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古已有之,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北京派(北派)和苏州派(南派)为代表的两大技术派别。北派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为中心,南派以安徽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为中心。南北两派在修复技法上既有共通之处,也兼有各自特色,涌现出金云松、金润生、金满生、张泰恩等一批青铜器修复大师,在我国文物保护修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老之学起于齐国稷下学宫。稷下黄老学者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治学托名于黄帝,南派托名于老子,二者治学路径有异,言道则一,合之可称"黄老",亦可称"道家"。老子之学至庄子始显,渐至独占"道家"的名目,黄帝之学反而隐没不彰。创始黄老之学的中坚力量是以慎到、田骈为代表的早期道法家,《黄老帛书》可能是这一派后学的作品。黄老之学对荀子、韩非和《吕氏春秋》的学术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时就已有南北筝的记载,岭南筝派在历史上已被称为南派。至上世纪30年代,台湾学者梁在平教授在他编纂的《拟筝谱》中,把当时古筝的分布地域和流行情况归纳为“南集于粤,北集于豫”.即北派的“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南派的“韩江丝竹”的潮州筝和“汉皋古韵”的客家筝,这就是俗称的传统古筝四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建国以后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古筝流派已呈现出“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即便如此,潮州筝和客家筝依然被视为南派。  相似文献   

4.
屈文婧 《神州》2013,(9):198-199
琵琶是中国所特有的乐器,蕴涵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山东诸城派是北派琵琶的代表,王露是北派的琴家及琵琶演奏家。他集古琴与琵琶为一身,将两种乐器相互融合,借鉴。《玉鹤轩琵琶谱》是他对诸城派琵琶的一个重大的贡献,该书是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琵琶教科书。对于齐鲁琵琶乃至整个北派琵琶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收录了琵琶代表性武曲《十面埋伏》,为北派王君锡的传谱。  相似文献   

5.
王莹 《黑龙江史志》2008,(18):36-36
在社会急剧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抗日年代,北派通俗小说却能繁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先从通俗小说自身特点和时代背景探析其繁荣的主要原因,然后以刘云若、"北派五大家"以及张恨水三个"北派通俗小说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为典型,分析这朵文学奇葩的瑰丽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其风貌特色、艺术气质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构成区域风格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说 :“大而经济、心性、伦理之情 ,小而金石、刻画、游戏之末 ,无一不与地理有密切之关系。”四川花鸟画深受四川文化、地理、经济的影响 ,构成了它独特的风貌 ,与世称之北派、南派、浙派、岭南派有明显的区别 ,虽无“蜀派”之谓 ,而实则以其精巧、苍润、含蓄、深富哲理而著称于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灾难频繁 ,饱经创伤。中国画家也在这变革的巨浪中深受磨难。世纪上半叶社会动荡、战火纷纷、国难家仇交错 ,画家在艰难中度日 ,…  相似文献   

7.
任军伟 《收藏家》2008,(2):65-69
明代初期,随着文人书风的逐渐衰落,永乐年闯盛行起了台阁体书风。此后的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一直处于这种书风的笼罩之中。到了成化年间,因文学上的台阁体受到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的冲击,以及后来的“前七子”的拨正,文艺思潮才有一些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8.
同光之交,四川省发生的东乡案经数年审理,最终被朝廷定为冤案。在案件审理之际,川督丁宝桢的大力改革引起了川省官绅的不满。其时,朝中存在南北党争。丁宝桢对杨乃武案平反的阻止亦引起了朝中掌权的南派江浙籍官员的反对,他们和川省官绅中的反丁派欲借东乡案打击丁宝桢,使其去位。以清流人士为中坚的北派也意欲将东乡案定为冤案,以此达到既打击督抚,又趁机打击南派的目的。揭示东乡案审理时复杂的案外环境有助于管窥同光之际复杂的官场斗争,从而扩展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清代后期的岭南书坛,碑学逐渐兴起,大有推波助澜之势,帖派书法日渐式微,帖派代表书法家有:罗天池、陈澧、陈良玉、孟鸿光、居廉、汪琼、陈璞等人,陈璞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陈璞与陈澧、陈良玉同为学海堂学长,他们的书法以“古典雅正”为尚,书风相互影响,同时影响到学海堂的一批学子,形成了岭南帖学的流派。从而,影响了近代的岭南书坛。  相似文献   

10.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保存有我国五代后晋天福三年的壁画,殿内东壁所绘维摩诘经变相图中,出现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南派”风格的山水画,并且从时间上也早于“南派”山水画派风格的确立。本文在对考古材料、实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揭示这一风格样式出现在大云院壁画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有明以来,书法流派之风日盛,论地域,尤以苏南为重。其中吴门、云间两大书派,几乎左右了整个明代书坛。如果说,吴门书派是文、祝合力,那么云间书派就是一"董"擎天了。吴门之中,文、祝尚可匹敌,但云间之里,却无人可与董氏争锋。与吴门书派的自然形成不同的是,云间书派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享誉朝野、名动海外的董其昌理论上的大肆鼓吹和实践上的身先士卒而被主观构  相似文献   

12.
吴慧玲 《神州》2013,(15):198-198
本文以五代末北宋初僧巨然所创作的山水画《万壑松风图》为基础,通过对这幅传世名画的构图布局,笔法墨色、绘画风格等进行比较分析。展现出南派山水的平淡清润、意趣幽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同样是布袋木偶戏,"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与"南派"晋江木偶戏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在表演上更多依循京戏套路,漳州布袋木偶戏更注重武戏表演,节奏明快、活泼;其木偶人物的造型也是栩栩如生、精致细腻。坐落于漳州老城区的漳州市木偶剧团,已经有些年头。几栋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房子,依旧厚瓦盖顶、墙体斑驳,与周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广厦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在这有着沧桑历史的老院  相似文献   

14.
成洪燕 《收藏家》2004,(12):16-20
清代中期,随着湮没于荒野千年的碑版的出土,书坛兴起碑学之风,出现了一批碑派书家,他们将秦篆、汉隶、北碑的书写技法和意韵融入书法创作中,形成一种异于宋元以来帖学传统的“碑派书法”。岭南书坛的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在阮元首倡碑学后,政治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写成集碑学理论之大成的书学著作《广艺舟双楫》,倡碑抑帖,发出了振耳欲聩的变革书坛的呼声,岭南书家风从,出现碑学中兴局面,但是一部分书家仍旧坚守传统帖学阵地,创作出绚丽多姿的法书作品,正如  相似文献   

15.
梁玮 《丝绸之路》2012,(18):90-91
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统治者大力提倡,朝廷以书取仕、重视书法教育等历史条件下,初唐沿袭"二王"遗风,形成了以欧阳询、褚遂良为代表的崇尚瘦硬的楷书风格。中唐之后则大胆创新、别开生面,形成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崇尚肥劲的楷书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人尚法"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6.
王立民 《收藏家》2004,(8):32-37
清末民初李瑞清开创的金石书派,由门人张大千、胡小石、吕凤子、李健承其书风,之后仅胡小石这一脉有游寿、吴白匋、侯镜昶等人传承至今蜒用喟倌辍⑿交鹨廊弧=鹗榕墒乔迥┟癯醣逑抵械囊桓鲋匾髋?因为在近现代书法史上这一流派的代表性书家成就卓越,故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仅就李瑞清、胡小石、游寿这一支脉作一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六书中转注一书由于许慎的定义简略、例字关系复杂而迄今无有定论。从唐代开始《说文》之学成为显学之后,历代研究转注者众多。其争议的焦点有二:转注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转注是一种什么造字之法或用字之法。宋元明时期用字之法说分形转派、声转派、义转派,造字之法说则以杨桓为代表。清代是转注研究的高潮时期,用字之法说除前述几派外,又产生了互训说、义转音近说、引申说等;造字之法说则以郑珍父子为代表。现代研究者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者众,但仍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姚德荣 《旅游》2015,(5):52-55
广东省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但以发达的商贸经济闻名于世,更是叱咤中华的武术之城。佛山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自古以来,佛山武术门派纷呈,武风鼎盛,南拳北腿均在此发扬光大,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和繁荣地。明朝初年,佛山武术已经非常兴旺。到清末民初,佛山武术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林英豪和武术流派,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有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洪拳的代表人物有黄飞鸿、黄麒英。咏春拳的代表人物有严咏春、梁二娣、梁赞、陈华顺、  相似文献   

19.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其建筑集徽派、闽派、赣派之精华,并融入浙式建筑,形成特有的风格。本文试从其发展、分布、风貌等几个方面,介绍江山明清代表性的宗祠、庙宇、会馆、作坊、楼阁、厅堂、民居、村落等古建筑。江山古建筑以浙派豪华兼实用为大宗,以徽派豪华精雕细作为主流,以赣派结构布局独特、内饰细腻见长,兼顾闽派宽敞、简朴、实用,构成四风合一的独特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学术, 以江淮为渊薮, 影响及于民国。学海堂时期粤学地位上升, 但南学之于岭南只能言籍贯而不能讲居处。浙人把持北京学术界的情形, 持续到 30 年代。虽然章太炎派代桐城古文家而兴为历史进步,地缘垄断却阻碍了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北大为中心的新文化派成为北学的代表, 与南高学派分庭抗礼。而南北学的对流, 使北大派在与外界冲突激化复杂的同时, 调整自我, 从而形成现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