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筹划建设三峡工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过这件事.邓小平、江泽民也都到长江三峡考察过.尽管三峡工程的决策道路是曲折的,但今天办成了.我们应该从头到尾把它记录下来.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建成,历经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的提出和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廷琤 《百年潮》2009,(11):27-3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筹划建设三峡工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过这件事。邓小平、江泽民也都到长江三峡考察过。尽管三峡工程的决策道路是曲折的,但今天办成了。我们应该从头到尾把它记录下来。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建成,历经近—个世纪。在我工作的大半辈子里,我几乎都是在和长江治理、三峡工程打交道,先后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秘书,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选择,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也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但这一成果是来之不易的。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期间论争十分激烈,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回顾与总结。一、三峡工程的提出开发利用长江三峡河段水能资源的问题,虽早在本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即已提出设想,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三峡民歌作为三峡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文景观,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与青睐,而这样具有独特魅力的三峡民歌其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三峡旅游业不同于其他旅游胜地且又独具特色的精髓所在,针对其原始、古朴、纯真的风貌我们更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吸引更多中外游客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三峡的问题,你来管吧!一年抓四次。──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对周恩来说 林一山与李锐的笔墨官司,始于1956年。 根据长江流域规划的初步成果,林一山在《中国水利》着重论述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年9月,李锐等在《水力发电》发表文章,不同意林一山关于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看法,怀疑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能性和现实性,主张以流水五强溪枢纽代替三峡工程。 这一场论战,牵涉到毛泽东所极为关心的三峡工程,不能不引起最高决策当局的重视。 1958年1月南宁会议的最后阶段,毛泽东决定把三峡问题正式提交政治…  相似文献   

6.
信息十则     
《丝绸之路》2003,(7):59-60
三峡成功蓄水6月1日9点20分,三峡电厂大坝底部22个导流底孔共有19孔闸门被关闭,三峡工程成功蓄水,每分钟都有大片陆地变为“水下世界”。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目前大部分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三峡蓄水成功意味着三峡工程迈入了收获期,并将逐步实现“防洪、发电、通航”三大目标。今年若汛情紧急,三峡工程可多蓄23亿立方米洪水,缓解中下游防汛压力。6月17日,中断了67天的航运恢复,船只通过五级船闸穿越大坝;8月份,三峡工程首期两台机组将投产发电,年内发电55亿千瓦时,输送到供电紧张的华东、华中电网。三…  相似文献   

7.
朱红 《旅游》2003,(10):26-29
2005年6月10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35米蓄水目标,新三峡脱颖而出,最大的改变是:江面宽了。水位升高,江面变宽,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三峡旅游景观的改观,为旅游的经营业带来巨大的变化。重庆和宜昌是三峡沿岸的两个城市,三峡的改变,给这两个地方的旅游带来不小的影响。三峡旅游重心是否东移,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争论一时难见分晓,但是今年“十一”黄金周三峡的游客却明显减少了。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历时几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50年代的论争1959年,当时我们刚刚开始编制长江流域规划,并着手考虑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同志总结了当时的工作成果,在《中国水利》杂志第5、第6期上,连载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长江流域规划若干问题的商讨》的文章,着重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在进行长江流域规划的同时,要对三峡工程的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其中也谈到了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最高为235米)以及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问题。9月…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山连绵而峻 ,水逶迤而急湍,既往的政治、战争与人事又在沿江撒下了一系列斑斓的古迹、深沉的故实,使得这400里苍润陡峭的崖岸变成了一幅向朝阳而倾铺的大型画轴。 三峡工程即将上马,过不了多时,这幅长长的画轴将沉入几十丈深的水底,后人再要进入画境品味指点,怕是不可能了。在画轴即将淹没之前,我这个远居西北的人,捏一杆笔,对三峡的重点景观预为检点,撮其大略,录而备忘。 白帝城 从高处扼定瞿塘峡入口的白帝城,是三峡的起点。我遥想:这里的景色极其幽雅,很像是凡夫俗子离世升仙的必经之路,对帝王将相所奋力角逐的事业而言,却是艰…  相似文献   

10.
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而国务院近日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披露了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更引起社会的担忧和联想。三峡工程和气候变化有无联系?学术论证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否合理?国家以后在相似工程的论证上可以做出哪些改进?本刊对22年前曾为《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撰文的学者茅于轼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而进行的物保护工作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物保护工程.它不仅为我们系统地做好三峡地区的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更使我国广大博科技工作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智慧和能力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空前的物大抢救的严峻考验面前,广大博工作要想用5年多时间(1997-2003年三峡工程135米蓄水发电)去完成正常情况下需要15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物保护任务,确保三峡工程按时蓄水发电,实现物保护与工程建设两不误的双赢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三峡工程建设与物保护的矛盾,从三峡物保护的主要特点、基本原则、保护的新思路,以及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大江截流,标志这一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工程迈入新的阶段。围绕三峡工程曾有过激烈而持久的争论,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它始于50年代,牵动了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因限于内部而鲜为人知。 初掌政权的毛泽东首巡长江,气魄豪迈,手指规划图上的三峡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 时间需要追溯至1953年2月19日,这  相似文献   

13.
三峡蜃景志     
曾年 《山茶》2011,(1):46-60,I0001-I0004,69-87
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近700公里长的三峡库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摄影师曾年15年来跟踪三峡人的足迹,记录三峡面貌的变化,不仅圆了他自己的峡江梦,也为三峡与三峡人留下了珍贵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筹建三峡省     
国务院确定三峡工程“150方案” 谈三峡工程,没有人不正视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其效益与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什么样的高程直接相关.高水位,涉及淹没线内田地损失、城镇搬迁和人口移居量的增加;反之,则相对减小.但水库尾部存在回水变动区,客观存在着泥沙淤积问题,万里长江乃黄金水道,通航是第一位的.因此,水位之高低又直接牵涉到航道是否可以改善这一难题.围绕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问题,中外专家争来论去数十年. 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恽震等人提出的第一个三峡开发计划,是采用滚水坝方案,谈不上水位问题. 40年代,美国人萨凡奇博士突发奇想,提出的三峡方案,坝高225米.  相似文献   

15.
邂逅石宝寨     
游览名胜古迹,多半是慕名而去的,也有的是不期而遇的。慕名而去的不一定都满意而归;不期而遇的不一定就没有收获。我的石宝寨之游就是属于后者。我早就答应过老伴,要陪她去三峡旅游一次,可是因为忙,一拖再拖,直到今年听说三峡大坝工程在国庆节后就要截流了,今后的三峡是个什么样子真不得而知,这才下了决心,趁国庆长假的机会,到旅行社报了名,在国庆那天就起程出游了,向往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先在重庆作了一日的观光游,晚上登船起航,次日早,船靠丰都,游“鬼城”。过丰都之后,导游却对我们说,因为轮船停靠码头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韩磊 《炎黄春秋》2008,(10):11-14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历经12年的建设,将于2008年全面完工。但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天字号“热门话题”,“三峡热”不会因三峡工程的完工而转冷,仍将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持续热下去。  相似文献   

17.
李小波 《旅游科学》2006,20(1):12-17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多达1200余处,三峡文物的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文物工程。目前,135米蓄水区的文物考古成果已经全面验收。众多的考古成果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以考古学新证据揭示三峡文化的深层结构,提出了考古成果向旅游产品的转化途径,对新三峡遗产廊道的时空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将来我死了,三峡修成后.不要忘了在祭文中提到我呵!邓小平:对于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动工,决不会草率从事的。而目前这个方案正是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此时不上更待何时?加快三峡工程的全面论证,力争早日上马!江泽民:……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钮工程胜利实现了大江截流,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史上的一个壮举。三峡大坝合龙成功…  相似文献   

19.
刘琰 《百年潮》2006,(6):4-13
三峡建大坝,高峡出平湖,中国人的百年沧桑梦. 从上个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提出修建三峡大坝后,近百年来,国人对三峡工程的关注和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历史前进的脚步,使三峡之梦得以成真.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米的设计高程,它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它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众所周知,三峡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千百年来形成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有着极大的凝聚力,它是民族共同心理的自然纽带。三峡的工程建设,给文物考古工作者提出了保护和抢救三峡历史文化遗产的艰巨任务。三峡的文物保护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同三峡水利工程一样事关重大。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考古学界黄景略、张忠培两位先生提出了十分恳切的意见和建议。本刊发表两位先生的访谈录,这对社会各界提高对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对文物考古工作者搞好具体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峡文物保护工作艰巨、复杂而又十分迫切,它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三峡是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三峡,我们相信有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同胞的热情关怀和广泛支持,有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工作,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一定能做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三峡悠久的历史,无愧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