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路远,常年研究碑林碑刻,著述颇丰,在这本<景教与(景教碑>>之前,已发表有关西安碑林历史和藏石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并撰写了<西安碑林史>、<碑林史话>、<石版文章--历代碑刻琐谈>等专著,显示其在碑石学领域的扎实功力.  相似文献   

2.
“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最多和最早之处。碑林中保存了不少各代尤其是唐代书法名家的原作刻石,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这久已闻名于中外。同时,西安碑林中的碑石、墓志,除在书法和艺术、史料文献方面具有价值外,在碑的两侧、座下两边,墓志的周边,又多刻有绚丽多彩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大多是北魏、隋、唐的作品,它们保存了我国六——十世纪间图案艺术的结构和风貌,是研究我国古  相似文献   

3.
北魏冀州刺史、博野县开国公苟景墓志,1928年于洛阳东徒沟村西南出土,因非科学发掘,墓葬情况不详。志被关中于右任氏购得,置其鸳鸯七志斋。1935年捐献西安碑林。志石纵68、横74厘米,盖盝顶,四周有铁环(图一、二)。本文依据故宫旧藏拓本进行考证,先谈志石铭文,后谈志盖纹饰。 一 苟景墓志铭  相似文献   

4.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另外还有近四百件宗教石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西安碑林是我国保存历代碑石墓志最多的地方。这里,不但收藏了古代的大批典籍石刻,也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如果从北宋元祐二年(1087)漕运使吕大忠为存藏唐《开成石经》等碑而修置专室算起,西安碑林已有将近九百年的历史。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为避免士大夫文人儒士们读经攻学传抄之误,朝廷委派国子祭酒郑覃等人将《论语》等十二部经书镌刻于国子监内。这部保存至今的典籍石刻,在当时是一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也是  相似文献   

6.
西安碑林藏有自汉代以来约五百件历代碑石,这些碑石时代序列完整,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古代碑石发展演变、考证碑林之形成以及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五次到陕西视察工作,其中就有四次到碑林参观。 西安碑林是陕西古代碑石精华荟萃的地方,碑石丛立如林,故称碑林。碑林位于端履门内三学街。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保护重要碑石不失散,将长安城内一些重要碑  相似文献   

8.
西安西郊新近出土《隋元世斌墓志》一方,葬于隋大业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墓志无盖,志石高31.5、宽31.5厘米。志文无首行题,共九行,行八字,末行七字,楷书,有线刻界格,无撰书人名(图一)。志石原藏西安古旧书店,今藏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  相似文献   

9.
西安碑林不仅是我国古代经典石刻藏存之处,亦为历朝书法名碑荟萃之地。然而与隋唐以后屡百盈千的碑石相比,所存汉碑较少,而汉代以前(包括具有文物价值的复制品)的碑刻则更是凤毛麟角。在碑林第五陈列室一个并不显眼的角落,  相似文献   

10.
《唐刺史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贤皓先生编撰的《唐刺史考》,依据现存的大量资料,在考证唐代各州(郡、府)刺史(太守、尹)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出了卓著的成绩。但因大量新出土的唐代墓志尚未公布,墓志中包括的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有相当一部分尚未考证。笔者在阅读西安碑林藏近四十年来在陕西特别是关中出土的唐代墓志时,将《唐刺史考》不著或尚未确定在刺位年代的,或有错误之处的,进行了考订收录,用以补充《唐刺史考》。  相似文献   

11.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文物较早的场所,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这里经常接待来自各地的工农兵群众和国际友人,同时也为一些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图见封底)。  相似文献   

12.
张岩 《文博》2013,(2):69-73
陕西出土的明代宗室墓志是研究明代陕西宗藩及地方史的重要史料。本文在对西安碑林所藏25方明代宗室墓志梳理和刊布的基础上,对陕西明代宗室墓志的特点做简要的考述,对墓志所涉主要人物世袭进行考证,以补文献记载明代秦藩世袭之缺。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历史时期碑林藏石情况的研究,是碑林基础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能见到的西安碑林最早的一份藏石目录,是民国初年由省立图书馆编辑的《图书馆所管碑林碑目表》。此前各代,均无现成碑目留存,其藏石情况只能从当时人的金石著作和有关碑刻资料中辑考,且时代愈向前推溯,资料愈少,困难愈大。不久前,笔者在《金元时期的碑  相似文献   

14.
西安碑林已在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西安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对此感到板大的欢欣鼓舞。这是文物保护工作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现将碑林的历史扼要介绍如下。西安碑林在西安城内三学街陕西省博物馆内,是博物馆的一个特别组成部分。最初大概由于经常墨拓,碑石发黑,房屋也窄狭,故有墨洞或碑洞之称。碑林的名称,约是从清代中叶后才固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西安碑林自北宋元祐二年建立以米,经历代不断扩建修葺,方成今日规模。历代重要的整修,大都立碑记载,为研究碑林的历史变迁留下了珍贵资料。近代以米,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修是在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八年。不论是在建筑布局上,还是在碑石的排列系统上,这次整修都为今日碑林奠定了基础。笔者有幸翻阅了大量有关这次整修的档案,对整修的始末,有了一个概要的了解。值西安碑林九百周年之际,撰写此文,追述碑林的这段历史,以纪念当时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作出过贡献的各方面人士。  相似文献   

16.
刘东平  段志凌 《文博》2012,(6):54-59
西安碑林所藏《元珽妻穆玉容墓志》镌刻精美,书法精湛,堪称北魏墓志精品。本文结合史料及相关书法资料对该志的书法艺术风格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略述其所反映的南书北传、开启唐楷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安碑林所藏《元埏妻穆玉容墓志》镌刻精美,书法精湛,堪称北魏墓志精品。本文结合史料及相关书法资料对该志的书法艺术风格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略述其所反映的南书北传、开启唐楷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据了解,《禹迹图》我国至今尚存两块:一块立于渭水之滨的西安碑林,是齐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已作过介绍;另一块藏于长江岸边的镇江博物馆内,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立石,由于图首文字中明确表示是"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依长安本刊",这就将《禹迹图》的成图年代至少推前了三十六年。因此,镇江《禹迹图》  相似文献   

19.
1964年,新李封村一村民在宅院植树时发现一座古墓。1978年清理时,出土一合墓志后即停止作业,该墓志即《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1984年,在其附近又发现一合墓志,《大元故承务郎新济州脱脱禾孙副使许公墓志铭》。该地俗称老茔洼,为元代著名的历史人物许衡的祖茔。二合墓志现存焦作市博物馆。现简述如下。一许衎墓志该墓志并盖一合两石,青石质。志盖正方形。边长68、厚20厘米,正面阴刻楷书三行十二字“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图一)。志石长72、宽68、厚13厘米。  相似文献   

20.
正大唐故高府君高瑗墓志,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左金吾卫大将军高瑗之铭,出土于西安曲江东(古称龙首原)。2018年10月,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对雁塔区马腾空村北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图1)。其中6号墓出土该墓志,志盖(M6:37)、志石(M6:26)各1件(图2)。盖上阴刻篆书"大唐故高府君墓志铭"9字。志石为方形,四侧饰四神纹饰,长、宽皆45.3厘米,志石刻栏,志文楷书,连题共计21列401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