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鸦片战争后,许多西方传教士入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医学。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美国归正会传教士雅裨理抵达厦门,此后伦敦会、长老会、美部会、美以美会、圣公会等新教相继而来,教会医院也随之在福建迅速扩展。据民国11年(1922年)统计,全省教会医院共有41所,至1949年,全省教会医院已达67所。福州塔亭医院为首批教会医院之一,其创办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医学最初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传人中国的,四川近代医院最早也主要是由西方教会——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教派创办起来的。早在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葡)、安文思(意)经剑门关人川。到成都传教,并以金鸡纳霜等药物为教徒治病,由此开创了在四川使用西药的历史。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于1877年前后进入四川,由内地会传教士侃莫(英)、马嘉礼(美)等人在四川阆中创办诊所、开设药房,成为基督教在四川创办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后来先后有英、美、加、德、澳、  相似文献   

3.
中华内地会是最早在徽州传教的基督教差会之一,但关于徽州内地会传教士的中文记载并不多。文章通过对比内地会刊物《亿万华民》(China’s Millions)和地方史料,勘正地方史料中有关内地会在徽州传播活动的记载,介绍传教士唐进贤及其在徽州的传教经历,力图展现内地会传教士对徽州的积极作用。传教士的社会工作,不仅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还有利于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徽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教士在海南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的足迹便已履及海南的三亚和海口等地。三百余年中,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海南的活动断断续续,但近代以来,美、法等资本主义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深入海南各地,先后上岛的传教士多达数十人,发展教徒成干累万,他们设立教堂20余座,并建立教会居住区,办学校,建医院,一时期海南岛的教会势力颇有声势。对西方传教士在海南的活动应该怎样评价?史学界迄今鲜有专文论述,本文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一、传教士在海南的历史回顾明朝末年,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复苏,与澳门遥遥相望的海南岛也成为西方传…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西方教会在广西创办的两家书局陈相因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华传教的自由,一时间,西方各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沿海和内地各省活动。他们在各地城乡修建教堂、学校、医院,还开办出版印刷机构,为传教服务。20世纪初叶,广西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王立新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但其“影响在教育方面最强”①。这一影响不仅表现在教会学校的林立和大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表现在从事教育的传教士组织教育团体,协调教会教育工作,试图以群体的力量对中国社会施加影响。鸦...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技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15日至20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科技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以及美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近代科技传播的方式与特点、科技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教会大学与科技传播和传教士与近代科技传播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一、近代中国科技传播的方式与特点对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翻译介绍和派遣留学生等方式进行的。这次学术研讨会,一方面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并非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而是发端于十九世纪初叶。其标志就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的东来和他们在中国从事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活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初阶段始于一八○七年英国伦敦布道会(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  相似文献   

9.
论咸丰朝的限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跃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西方传教士,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特殊势力。他们的活动,对整个中国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传教与反传教的斗争,特别是清政府对来华传教士的政策问题,当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谋题。  相似文献   

10.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梦,含屈忍辱的中国无可奈何地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定,其中规定:美、法“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国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纷纷援引。两年后,清政府更正式废除雍正元年(1723)的禁教令。所有这些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开了绿灯,仅1843-1853十年间,来华的教会组织就由20多个增至165个。 对于传教士,受传统观点影响的人们往往免不了激于民族义愤而一概将其斥为手捧圣经的侵略者,其实这是失之偏颇的。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构成是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1.
冯尔康 《安徽史学》2015,(1):126-131
文章概述了清代前期西洋传教士在安徽布道与天主教堂在安徽的分布、安徽教徒到外省传教和信教活动,以期有助于安徽天主教史的研究。西方传教士成际理、梁弘仁、魏方济、奥地利南怀仁等人在徽州府婺源县、池州府、淮南府、太平府芜湖县、滁州直隶州、泗州五河县等六个府州县建立教堂多所,吸收信众;与西洋传教士配合,徽州信徒姚若翰到江苏海门、池州石埭教徒沈方济各赴湖北谷城传教;有十多名安徽教徒在江苏、北京等地过宗教生活,其中有汪钦一、鲍天衢、汪伊纳小等六名徽州人,参与西方传教士传教活动。作者认为,与各省比较,安徽属于天主教活动相对沉寂的省份;徽州人在外省颇有皈依天主教的,而徽州本地人似乎不感兴趣,是否与这里宗族势力强大、理学观念深入人心有关,需要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芜湖教案     
一八九一年五月发生的“芜湖教案”,是安徽近代反洋教斗争的一次重大事件,影响所及,全国震动。但不少近代史著作中虽有论述,大都语焉不详。现据所见材料,略述其始末。一、芜湖天主堂的建立一八七六年中英《烟台条约》订立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传教士欣喜若狂,因为这给他们的传教事业也带来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中西方在货物与精神文明之间"出"与"入"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中西双方在文明上的不平等碰撞导致基督宗教(教会和传教士)对近代广州西医医院(医校)及医疗制度的建立、广州近代中小学的建立及健全和近代教育制度、广州报刊书籍的出版及传播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上的教案即群众反洋教事件,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自从外国大炮轰开中国大门、西方传教士伴随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以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取消了对洋教的禁令,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的传教活动渐趋活跃。由于四川僻处西南,水陆交通极为不便,外国资本主义对四川的经济侵略,无论掠夺资源或倾销洋货均不如沿海便利。所以,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四川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外,尤其加紧了宗教、文化侵略。自1840年,法国传教士范约瑟只身潜入四川活动开始,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洋教在川势力恶性膨胀。1891年,四川已有七个外国教派(外方会、内地会、圣书公会,美以美会、浸礼会、伦  相似文献   

16.
在苏精对19世纪传教士中文印刷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印度塞兰坡英国浸礼会旧址和收集保存在当地的一些书籍和资料,进一步探讨19世纪早期马士曼等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在印度塞兰坡所开展的中文铅活字印刷事业,认为马士曼等人于1813年翻译出版的新约圣经中的《若翰所书之福音》(《约翰福音》),应系近代应用铅活字印刷技术所印出的第一本中文书籍。而且,塞兰坡的铅活字印刷影响到马礼逊、台约尔等伦敦会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南洋的铅活字印刷活动,两地之间既有竞争,也有相互激励和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近代早期西方铅活字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同时,还探讨了新教在亚洲传播过程中传教与经商、宗教与文化传播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苏位智 《清史研究》2003,14(2):89-94
卫礼贤是 1 9世纪 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 ,他在义和团时期表现出与西方众多传教士绝然不同的理念和行动 ;他对义和团缘起必然性及其斗争正义性的公允理解和支持在当时德国的舆论界并不是孤立的 ;由此引出对中国近代史上长达 1 0 0多年反教会斗争最本质原因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代基督教在浙江沈雨梧1840年以后,英美等国的基督教传教士相继踏上中国领土,深入全国各地发展教会势力,辐射基督“福音”。这些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面很广,涉及到军事、政治,特别是文化教育出版和慈善事业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中,他们在各个方面对中国...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货币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和西方国家的贸易交流,特别是新大陆发现后,北美大银矿的发现、西属殖民地银元的铸行、丝银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传统的币制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行使铜钱和纸币的货币体系,开始向着使用银和铜钱的时代转变。本文将从完全不同的视角去讨论这一问题,那就是西方传教士眼中的近代中国币制演变。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货币的关系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传教士留下的许多文献,如书信、文章、论著及回忆录等,这些对今天人们研究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到而珍贵的史料。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仅在理论上关注中国的货币制度及币制变化,还通过教会发行私票的方式直接影响近代中国币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是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华传教士的书信及日记合集,记录了1918年至1924年该教会教士在两广地区的传教活动及见闻。梳理该教会在广西的活动,发掘《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的史料信息,有利于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民国时期的广西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