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慎明 《百年潮》2009,(8):9-14
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王震同志受中央委托,4次赴新疆考察.当时我任<解放军报>记者,每次都随行采访.从1983年始至1993年王震去世,我又有幸被调到他身边担任他的秘书.在他身边工作,时时、事事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2.
林春水,台湾新竹人,1928年3月生.他生长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年代.民族歧视,殖民统治的压榨,使他从孩提时代就激发了自强和上进的精神.他盼望祖国强大,国家统一,台湾同胞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台湾光复时,他高中毕业.1948年他以台湾“公派生”资格考取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当时国民党政权面临全面崩溃,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深得人心.但是许  相似文献   

3.
《沧桑》1994,(4)
陶琰,字廷信,别号逸庵.绛州城内陶家巷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出生.少时聪敏好学,过目成诵.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年)乡荐第一.成化十七年(1484年)登进士,授刑部王事.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升本部员外郎、大司寇特简公典童疏.琰一种美玉,他父亲给他起这样的名字,要他象美玉一样纯洁无暇.他作官后,主持正义,平反冤狱,全活五十余人,不久,升为陕西安擦司  相似文献   

4.
孟繁峰 《文史精华》2008,(Z1):23-26
2008年4月8日是吴震校长逝世周年的日子.自1959年至1976年,作为他的学生、"棚友",我们同在石家庄三中相处达17年之久.此后,落实政策将他调离才告分手.然而直到他94高龄的生命终点,我也始终未离开他那慈祥的眷顾.烽火岁月,他的英姿我不及得见;受教终身,竟有着近半个世纪的相知."一生清正廉洁,……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吴震同志生平>中对他的评价,在深深地引起我共鸣的同时,却总觉得还欠缺一些涵盖他在三中掌教育人以致成为三中化身的史实.因以回忆,权代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E.H.切尔内赫(Ebген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1935年出生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进入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9年,他进入金属研究所学习金属分析方法,1963年获副博士学位.1972年获博士学位.2006年,他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6.
我父亲是台湾省台中市人,1919年生.他青年时代到日本求学,1937年从日本来到祖国大陆.解放初期,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安排到大隆机器厂工作,于1970年病逝.  相似文献   

7.
肖枫 《百年潮》2009,(8):46-52
对耿飚同志,我习惯叫他"耿部长".耿飚是在中联部干过大事、为我们党立过大功的人.老中联部人没有不晓得他的.他1971年来中联部,1979年离开进入中央,在中联部足足干了8个年头.耿飚在中联部这8年里,正是党和国家最危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吴稚晖这个名字在大陆已经不大提起了.他是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我们的史书上通常将他视为国民党政客.他虽早年鼓吹无政府主义,1924年却到国民党里做了官,1927年又极力赞同蒋介石的血腥镇压.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首先揭露武汉大学“ 6·1”惨案的新闻记者陈仰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已45年了.他是解放战争时期武汉新闻界英勇就义的唯一烈士.陈仰平祖籍广西桂林,192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28年以后,他父亲陈显功先后在汉口地方法院任民庭推事,在汉口当律师.他随父在武汉居住上学.1935年他姐姐、哥哥受“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影响,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陈仰平从小受姐姐、哥哥的熏陶和影响,有强烈的爱国心.1938年武汉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洪志贤,原名洪长益,1922年出生,台湾省台北市人.早年他从台湾到日本攻读医科学校,后辗转来到祖国大陆,抗战时期定居武汉.父亲是儿科医生,在武汉先开了个家庭诊所,50年代末他进了武汉市第二医院工作,仍然是儿科医生.1983年他逝世于武汉.  相似文献   

11.
吴晓铃先生和"双棔书屋"藏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书荫 《文献》2004,(3):4-18
一 吴晓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和小说研究专家,生于1914年,1995年逝世,享年82岁.他是辽宁绥中县人,自幼随父亲居住北京.因其父藏书绿云山馆,也自称绿云山馆小主人吴嘿斋.他自己的藏书室则为"双棔书屋".由于自幼酷爱古典小说和戏曲,1935年,他由燕京大学医学预科转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名僧     
章嘉呼图克图 章嘉呼图克图(1891—?)为十九代转世章嘉佛.他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转世于青海省“唐克托”.其父名为吉葛尔林沁,被封为“辅国公”.章嘉呼图克图,深受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尊崇,曾委他为蒙旗宣化使,国民党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并为他编制卫队营,以一营人之兵力,常驻扎在五台山镇海寺保卫他.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文字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源于他生活中的诗意哲学. 以苦作乐的哲学.汪曾祺的一生有许多不幸,这些不幸在他看来都充满诗意.他打成右派后,在昆明纱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呆了四年,前两年扛过八十公斤重的麻袋粮,干得最多的是喷“波尔多液”农药.后两年是在研究所打杂,主要是与马铃薯打交道,画《中国马铃薯图谱》,还写了许多与马铃薯有关的文章,俨然一个研究马铃薯的专家,过年时还带着自己种的马铃薯回家,与家人共尝.那四年,他与当地的人非常亲近,相处很好.他认为,在纱岭子这几年,对他确立今后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汪老的人生平淡、传奇而又充满诗意,在这充以苦作乐的诗意人生中,他写下了许多充满诗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中国的植树节,我们不能忘记一名外国人,他的名字叫裴义理. 裴义理是一名美国美北长老会传教士,加拿大人,出生在英国的爱尔兰.他在美国专攻神学,1890年来华供职于苏州长老会.1910年,他受聘为金陵大学教授,1914年创办金陵大学农科,此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摇篮.第二年,裴义理又在金陵大学创设林科.1916年金陵大学合并两科为农林科,裴义理任首任科长.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台湾二姑丈的来信,并得知他近期来武汉会亲的消息,我顿时有了说不出的喜悦.我父亲是台湾台南县人,1943年他22岁时离家赴日本谋生.1953年他和我母亲带着我们4个儿女,从日本回到了祖国大陆,定居武汉.听父亲讲,我祖父36岁时就因病去世,祖母身体很好.父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离开台湾时,他的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已结婚.1974年父亲在武汉病逝.  相似文献   

16.
姜东平 《文史精华》2005,(12):30-34
这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人的死亡档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死的时候只有34岁.如果他活到今天,该是一位76岁的老人.1963年5月11日,人们发现他死在单位一间破败不堪的独身宿舍里.……  相似文献   

17.
张光年 《百年潮》2002,(1):61-63
冯乃超同志是我的老朋友和情同手足的老大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多年的直接领导者.我们大约在1935年就认识了,那时我们都在武汉,他在湖北省民政厅,我在武汉搞戏剧运动,得到他大力支持.1936年他的夫人李声韵应邀在我组织排演的一出外国话剧中饰演女主角,来参加过几次排练,后来她因身体不好,没有正式出演.  相似文献   

18.
孙善根 《百年潮》2005,(12):46-49
王正廷(1882-1961)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国以来,他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长、代总长、代理内阁总理等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外交部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驻美大使等.1949年移居香港.尽管他社会活动频繁,公务繁重,但他对现代体育运动的倡导与支持却始终如一,几十年不改初衷.他不仅自己酷爱运动(尤长于网球、游泳、骑术),而且更重视现代体育事业在中国的推广,力图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素质,改变国人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为此他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热情与心血.  相似文献   

19.
清初大诗人王渔洋于康熙十一年(1672)和三十五年(1696)先后两次来到汉中.他第二次到汉中时,已是一位老臣.这年他63岁,以户部左侍郎奉命告祭西岳、西镇、四渎.四月初入栈道,初十次汉台,十一日汉中太守陈邦器招游汉台,十二日泛汉江.这次他在汉中停留两天,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家父裘欣木曾追随宋炜臣先生在既济水电公司里共事.小时候我就听家父讲过,宋炜臣先生不仅是个爱国的实业家,而且是汉口第一个喝自来水的人,他是我小时候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之一.商办汉镇既济水电公司筹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水、电两厂分别建成于1908年和1909年.创办人是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很赏识的汉口工商巨子宋炜臣.他为了给水电公司取个好名,居然高悬招贤榜,征求命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利不成.”目的是为了大展宏图.于是,他的亲信和幕僚就一齐出动,大事张罗,甚至吟诗作赋,哄动一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给宋炜臣先生送了不少厂名,但他看了都不如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