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敏 《神州》2012,(23):16-16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美学"与"诗歌"互为互用,互推互进,一脉相承。本文将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与美学原理相结合,分析这首词所蕴含的美学特征,来说明美学与诗歌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俊青 《神州》2013,(24):19-19
徐志摩是我国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一首《再别康桥》可谓传世佳作。这首诗记录了诗人1928年,再次回到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歌创作风格的独一无二,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意境营造的让人回味无穷。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美学价值,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可以说徐志摩奠定了新诗坛的基础。独特的志摩风格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追求爱、自由、美。  相似文献   

4.
颐恺之美学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绘画理沦阳绘画创作使中国绘画美学得以系统体现.并出现了抽象美的萌芽。他把握了绘画美学的艺术理论.并从中总结出一系列绘画用语。他把前人曾有过的“形神兼备”、“发挥画家主观作用”等处于萌芽状态的思想.用“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统一起来.建立了绘画美学系统.为中国绘画美学的发展奠定丁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红学 《神州》2012,(1):109-109
从美学与诗境中去论述数学中蕴涵的艺术魅力。尝试着把数学中的美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巧妙结合美学,使数学的艺术价值更直观,更具体,更具有诗情画意。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情感的简单呈现,更体现数学,诗歌、美学的和谐统一,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是印度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他的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其中包涵的人生哲理和启示,则是他的诗作最主要的特征。在泰戈尔众多作品中,《飞鸟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诗集之一。他写出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其内容包罗万象,从事物中也抒发出许多哲理性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泰戈尔诗歌中富有哲理的美学思想的系统性入手,深入探讨他对诗歌的审美风格以及在诗歌审美风格形成中体现的哲理性的美学思想。在探讨其诗歌美学思想的同时,本文还对泰戈尔的哲学思想以及《飞鸟集》中一些哲理观点,做出了系统与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周梦琪 《神州》2020,(4):53-53
吕敬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籍设计师,是中国书卷文化推广的守护者。他的设计作品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书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的赏析,研究其书籍设计中的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以此来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沈旭 《神州》2013,(12):6-6,8
《诗品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诗学著作,开创了中国诗学的审美理论。钟嵘以新兴的五言诗为经验材料,以五言诗的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美学趣味、发展前景为思考对象的《诗品》,标志着中国有了具有纯粹的文学理论形态的诗学。《诗品》和《诗品序》是研究古诗时代诗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而锺嵘诗学理论的美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中所论述的诗歌发生论、本质论、创作论、审美鉴赏论等方面以及他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之中。  相似文献   

9.
岳莹莹 《神州》2013,(18):39-40
奈曼怪柳是内蒙古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自然景观。这种怪柳生长在大漠之中,外形高大粗壮,树身龟裂,形状怪异,或卧或立,或曲或直,似鸟似兽,似人似物,婀娜多姿。这种怪柳只有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之下才能得以生长。它们是一个特殊的植被群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对奈曼怪柳的形成、生存环境、形态特征、性格特征,发展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美学史上对美的研究,全面的分析了这些怪柳的美学价值所在,凸显其美感,客观的促进了蒙古族地域性艺术文化的发展,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可追溯性素材。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尽管美学基础理论已支撑起美学成为专门学科,但对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动态研究之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发,有关科技美的提出,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美学自身研究的成果。科技美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被提出而后确立的,显然更具有时代特征,是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在美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反映。科学,指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属于知识形态;技术,指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最终形成产品,是知识的物化形态。科学美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当中,技术美主要表现在把美引入生产过程之中和生产成果——产品当中。科学美和技术美,都体现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客观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了科学家、技术人员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兰斯顿·休斯创作了许多革命的激进诗歌(RadicalPoems)。这些诗歌自发表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这篇文章从休斯的激进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探讨了休斯在30年代的美学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他的激进诗歌的影响,分析其备受争议的原因。30年代休斯坚持实用诗学观,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政治功用,而他的激进诗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诗歌的文学美;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他更加强调诗歌与民间文化的结合,虽然这一技巧多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却创造了一种集合了各种声音、融合了多个文化,能反映大众心理的诗歌形式。人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用休斯的激进诗歌,而不能一味地批判。  相似文献   

12.
魏晓莹 《神州》2012,(15):36-37
王维号称“诗佛”,他的诗歌中充满了佛学的哲理,佛教影响了他的生活节奏和政治态度,改变和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本篇仅以他的山水田园诗来进行分析。王维从禅宗里吸收了自性论和境界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成为唐代山水诗的大家。王维山水诗体现出了空灵静寂的意境美和回归闲适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3年8月和1977年11月两期上所发表薛永年同志写的两篇文章——《何澄和他的<归庄图>》、《谈张渥和他的<九歌图>》(都是吉林省博物馆的藏品),阐说明白,评论也比较允当,都是很值得快读的。但对下面的几个问題,我略有补充材料和商榷的意见,兹分述于后。一、何澄生卒和《归庄图》的创作年代《归庄图》作者何澄,在后世画史的传记里大都讲得十分简略,本图后清高士奇的題跋中又曾误引戴良诗歌以为他就是元末的何思敬,此事已经薛同志精确考证,我极同  相似文献   

14.
浅谈审美学     
王榕兰 《神州》2013,(12):224-224
审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理论思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审美学是以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发展的,在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事件引起了深刻的革命变化。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对象都必须具有节律形式,但并非任何节律形式都是美,也不能认为凡是引起主体美感的就一定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正面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美,相反,反面的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丑。  相似文献   

15.
范成大在书法史上与陆游、朱熹、张即之并称“南宋四大家”,其书法温润典雅,俊伟清新,具有动态美,充满了生命力。可是我国文艺界多只重视他的诗歌,却往往容易忽视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昭昧詹言》是部诗歌史论性著作,隐含着一套由诗歌观念、诗歌史观、诗歌史批评方法构成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诗学批评体系.在展开方式上,方东树采用“通变—正变”批评、“通论—个案分析”相结合的诠释模式,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形成“复调叙述”;在批评形态上,具有形式美学批评之特点,体现了历史原则与审美原则的相统一.由此,方东树建构了具有桐城文派特色的传统诗歌发展史,确立了诗歌典范在桐城诗学传播中的价值,有着争取诗学话语权,确立桐城诗学地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刘洋 《神州》2012,(21):47-4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西方早期著名的戏剧家都是以创作悲剧闻名的,悲剧可以说是最高形式的美,欣赏悲剧变便成了美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的故乡怀旧小说在浑朴自然、恬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富于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江苏水乡“民俗风景画”。以作品《受戒》、《大淖记事》为例,解读汪曾祺小说中所营造的民俗风情的诗画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9.
一刘鼎生前说过,他这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参加西安事变,二是组织军工建设。1936年3月,当刘鼎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从上海来到古城西安时,他还不到33岁,但已经是久经磨练、经历丰富的革命家了。刘鼎,原姓阚,名思俊,字尊民,曾用名戴良。1903年1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一个小  相似文献   

20.
李静 《丝绸之路》2013,(14):62-63
塞万提斯是一位有着独特文学表现风格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求。本文试图通过对《堂吉诃德》的阅读和分析,审视小说叙事的美学表现形态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