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珏冰 《区域治理》2022,(9):186-189
在金融资本和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在其他传统媒体遭受寒潮侵袭的时候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中国电影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积极整合业内资源,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已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好、增长最快的第二大电影市场.本文主要从金融领域资本和互联网的齐齐涌入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入...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4,(16):28-28
我很荣幸被大家认为“带了歪路”,要不然就是张三李四,谁都有可能的。中国电影那么大,我一个人带不动它,那时候中国电影市场就是到那个点上了。也不能说今天徐峥把中国电影带上歪路。  相似文献   

3.
李莎莎 《神州》2012,(5):177-177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外来电影的文化冲击对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中国电影需要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创新,使电影产业改造面向国际化市场,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汪朝光 《近代史研究》2001,3(1):119-140
美国电影一向垄断中国进口影片市场,战后美国电影在一度销声匿迹后卷土重来,利用种种有利条件,重又占据了上海电影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国产电影业的复苏,上海电影市场的情况也在逐渐变化,尤其是在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美国电影原本赖以扩张的基石——拆账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并成为阻碍其发行的因素。因此,1947年以后,美国对上海的电影输出数量急剧减少,其在上海电影放映市场所占份额也逐渐下降。这一趋势与战后美国对中国全方位的渗透与控制有所背离,于此可见历史的复杂性与多视角观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一面是好口碑,一面是渗淡的票房,在看似蓬勃的中国电影市场里,这就是许多“诚意之作”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索穷 《中国西藏》2006,(4):90-92
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周年”。作为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之一,西藏的电影事业也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首往事,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和情节。[编按]  相似文献   

7.
1947年摄制的故事片《假凤虚凰》,是中国第一部向海外输出的英语拷贝片。 当年,由桑弧编剧,佐临导演,大明星石挥、李丽华主演的喜剧故事片《假凤虚凰》,拍摄后交文华影业公司出品。为将中国电影打入世界电影市场,佐临把《假凤虚凰》翻译成英语片,送往国外放映,结果好评如潮,美国《生活》杂志用了三页篇幅来介绍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8.
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滥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朝光 《近代史研究》2001,1(3):203-226
电影因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倍受关注。随着电影放映市场的形成与上映片目的增多,民国电影检查制度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其形成背景为对于电影造成的负面社会效果之担心与对于美国影片中“辱华”描写之反感;其具体内容为强调电影的教育功能,关注影片的道德教化类情节;其实际运作特点以检查体制的多样化、地方化与检查标准的宽泛性、道德性为表现。民国电影检查制度在其初创期,即体现出其一以贯之的特点,即对道德教化的关注与民族主义情感,而教育界对于电影检查之宣传、支持和参与,则体现了电影检查的浓厚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商业电影主导整个电影市场的时代,李康生还依然坚持艺术电影的理想,尽管不被观众与电影圈理解与认可,二十几年风风雨雨却仍能不回头地走下去,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就了。  相似文献   

10.
汪朝光 《文史博览》2007,(11):26-28
为维护新生政权、清除美国的社会影响,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在电影文化上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最终将美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实行了为期数十年的全面禁绝。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开埠以后100年的发展历程,糅杂了中与外、土与洋、旧与新等多重因素,形成了极具国际性、现代性而又不全脱本土特质的风貌。电影是上海的特色产业,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  相似文献   

11.
王金雪 《神州》2014,(17):154-15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英文电影涌入中国的影视文化市场,英文电影的汉译名,对于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影业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电影名的翻译应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电影应达到的信息功能、美学功能和尤为重要的商业功能。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把电影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探索电影名的汉译策略,以满足电影产业化对电影名翻译所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曦 《神州》2012,(21):195
中国西部电影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史上最突出的思潮和现象之一,已经构成了可观的创作成绩和成熟的艺术样态。本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西部电影的发展链条之上,透过对其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梳理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Fashion     
《世界》2012,(7):212-214
近日,中国电影票房王冯小刚导演,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华“大腕”男人于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携手成立合资公司,打造电影旅游商业项目——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以呈现一个“乌托邦”式的电影主题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4.
许卓艺 《神州》2013,(8):37-37
电影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艺术。美国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电影拍摄技术及内容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的电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侵略"。中国电影只有以自身传统为基点,进行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逐步打破美国电影的垄断。  相似文献   

15.
严珺 《神州》2011,(19):84-87
所谓小成本影片,是指制作成本在3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的影片。目前,从数量上看,小成本影片在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虽然其票房并不起眼,但是,因其产量高,从业人员多,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李悟 《环球人物》2013,(3):88-90
最近,海外电影市场像打了鸡血一般一片欢腾,其中最强的一针来自《007:大破天幕杀机》。自2012年10月底上映至今,它已经在全球席卷了10亿美元的票房,成为23部007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也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第十四部票房上10亿的电影。观众如此捧场,除了电影本身质量上佳外,还有一个原因:2012年是007系列电影诞生5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正>1948年,中国四大名导演之一费穆为"伶界大王"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拍摄彩色电影,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片,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电影市场彩色电影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滨新 《文史精华》2012,(12):58-62
电影艺术.1896年由法国传人中国以来,一直发挥着独特的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等功能。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美育奠基人蔡元培(1868—1940)对电影情有独钟,利用电影开启民智,推广教育电影,支持进步电影,为中国电影发展作出了鲜为人知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陆斌 《神州》2013,(12):223-223
法国新浪潮电影理论的代表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和"纪实美学理论",打开了中国电影人的眼界,使中国的电影美学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电影"集结号"为代表的作品中这一思想充分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汪达之和中国第一个电影流动放映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们(新安旅行团)是中国第一个少年儿童抗日团体,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流动放映队——名电影导演、国家电影局原副局长蔡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