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进官鹅沟     
边强 《丝绸之路》2005,(10):33-36
走进官鹅沟,一股山野之气扑面而来这是距宕昌县城十多公里的官鹅沟给人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2.
旅欧韵事     
喜欢看漂亮女人,大概是男人的天性,由于文化和民俗的殊异,欧洲男人更是目光灼灼似贼的盯着看中国的美丽女人。  相似文献   

3.
寻访南长城     
笔者从湖南一家杂志上看到湖南史学者贾昶先生以《苗乡古长城》为题发表文章,说“塞外的万里长城早已是名震中外了,然而湘西还有一座叫‘边墙’的内地长城,知者不多。它就是明万历年间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封锁苗区而修筑的,西起湘西凤凰县与贵州铜仁交界的亭子关,东南达乾城(今吉首市)喜雀营,绵亘360余里。风风雨雨几百年,今只在凤凰县的黄丝桥还残存着一座古老的城堡……”。  相似文献   

4.
立冬后的朝阳今年依旧映照太平山下的繁华都会;无奈此际今年的阳光,仿佛已不再似昔日十一月的晴空。毕竟,这个季节,我们去过一处阳光虽然稀少、但生趣盎然的地方。那里没有污染、没有灾害、没有战争;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澎湃的瀑布、清澈的溪流,沃泽的梯田、壮健的牛马和千百年来在雨雾中默默耕耘的不同民族。翻着写生画稿,我重拾贵州的珍贵回忆。  相似文献   

5.
六百年,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概念,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足以写下重重的一笔。然而,无论六百年风云如何变幻,有一个地方却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甚至就连明代流亡皇帝朱由榔的闯入也未能改变那种原始的古朴、原始的神秘、原始的生态、原始的幽静和原始的壮美。这个地方叫南龙古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巴结镇重峦迭嶂的大山深处、蜿蜒流淌的南盘江畔。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资源大省贵州的九大自然旅游资源中,水景和山景可谓并驾齐驱,难分伯仲。而贵州水景旅游资源又可概略地分为河湖景观、瀑布景观、温泉和间歇泉景观三类。如果把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五大河流乌江、清水江、赤水河、南北盘江、都柳江以及星罗棋布的天然湖、人工湖比喻为点缀贵州高原的玉带名珠,那么这些珍珠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相似文献   

7.
夕阳草树,碧草映阶;寻常巷陌,古风犹存。走近隆里,便走进了古远淳朴的风俗画中。  相似文献   

8.
今日的镇山村,已公布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远近闻名,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挪威国外务大臣、驻华大使和生态大臣也前来参观过,并与国家文物局和贵州省共同投资兴建了“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现已成为贵阳近郊的旅游热点,中外游客不期而至,人来车往,一派热闹景象,促使村民脱贫致富,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9.
走进嵩溪     
那天,我走进浙江浦江嵩溪。这个古老的村落仿佛经了荏苒时光的反复触摸,变得有些古朴、有些苍老,安静得让人不敢聒躁喧哗,像一棵树立在无风的天地里,沐浴着自然界的灵秀之气;又如一块古老的石头,静静地抵足而坐,任灿烂的阳光或者皎洁的月华肆意倾泻。它感知着时光的匆匆掠过,感知着世间的繁华衰落,只是无语,显得恬静安详而又与世无争。  相似文献   

10.
走进东大山     
田瞳 《丝绸之路》2009,(11):33-35
河西走廊北侧的山多为荒山秃岭,草木不生,但走廊中段的东大山却是一个例外。此山丛灌密布,绿树成林,仙姿秀丽,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1.
杨颖 《丝绸之路》2014,(16):26-30
这是一次很仓促的旅行。假期迟迟无法确定,一颗心也起起伏伏,久到快绝望放弃时,却又峰回路转。但已没有时间做准备,出发当天才定下行程,没有详细计划,纯粹带着热情,带着对沙漠的向往,奔向陌生的宁夏。  相似文献   

12.
至理名言     
牧惠 《文史天地》2002,(10):38-38
  相似文献   

13.
14.
走进西递村     
走进西递村,走进一幅古老的田园画里人家。走进这古村古屋,也走进了古文化。  相似文献   

15.
走进高原人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黎明 《丝绸之路》2004,(11):37-38
帕米尔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人们称塔吉克民居为天堂人家。  相似文献   

16.
故乡石城     
故乡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小城居民一生一世、每时每刻,没有离开过石头。此城名唤安顺。  相似文献   

17.
拗书生     
固执之人很难交通声息,古人开容固执之人的固执己见,是“若剖腹去疾,炊灰止沸”(春秋正义,庄公六年),很不客气的:古有拗相公王安石,近代脾气王陈独秀皆为此类人。他认定一个死理,即令明摆的缘木求鱼,禁耕求获,他也会一意孤行,不死不止。  相似文献   

18.
以医学名词为这部纪实作品命名,使人略感意外,也不免悬念。此一“高山反应”,诚为主体的人对于客体的“高山”即西藏为对象的良性互动。非指生理方面,惟在精神心灵——确切而言,此一“高山反应”特指程氏一家四代绵延不绝的西藏情结。  相似文献   

19.
漫话西园     
胡蓉 《文史天地》2002,(9):26-26
贵阳西园,屡见于地方文献,明嘉靖问,王阳明谪居贵阳,曾作五言古诗《西园》一首,这是有关西园最早的记述。从“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踊。”的诗句中可知西园此时规模尚小且很简陋。到万历年问,西园成为太仆寺卿李时华(字芳麓)的别墅:诗人谢三秀作有《大回卿芳麓李公奉使过里招宴西园奉简二首》,诗中“空亭隔竹闻啼鸟,细水通池看浣花”。“梅兼老鹤临池瘦,钟带残雅报夜喧”自是对当时园景的写实。此时的西园规模似已扩大,园内奇花异卉,开落不一:谢三秀《李东白斋中看玉兰同愿之作》诗,对西园内的玉兰花作了极生动的描写,其诗云:  相似文献   

20.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