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兆义 《神州》2014,(14):192-192
声乐演唱技法是随着时代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声乐艺术在我国发展很早,从远古至隋唐时期,声乐已自成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结构。从技法表现上看,声乐演唱的方式有很多中,如说唱、戏曲、歌舞等,将“气”、“字”、“声”、“腔”四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认知操作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声乐演唱技巧在变迁过程中,其技法与艺术理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声乐演唱技法内容,深度解析在历史变迁环境中,声乐艺术的特征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春花 《神州》2013,(34):239-239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联系,是感性认识。思维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以己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是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通过感觉,我们从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思维,我们可以对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加以整合、识别,从而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樊仲然 《神州》2012,(18):275-276
在客观世界中,千事万物有着不同特征,在这些不同特征中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当我们反复接触某些亭物,感受这些事物的特征后,在观念上就把这些事物的相通之处联系起来,产生习惯性的感觉挪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感觉移借”。“感觉秽借”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的感觉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它好比“桥梁”一样,使事物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后被“移借”到修辞学中,称为“通感”。  相似文献   

5.
谢小燕 《神州》2013,(4):78-78
声乐技巧灵活多变,而且之间构成复杂,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位置,是一切声乐表演能够出色完成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声乐教学面对不同问题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声乐教学中技巧教学方式展开分析和讨论。以寻求更多适合先进的教学方式,促进声乐教学中技巧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柯苗 《神州》2013,(15):19-20
在当代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人们审美观念有所改变,其中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审视也有了一定改变,同时在传统背景文化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文化也有了较高程度的审美意识。与其他的艺术相比,中国的民族声乐是较为古老的,而对于古老的艺术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对其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审美观上,它要求民族声乐在声音和感情上均要符合民族文化的标准。这种标准对我们以后分析中国的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民族声乐文化方面的审美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曹红梅 《神州》2012,(9):26
声乐演唱是歌唱者把歌曲的情感呈现给观众的形式,二者之间的联系,就在于情感能丰富声乐演唱的风格;调节演唱者的音乐感觉,并能传递歌曲创作者的创作初衷,实现歌唱者以情感打动人,以情感感染人的目的。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需要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情感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这才是真正的声乐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思维成熟的一个标志是,思维主体建构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逐渐解除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所谓“自我中心化”,指人在认识发展的初期阶段,思维主体未能“设身处地”地置于主体之外的角度去反思,从而把意识的、意志的和思维的“自我”从狭隘的自身局限中分化出来,而是只能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即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去观察和体验并将此推及万事万物,甚至把主体的感觉、情感、想象等投射幻化到对象之上,思维主体仍没能具有较高的离析能力,更不易进行冷静的、对自己感知思维的可逆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张智辉 《神州》2020,(5):60-60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演唱者的声音、语言结合音乐的旋律来表达丰富真实的情感艺术。演唱者想要将声乐艺术作品完美的表达出来,那么就需要有扎实的声音技术和情感表达能力。只有演唱者在演绎音乐的过程中,让听众对音乐产生共鸣和认同,才是对演唱者的声音和情感处理最好的肯定。因此,声与情在音乐表达中显得非常重要,这就对我们演唱声乐艺术作品的演唱者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谢小燕 《神州》2012,(32):106-106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情感因素对学习声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情感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情感的表达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握与表现,对于优化声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柳筱琳 《神州》2014,(15):95-95
高中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将艺术性、技术性、理论性以及实践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还有着抽象性、复杂性、不具体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并且由于其具有特殊性的特点,这也让很多高中声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凭借感觉以及经验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理解认识声乐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一些办法,希望能够更好的改进高中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2.
靳欢畅 《神州》2020,(5):66-66,68
汉语指人的合成复合词中,“者”字合成复合词占重要地位。本文从认知图式角度分析汉语“者”字合成复合词,包括对汉语“者”字合成复合词的分类,对其认知图式的分析:总体采用部分-整体认知图式,“VO-者”的语序是事件图式的体现,“OV-者”的语序是实体图式和特征图式的凸显,现代汉语中“VO-者”和“OV-者”均可的现象则是认知图式—实体图式、特征图式和事件图式根据表达需求不同的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神州》2013,(31):239-239
歌唱者积极的情绪投入是演绎好作品的关键,积极的情绪能够极大地增强演唱者的身心活动能力,使其对声乐作品有强烈的兴趣,敏锐地感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有意识的强化记忆。歌唱活动是演唱者系统地运用生理,心理,情感,意志,综合个人修养,技能技巧进行复杂的再创造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声音表演或追求单纯的音色美。艺术的美首先是要有真挚的内心体验,所以在声乐的学习中应该了解情绪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促使情绪发生的诱因,从而使我们在演唱实践的过程中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用心灵去“歌唱”,真正做到融情于声,情乐相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韩岩龙 《神州》2011,(8X):204-204
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所谓数感:狭义地讲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它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乔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雷亚林 《神州》2013,(23):79-79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情感在声乐的教学中能够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推动声乐技能不断提高,从而在一定方面提高声乐的教学艺术水平。声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心理更是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位声乐教师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情感的培养,让其更好的为声乐教学服务。本文通过阐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晓莉 《神州》2012,(30):141-141
有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塑造一个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是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后进生存在,他们贪玩、调皮、固执、任性,对他们的教育,仅仅是机械地批评,枯燥的说教,往往是收效甚微。那么怎样使他们重归理性,追求上进,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呢?我认为后进生绝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包袱”,他们极有可能是处于“大智若愚”阶段的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只要我们怀着爱心和信心去耐心地转化后进生,我坚信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17.
一周有几天?这是三岁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但对于不同的人,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有的人循规蹈矩,一周只有工作日和休息目“2”天:而有的人充满激情,一周“7”天,天天精彩不同。全新上市的大众汽车进口车新夏朗,就是一款让人充满激情的全尺寸高级MPV。拥有了它,即便是循规蹈矩的人,也将轻松找到一周“7”天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情感在声乐的教学中能够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推动声乐技能不断提高,从而在一定方面提高声乐的教学艺术水平.声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心理更是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位声乐教师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情感的培养,让其更好的为声乐教学服务.本文通过阐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他对声乐艺术无限的热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他是天上会唱歌的星星,将永远被我们仰望……" 华中师范大学韩勋国教授是声乐界的前辈,他擅长用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对声乐艺术进行感性的体验,用教育家的人格魅力带领大家对声乐艺术进行理论研究.他在声乐演唱、教学、科研中的造诣让我们敬佩,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头子",是我们对他亲昵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考古学     
科林·伦福儒在2005年出版《考古学的关键概念》一书中,将认知考古学定义为从残存的物质遗存中来推断过去思想方式的研究。在这篇文章里,弗兰纳利和马库斯夫妇将认知考古学定义为:对古代文化中所有人类思想产物的研究。弗兰纳利和马库斯是两位杰出的美国过程考古学家,但是他们为后过程考古学认知研究所作的贡献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并在如何构建认知考古学的方法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认为,认知考古学并非与过程考古学对立,或与主流考古学独立的分支,而是更加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一种途径。他们将这个领域的研究对象定在宇宙观、宗教、意识形态和肖像学四个方面,并对这些范畴的研究做了界定。他们也选用了中美洲、缅甸及印度复杂社会研究的案例,为认知考古学如何解读人类行为和思想提供了独到和深入的洞见。他们认为,对古代思想的研究,不能单靠凭空猜想,而应该像过程考古学的实证方法一样做细致、艰巨和严谨的工作。而且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就是需要有可靠的民族志、历史学、民族史和考古证据的支持和佐证,否则这种所谓的"认知考古学"研究与科幻小说无异。他们也否认了某些过程考古学家将意识形态看作是文化副现象、不值得研究的错误观点,他们认为,认知考古学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