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吴军 《文史月刊》2014,(11):59-60
林徽因是上世纪初著名的才女,许多人都喜欢她写的诗,因此,人们常常把林徽因和诗联系在一起,认为她只是一个女诗人。其实,林徽因的文学才华是多方面的,她和小说也有着不解之缘,她在小说方面的成就并不次于诗歌。在民国时期,林徽因就出版过小说,而且是小说高手。1936年,赵家璧为良友图书公司编辑《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一书,20人应约推选作品,除林徽因之外,别的人如茅盾、巴金、郁达夫、朱自清、叶圣陶等,  相似文献   

2.
1935年至1936年间,上海良友印刷图书公司出版了赵家璧主编的大型文学丛刊《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这套“五百万字选材,二十万字导言,布面精装十大部,定价大洋二十元(预约一次付款十四元)”的丛书,收集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主要资料,是一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作品的大型选集。全书由蔡元培作总序,每集前由编选人作导言:第一集《建设理论集》(胡适编),第二集《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第三集《小说一集》(茅盾编),第四集《小说二集》(鲁迅编),第五集《小说三集》(郑伯奇编),第六集《散文一集》(周作人编),…  相似文献   

3.
于佩琴 《满族研究》2006,(4):98-102,116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也是清代有见解有实绩的编辑家之一。他编辑出版了《通志堂经解》、《词韵正略》、《全唐诗选》、《今词初集》等丛书和专集。纳兰性德编辑思想的特点,其一是敢于以个人的微薄之力,编辑出版大型学术研究丛书,把一项需要众多经学专家完成的繁难的文化学术工程预想变成了现实。其二是他明确地提出了“吾人选书,不必务博,专取精诣杰出之彦,尽其所长,使其精神风致涌现于楮墨之间”的编辑原则,并以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实践了这个原则。他的编辑出版活动有着切实而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自觉地为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思想统治基础服务,热忱地为发展文化学术事业和文学艺术事业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诗人化铁近日投诉本刊,状告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外名人传记丛书编辑部』。现将全文及律师张保强的意见刊登如下,欢迎读者评判是非。老百姓“告状”没有想到,在耄耋之年居然会被一位出版社的编辑玩弄于股掌之间:非法改装作品、侵占稿酬。想来,他不过想多一点非分所得。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了自己利益的驱动,不惜以损害对方为手段,已经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了。1999年元月下旬,有一位孙金荣先生向我约稿。他自称系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他们要出一套“中外名人传记丛书”,约我为他们编写其中的一本:《尼耳斯·玻尔传》…  相似文献   

5.
魏家骏 《炎黄春秋》2002,(10):70-74
1936年5月,《从文小说习作选》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沈从文在为这本书撰写的序言中,提到在文学道路上给了他种种帮助和鼓励的一些“特别值得记忆”的人,其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徐志摩。沈从文深情地对读者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尤其是徐志摩先生,没  相似文献   

6.
青年张闻天的一段人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张闻天张闻天是1919年秋离开南京河海水利工程学校的,到1922年夏近三年时间,是他在“五四”觉醒的基础上对人生道路和社会改造途径的进一步的探索期,也是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这三年内他去过一趟日本,在那里自学了半年,出国前他和沈泽民(茅盾之弟)一起在上海承担少年中国学会所办刊物《少年世界》的编务工作,回国后不久担任了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的编辑,三年过程中他不断在报刊上发表译著,生活来源起初全都靠稿费、翻译费,直至1921年夏被聘为中华书局编辑才有了固定收入,月薪60元。这一时期他在接触新思想传播新文化过程中对有…  相似文献   

7.
<正>他出身名门望族,在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曾三次入狱,险被砍头;他是摄影公司的经理,虽因经营不善,公司仅两年就宣告倒闭,但从德国摄影师那里学到了摄影、摄像技术;他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拍摄过16呎的短片,是《良友》《大众》等画报的摄影通讯员,更因拍摄北伐前线战事而成为我国最早的战地记者。他就是拥有大少爷、革命者、老板、摄影家、话剧人、电影官员等诸多头衔的黄英。  相似文献   

8.
完成首轮修志任务之后 ,天水市志办又出了地方志丛书和一些画册及其他小册子 ,取得了较大成功 ,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为三个文明服务是编丛书的前提 ;2 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 ,满足社会和群众需求 ,是编辑丛书的基础 ;3 发挥优势 ,整合力量 ,精心编纂 ,是编辑丛书的保证 ;4 面向市场 ,大胆尝试 ,精心运作 ,是丛书出版发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组织编辑的民族问题丛书之一,是一套分册介绍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历史的论著。这套丛书自一九七八年秋冬起,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等在京单位和各有关省、自治区负责组织编写、修订、出版,由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这套丛书计划于数年内陆续出齐。现已正式出版发行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负责组织编写的《满族简史》(中华书  相似文献   

10.
黄丽 《巴蜀史志》2000,(2):41-43
四川省交通厅史志总编室成立于1985年2月9日,系厅属文化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史志编辑室、年鉴编辑部、书刊发行部、微机开发部。十五年来,在省地方志编委会和交通厅党组的领导下,本着编纂工作“为四川交通上新台阶服好务”的宗旨和贯彻厅领导提出的“以志为主,多出成果”的编辑方针,立足史、志、年鉴,努力扩大编纂业务范围,力争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五载共编辑成书八大类(志书、史书、年鉴、丛书、画册、教材、资料汇编及其他)44部。  相似文献   

11.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抗日战争史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的首批《抗日战争史丛书》即将付梓印行。这套大型学术丛书已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确定为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其总规模计划在50种左右,计1100余万字,内容包括从“九一八”到“八一五”整个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物、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系列的选题,是目前中国大陆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之全面体现。该丛书强调以较高的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力图“展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由武汉市硚口区鸠居斋书社总发行的《中国报刊文艺编辑作品精选丛书》,今年内将以精美的装帧、精美的艺术作品集萃的形象首次和读者见面。丛书第一辑分小说、现代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杂文六卷。由林斤澜、周明、肖复兴、赵丽宏、罗达成、叶延滨、阿红等五十余位著名作家和诗人组成编委会,精选出了全国千余家(名)报刊文艺编辑们的优秀作品。丛书作者中,有当代最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丛书在我国丛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虽然数量有限,但由于体例渐趋完备和种类的齐全,使我国丛书的编辑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为后世丛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宋代丛书的研究,就成为探讨我国丛书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傅国涌 《炎黄春秋》2001,(12):52-54
2000年6月,岳麓书社出版了《西潮·新潮》一书,这大概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第一次出版蒋梦麟的著作,而且属于一套叫做“海外名家名作”的丛书。蒋梦麟何许人也?1949年前,他在教育界、政界是个无人不知的人。自1919年至1945年,他在北京大学工作了20多年,主持校政达17年之久。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一所现代性的大学,与他的名字也是分不开的。他是教育家,他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永远载入了中国教育史。他先后当过国民党政府的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等高官,1949年去台湾,受命于危难之际,主持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这个曾经为中国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旧志大多以单部书的形式留存,不仅容易散失,查找起来也十分不便,而作为古今图书编辑、发行重要形式之一的丛书,在文献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方志丛书编辑情况。重点论述了方志丛书的价值及特点:其价值有利于文献的保存、流传及检索利用。其特点是收录丰富,规模宏大;充分反映各馆的收藏特色;体现地区内的有关文献;注意辑集流失海外的志书。  相似文献   

16.
汪舒睿 《铁军》2023,(7):45-46
<正>一、汪仑走过的革命道路汪仑,原名汪汉民,是中国近代革命者、文艺工作者、地下工作者。1912年4月出生于泾县茂林村寄园,其父名为汪席珍,其母名为吴鸿赐。他从小就受到新思想的熏陶,追随革命,经历了艰苦的斗争。他曾在安徽、上海、陕北等地参加过左联、良友图书公司、塔斯社等机构的工作,并与许多进步人士有过交往和合作。他曾担任过抗大教员和朱德的秘书,并与毛泽东等领导人有过接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东北沦陷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社会及抗日斗争等方面的历史,在中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委领导下,由于林、李荒、李剑白主持的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编纂委员会,积极组织力量编辑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书。这套丛书由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计划编辑35种,其中几种已从1990年开始公开出版发行,预计到1996年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至40年代,为对抗纳粹德国的残暴政策和美国社会的冷漠态度,在拯救欧洲知识难民的行动中,美国知识界“新左派”代表人物阿尔文.约翰逊,以他非凡的胆识、乐观主义的精神和顽强的努力,在他领导的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内部,创办了一所被称之为“流亡大学”的研究生院,接受了182名来自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从而使这所“流亡大学”成为了美国社会科学“国际化”的突破口和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9.
凡读过鲁迅日记与书信的人,大概都知道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在上海有个年轻友人徐诗荃,即1999年5月在北京逝世的我国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从1928年5月开始,他们的交往就非常密切,此后八年的《鲁迅日记》里,三百多处提到“徐诗荃来”或“得诗荃信”。著名出版家赵家璧曾说:“梵澄是受鲁迅先生宠爱的学生”。而许广平却对“此公”颇为不满,甚至说他“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友人丛书《苏坎达尼自传》举行首发式国际友人丛书《苏坎达尼自传》已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并于1997年11月4日在京举行首发式。参加首发式的有苏坎达尼及夫人黄华、王光英、郭东坡、爱泼斯坦等中外外交界、新闻界、文化界、教育界等著名人士2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