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阴晴史》是朝鲜王朝派赴天津的领选使金允植的日记,对朝鲜王朝近代外交活动有丰富的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由于金允植的特殊使臣身份,使得该书可以反映出一些朝鲜王朝的近代外交的细节活动和基本特征,朝鲜既希望保持传统的"事大"外交,又渴望维护朝鲜自身的利益,但因为其国力的弱小和东亚局势的变化,而被迫开展近代外交,在外交上受制于人。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出两班士人对当时外交形势的一些看法和心态。  相似文献   

2.
刘荣华 《收藏家》2006,(7):69-72
杨岘是晚清的著名书法家、经学家和诗人,他的隶书在咸丰和同治时期以用笔明快爽畅、用墨神明变化而闻名,而他的行书成就鲜为人知。他的行书虽没有隶书、八分书这样突出的表现,但其豪放俊逸,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湖州博物馆藏有杨岘致吴昌硕的信札,虽只五通,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一睹杨岘的行书书法尺牍,也可以窥见杨岘与吴昌硕间亲密师友情谊之一斑。杨岘(1819-1896年)字季仇、见山,号庸斋、藐叟,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五年举人。后会试不中,遂以幕僚身份辗转各地,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佑军务。50岁以后负责漕运专…  相似文献   

3.
李谷悦 《沧桑》2014,(1):94-97
《阴晴史》是朝鲜王朝派赴天津的领选使金允植的日记,对朝鲜王朝近代外交活动有丰富的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由于金允植的特殊使臣身份,使得该书可以反映出一些朝鲜王朝的近代外交的细节活动和基本特征,朝鲜既希望保持传统的"事大"外交,又渴望维护朝鲜自身的利益,但因为其国力的弱小和东亚局势的变化,而被迫开展近代外交,在外交上受制于人。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出两班士人对当时外交形势的一些看法和心态。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4,(6)
<正>苏州图书馆藏有《雪烦山房日记》不分卷,记事时间为清咸丰四年(1854)元旦至咸丰五年(1855)十二月二十九日,及咸丰七年(1857)元旦至咸丰八年(1858)九月三十日,绿格稿本,四册。金镶玉装,半叶十行,字数不一,白口,书口下镌"雪烦山房"四字。框高18.7cm,广12.7cm。前后无序跋。钤有朱方"稼甫"、白方"徐立方字稼甫"、"徐立方印"诸印。全书用草体书写,字体苍劲秀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李朝实录》影印本传入中国,引起中国学人的关注,对中国明清史与中朝关系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吴晗从30年代开始,耗时近三十年,全面钩稽、抄录《李朝实录》中有关中国的史料,80年代出版《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是书详录朝鲜与明清交往史实、朝鲜使臣对明清政治观察与臆想等方面的资料,内容丰富,可补中国史料之不足,乃明清史与中朝关系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6.
李浩 《文献》1999,5(1):159-164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关中姓望史料主要见于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唐写姓氏残卷(卷号为位字79号)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Title:Stein Rolls,No.2052),伯希和敦煌文书第3421号.  相似文献   

7.
赵振远 《江淮文史》2002,(2):118-119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一甲一名进士。他与翁同会同为光绪帝师,官历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渊阁大学士,资  相似文献   

8.
陈进国 《民俗研究》2006,(3):202-211
北京著名的道教圣地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始建于元代,历朝多有修葺。明清两朝,东岳庙乃朝鲜来华使臣更衣处也。朝鲜使臣通常先在此小憩,再入朝阳门至下榻地玉河馆。在来华笔记中,朝鲜使臣不仅详细地记录了东岳庙的建筑布局及祀神情况,而且热忱地写下了咏唱东岳庙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是研究北京东岳庙文化的珍贵史料,更是中朝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在朝鲜使臣看来,彼国“于前明实有再造直恩”,“圣祖驱胡羯,神功永配天”。但“夷虏”或“胡皇”入关,汉人改易服色,中华古制日远而日亡,将不得复见,是所谓“三百洪基一梦疑,大明天下竞归谁。人民城郭犹前日,文物衣冠异昔时。白雪楼空云漠漠,黄金台罢草离离。东风吹送烟尘暗,似慰山河举目悲。”(《看羊录》,姜鋧,1645—?)“民风嗟易变,燕土化龙沙。冒说满洲族,浑忘汉世家。华音胡语杂,关月箔中斜。此事大应悔,骄横且莫夸。”(《燕行诗》,李颐命,1658—1722)故其来华已非“朝天”,而是“燕行”。朝鲜使臣这种微妙的心态,亦略见于在咏东岳庙诗中。  相似文献   

9.
从清雍正(1723-1735)朝起,历乾隆、嘉庆、道光,至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一直是清帝在京城的行宫,也曾是大清帝国的政治中心。朝鲜是与清朝保持最亲密关系的国家,因而圆明园自然成为两国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乾隆时期,每年正月上元节(元宵节)朝鲜使臣进入圆明园参加节庆活动,已形成一种定例。遇有特殊的庆典,在圆明园举办的重大活动也少不了朝鲜使者。在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西方列强洗劫焚毁前,进入圆明园人数和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就是朝鲜使臣。他们不仅为维护朝清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留下了大量翔实生动的文字记载,是不可多得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金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崛起,处于明朝、后金及朝鲜之间的明朝边将毛文龙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作为牵制后金的重要军事力量,毛文龙与明朝和朝鲜之间的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其实际作用的发挥,而且影响到明朝、朝鲜及后金之间的关系。但此时毛文龙与明朝及朝鲜的关系却并非十分融洽,本文主要以明朝使臣姜曰广所著的《輶轩纪事》为史料依据,试析毛文龙与明朝和朝鲜之间的矛盾所在及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良强 《江淮文史》2021,(4):130-136
清末民初当涂籍文人学者的杰出代表奚度青(1878-1939),原名奚侗,字度青,号无识,安徽当涂庙资岘(今马鞍山市花山区霍里街道)人,清末附生,宣统末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授法学士.奚度青对中国古典哲学、文字学很有研究,著有《庄子补注》《老子集解》《说文采正》等书,今人辑有《奚度青诗选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金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崛起,处于明朝、后金及朝鲜之间的明朝边将毛文龙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作为牵制后金的重要军事力量,毛文龙与明朝和朝鲜之间的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其实际作用的发挥,而且影响到明朝、朝鲜及后金之间的关系。但此时毛文龙与明朝及朝鲜的关系却并非十分融洽,本文主要以明朝使臣姜曰广所著的《輶轩纪事》为史料依据,试析毛文龙与明朝和朝鲜之间的矛盾所在及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信志刚 《收藏家》2004,(9):21-26
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戡,又作苏堪、苏勘、苏龛,又字太夷,号海藏、苏庵(盦),又号夜起庵主,室名海藏楼、夜起庵。福建闽侯县(今福州)人。其父郑仲濂,咸丰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营缮司、吏部稽勋司主事等职。郑孝胥生于成丰十年闰三月十二日(1860年5月2日)。幼年从其叔祖郑虞臣  相似文献   

14.
近检《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吴海林、李延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现若干讹误,今以《明史》(中华书局标点本)等史料校之,兹辨正如下: 该书第216页云: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济先生,河津(今属河南)人。按:(一) 与弼字应作“子传”,见《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传》。疑“传、傅”形近而误。《辞海》(修订本)亦作“子傅”,误。(二) 与弼号应作“康斋”,见《明儒学案》。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20,(2)
苏州博物馆藏有胡林翼致"寄云""骥云"的未刊信札八通,均未收入目前所见《胡林翼集》《胡文忠公遗集》及相关论著。经考证,"寄云"、"骥云"为毛鸿宾之字,这批信札作于咸丰八年至咸丰十年之间,内容涉及胡林翼督师援皖及杭州被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等重要史实,也涉及胡林翼在湖北修壕建圩、防堵捻军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辽东文士多隆阿与《慧珠阁诗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多隆阿生平与著作 多隆阿,一名廷鼐,字雯溪,另字任之,号文希。舒穆禄氏,先世长白珲春人,隶满洲正白旗。乾隆五十九年(1794)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南因达浑必拉(瀛纳河)之北畔,现地名为孙家堡。 金毓绂《辽海丛书》第二册《岫岩志略》有多隆阿传略;第五册有多隆阿著《易原》、《毛诗多识》、《慧珠阁诗》,内中亦载有多隆阿生平事略。又,多隆阿之五世孙、现年六十余岁的孙庆先亦向本文作者提供了其高曾祖的有关史料和诗钞。因而关于多隆阿的事迹资料较为丰富和准确。  相似文献   

17.
<正>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清代共取中武状元109人。清末,福建泉州出了一个武状元黄培松,《清史稿》未见载入其事迹,连陈衍编的《福建通志》亦未载入。"魁星踢斗"中状元黄培松(1855—1925年),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咸丰五年(1855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南安仁宅乡后坑垄村(今属洪梅乡)。祖籍安溪县尚卿乡科名村。古谶"水流北地  相似文献   

18.
李石曾     
李石曾(1881年5月—1973年9月),名煜瀛,字石曾。河北高阳县人,生于北京。父亲李鸿藻,清咸丰二年进土,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人称高阳相国。  相似文献   

19.
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清同光间诗人,其表现力深刻而真挚者,“黔中诗人莫友芝与郑珍,尤足为其代表”。这里提到的莫友芝(1811—1871),贵州独山人,字子偲,号郘亭。传世诗篇九百余首,其早期之作,在诗人生前便已有《郘亭诗钞》六卷刊行,而自咸丰二年到同治十年逝世这二十四年间的作品,则于光绪元年由次子绳孙委托江宁汪士铎、遵义黎庶昌厘为《郘亭遗诗》八卷,收诗凡五百四十六首,光绪六年(1880)在江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第三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中的《〈槟榔屿志略〉与槟城华侨史料》一文 ,提到《槟榔屿志略》一书的作者力钧时 ,说是“生卒、生平不详” ,因此对于力钧的生平事迹未作只字介绍。在此 ,笔者不揣浅陋 ,仅将所知的关于力钧的生平事迹 ,简单记述 ,作为对该文的一点补充 ,并请聂德宁先生指正。力钧 ,字轩举 ,号医隐 ,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人 ,生于清咸丰五年 ( 1 85 5年 ) ,卒于民国十四年 ( 1 92 5年 )。他是我国清朝末年的一代名医 ,曾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把脉治病 ,深得皇宫器重。力钧从童年时代起就开始在家乡学习医理 ,立志做一名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