是上述政策的具体体现。这不仅使关内人民蒙受极大的损失,同时也加深了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后金在进入辽沈地区以后,面临着本民族文化将受到辽沈地区汉文化的冲击.作为满族最高统治者,皇太极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待汉族人民,如何处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汉人居住为主体的地区应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才能尽快地使落后的满族步入封建社会?通过多年的经验,皇太极最终选择吸收汉文化,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于满族与大清帝国自身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论后金政权民族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政权处于多民族共存的环境,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建州女真人崛起建立政权后,逐渐发展形成了后金政权的民族政策体系,皇太极时期有了更大发展。政策内容为对蒙古,对汉人及其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实际上,那个皇太极时代的“传国玺”压根儿就是个假货。难怪当年皇太极搞“迎宝受宝”仪典时,没有让一个汉籍官员参加。后来乾隆皇帝上台后,就将当年造假的证据一劳永逸地销毁了。  相似文献   

19.
清朝入关后以《时宪历》颁行天下,此颁历授时活动又有另一段"前史"。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曾启用汉人编写历书。皇太极天聪时代,常从朝鲜获取历书。皇太极称帝建元后,于崇德二年自行造历,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颁发臣属。崇德时代的清历,实基于明《大统历》之法编造,亦用"大统历"之名,故其汉字历书的内容与明历差异甚微,其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各自的年号纪年。皇太极崇德时期的颁历授时之举,是民族政权建号纪元后,对王朝时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皇太极与宸妃──皇太极死因之推测单彤清太宗皇太极是一位“马上皇帝”,一六二六年,三十四岁,继承太祖努尔哈赤的遗业,登帝位。在位十七年,征察哈尔、攻遵化、逼北京;创文字、称满洲、号大清;收虎尔哈、围锦州……,半生戎马生涯,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基础。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