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2):70-72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积芦灰以止淫水”乃是“往古之时”女娲所建立的又一件伟大功绩之一。在后来的一些古代典籍里,把这件事省略记载为“湮灰止水”或“积灰止水”;更有时间在后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把它记载为“聚芦灰以止滔水”。  相似文献   

2.
“牙璋”初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璋,是我国古代玉石器的一种。关于它的形制和用途也常见于文献记载。如《诗·大雅·棫樸》载;“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注曰:“璋,祭祀之礼玉。”《周礼》更加详细的将璋的种类,尺寸和用途加以记载。如《周礼·冬宫·玉人》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牙璋中璋七寸……”其它还有诸家《古玉图录》和《古玉图考》等都记载了璋的形制和用途。并把璋作为古代礼玉“六瑞”之一。六瑞中的壁、圭、琮、璜、虎、诸家都无甚重大争议。唯璋的形  相似文献   

3.
南晨 《湖南文史》2009,(3):35-35
“幽闭”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宫刑》:“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孔安国注:“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  相似文献   

4.
“谒”、“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谒”、“刺”是汉晋之际社会上通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后世称为“名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郦生求见沛公时,即“踵军门上谒”。《汉书·外戚传下》则有关于刺的记载。证明谒、刺在秦汉之际已通行。《释名·释书契》王先谦疏证补云:“王启原日《齐书·符瑞志》建元元年有司奏掘得泉中,得银木简长一尺,广二寸,隐起文日:‘卢山道人张陵再拜  相似文献   

5.
“临湘”,为西汉时期长沙国都城。《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吴芮,秦时番阳令也,……。项籍死,上以有功,出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溢曰文王,子成王臣嗣。”对“临湘”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水经注》。《水经注·资水连水湘水一,漓水溱水》“(湘水)又径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又右径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城之西北有故市,北…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一·慕容魔》与《晋书·黄泓传》、《晋书·慕容魔载记》、《资治通鉴》卷88建兴元年(313)条相关史料对勘,作者认为《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一·慕容魔》中记载的“卢江黄泓”与《晋书·黄泓传》中的“字始长,魏郡斥丘人也”的“黄泓”应当是同一个人,在黄泓入燕之前的籍贯应为“魏郡斥丘”,属司州。此人归附慕容魔之后,是先为“谋主”,后为“参军事”。  相似文献   

7.
<正>剑到底源于何时,为什么要称之为“剑”,这一直是困扰古兵器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先秦史籍《逸周书·克殷解》里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记载,大意是“诛一夫纣”的武王攻入朝歌后,“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此处文字描述了武王使用“轻吕”“黄钺”对纣王的尸体施行击斩,学界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古老的复仇习俗。《史记·周本纪》对这段记载后进行采用(图1),但太史公司马迁在文字当中把“轻吕”改成了“轻剑”,甚至在后文种干脆写成“击以剑”,以及“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的内容,这充分说明司马迁认为早在西周初期剑就诞生了,“轻吕”就是剑。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注意到了司马迁的这一改动,同样认为“轻吕”乃剑名。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史》2014,(5):32-33
春秋战国时期,“博士”一词就已出现,《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公仪休因为成绩优异,担任了鲁国宰相。到了秦朝,博士成为一种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说明博士必须饱览群籍、博古通今,掌管全国古今史事及大量图书典籍,并且还要“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担任皇帝的咨询顾问。  相似文献   

9.
谈起火耕水耨,人们都知道这是古代人类一种原始粗放的农业耕作方法。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时至隋朝,还是“江南之俗,火耕水耨”的说法(《隋书》食贷志)。一直到清末,以福建地区而言,地方史籍上仍是“闽之属火耕而水耨”。怎么回事?难道闽人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如此地数千年停滞不前吗? 非也!我们切不可固执于“火耕水褥”一词的字面含义,而应深入考察“火耕水褥”的历史发展,考察闽人到底是如何“火耕水耨”的。原来,福建山峦重迭、丘陵起伏,在垦种这里的土地时需要经过火耕水耨的阶段,即焚烧荆棘杂草作肥料的方法。所谓“畲田”,就是在播种之前将田中的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以至于“畲”字成为在福建山区辛勤垦种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说起来,福建还是得天独厚地拥有这些天然植被肥  相似文献   

10.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着一件事,“五羖大夫”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个“贤”人,名叫蹇叔。而思贤若渴的秦穆公马上便“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林剑鸣先生在颇有影响的《秦史稿》中说,这里的“币”,“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秦史稿》第60页)。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坊里府宅建筑中,曾较多的建造有“复壁”。它是指在房屋内用一道立壁隔断外端的山墙、檐墙,形成一个附属于主建筑的“夹层”、“暗室”、“密道”或叫“蔽室”,深藏于院落内部或住室侧部,具有应急避难、藏匿珍宝、隐庇人物等特殊作用。“复壁”建筑形式在秦汉时期已广为出现,《史记·儒林列传》记载伏生曾壁藏儒家经典,《汉书·景十三王传》也记载鲁恭王刘余“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此壁中得古文经传”。此后,贵族富豪普遍在第宅建筑中修造这种专门用以匿财藏身的结构。①《后汉书·赵岐传》记载赵岐“逃难自匿姓名”,曾被…  相似文献   

12.
张婷 《文物世界》2008,(3):7-10
青铜盘是商代重要而常见的铜器。目前出土和传世的商代青铜盘共有30件左右。这些铜盘绝大多数没有器耳,多为宽沿,腹部或深或浅,均有罔足,圈足或高或低,个别铜盘还有假腹(图一)。青铜盘的用途,文献上已有明确的记载。《礼记·内则》说“进盥,少者奉檠,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中也说“承盘者,承水器也”。古人在祭祀和宴饮都要行沃盥之礼,以昭显其清洁。青铜盘是水器,常与匹搭配使用,用匝往手上浇水,盘放在手下面承接洗过手的弃水。  相似文献   

13.
人们习惯把中国古代政治称为“宫廷政治。”但“宫廷政治”一词的由来及含义则往往不甚明确。 首先应该弄清“宫廷”一词。《辞海》释“宫”之本义主要有二,一为“房屋的通称”,一为“宗庙”。前一种解释依据《尔雅·释宫》,后一种解释依据《诗》“毛传”。然《尔雅》和《毛诗》皆成西汉,显然未必二者都是本  相似文献   

14.
张仲胤 《历史地理研究》2023,(4):144-146+151
考察陶侃任荆州刺史期间的荆州治所沿革,可知并无《宋书·州郡志》所谓“陶侃前治沔阳”之事。在分析“前治”的含义与相关文献记载后,可知《宋书·州郡志》、旧《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所见陶侃治沔阳的记载均为陶侃治沌阳之误。  相似文献   

15.
“假司马”辨析范学辉《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记载:“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对其中“假司马“一职的解释,传统观点认为是“摄事之官”(《秦汉官制史稿》页三六五),亦即“代理军司马”(《中国古代史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部...  相似文献   

16.
秋阳 《文史天地》2001,(3):33-35
苗族,大多住在山坡上,而有“高山苗”之称。又说:“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乃是以其居住的环境不同而名之的。可是,有的人却以“山居”、“水栖”为其居住民族的一种习性而津津乐道。这并非今日才有,早在历史典籍中就有过记载。如称“盘瓠”蛮“好山恶都”(《搜神记》):“好人山壑,不乐平旷”(《后汉书&;#183;南蛮传》)。  相似文献   

17.
“八王之乱”的结束是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胞弟南阳王司马模杀河间王司马颐为标志。《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及辞书、年表都将“八王之乱”结束的时间定在公元306年。这一年代,在中国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上是有出入的。《晋书·孝怀帝纪》记载:光熙元年“十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己亥,封彭城王植子融为乐城县王。南阳王模杀河间王颙于雍谷。辛丑,以中书监温羡为司徒”。《资治通鉴》卷86也如是记载。由此可知:司马颙被杀是在光熙元年十二月己亥日  相似文献   

18.
“河内工官”的设置及其弩机生产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现和出土的汉代“工官”铭文弩机,仅见河内和南阳的产品,其中又以“河内工官”弩机的数量最多。《汉书·地理志》虽记河内郡的怀县有工官,但对其设置时间及产品制造等不见记载,因而引起学界长期争论,莫衷一是。近年来,随着多件“河内工官”铭文弩机的出土,为考证“河内工官”的设置及弩机生产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考证前,我们先将见诸著录和建国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之”与“止”在战国文宇中形近而可通假,因此郭店楚简《缁衣》中“言从行之”一句,“之”应释为“止”,句意为言行不一致。今本《礼记·缁衣》亦应作如是解。  相似文献   

20.
“社稷”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别称和政权的象征。远古,“社”和“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指土地;“稷”,指五谷。原始时代,人类对神秘的大自然束手无策,以食为天,“社”、“稷”决定着农业部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先民们把“社”“稷”崇拜为神并加以祭祀。《白虎通义·社稷》就记载:“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