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髯翁轶事     
孙髯翁(1711-1773),字颐庵,号髯翁,昆明人。清朝文学家,滇南名士,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万树梅花-布衣孙髯翁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还在襁褓之中时,其父就在李白成的起义军中,因战功卓著升为军校。后来随孙可望到云南,于明朝灭亡后流寓昆明。孙髯翁稍长,就读私塾,聪慧异  相似文献   

2.
正电台街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叫什么呢?皇殿!话说300多年前,也就是清兵入主中原之后的清顺治九年(1652年),已名存实亡的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拥兵自重的大将孙可望劫到贵阳,孙可望想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再取而代之成为"后明皇帝",于是便在贵阳选址建造皇宫。现在的贵阳二中附近当时还是一片俗称为"大坝子"的荒地,孙可望便选址于此。后来忠于永历皇帝的大将李定国率大军前来护驾,军力不敌的孙可望又把永历皇帝劫到了如今的安龙县,估计当时还没修完就跑了,所以什么都没留下。但皇宫选址地附近的3  相似文献   

3.
1979年5月广西玉林市出土一方南明永历时期铜官印“平东将军之印”,对于这方印章的主人,众说纷纭。笔者考证后,认为该官印应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部下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本人之印信。其理由如次:一是孙可望早在张献忠部下时已受封为平东将军。二是张献忠在四...  相似文献   

4.
正1649年11月,清军尚可喜、耿继茂部攻占广州;次日,清军孔有德部占领桂林。永历朝统辖下两广的两省会一夜之间沦陷,让称帝四年的永历帝朱由榔不得不离开梧州,逃亡南宁。至此,根基已失的南明永历朝无所倚傍,在几番交涉之后,占据滇、黔两省的原大西军,决定奉南明永历为正朔。1651年2月,原大西军统帅孙可望派兵五千人"入卫"南宁,并提议,以其大营所  相似文献   

5.
陶勇 《新疆地方志》2006,6(3):57-63
西域与明朝间的朝贡贸易是由明政府垄断的,这是汉唐丝绸之路发展到明代的新形式。哈密、吐鲁番等同明朝朝贡贸易最为密切,规模很大,在朝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明朝在西北边疆的经营乃至对西北边疆的备边政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寿山     
寿山是明朝末年袁崇焕的后裔。祖籍一说在广西藤县,一说在广东东莞。今从前说。崇焕死,其子孙在清初被编入宁古塔汉军正白旗。后代世居黑龙江瑷珲县(今爱辉),寿山的父亲富明阿是袁崇焕的六世孙,曾以佐领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1866年(清同治五年)夏,率部镇压东北农民大起  相似文献   

7.
明代嘉靖年间,明王朝的统治渐趋衰落,同时安南也发生了莫登庸篡夺黎朝的事件,导致其国内政局混乱、南北分裂,此时双方稳定的藩属关系已经难以维持,开始出现动荡与转折。经过明朝地方官员的一系列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和议,之后明朝坚持不再插手安南内部事务。这反映了明朝在处理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既服从现实又坚持理想的态度,而现实主义已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明朝新会人。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广东第一大儒和杰出诗人、书画家。白沙著作传世版本达十余种,其中以孙通海点校本最为完备。近来因参与编篡《全粤诗》,广泛查阅了古今各类典籍,得见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未收诗文多篇,今开列于下:逸诗严墓堂铭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野店村南至今还残存着一块"孟府"的"钦赐"祭田界石碑(图一)。这块碑,是孟轲五十七代孙"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孟元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立的。历代的  相似文献   

10.
正孙卫国教授《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的嬗变(1627—1910)》作为"台大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近出的一种,2018年由台大出版中心出版(以下简称"孙著")。除绪论与结语外,全书共十四章,前八章为上编,后六章为下编。朝鲜是明朝最忠实的藩属国。明清易代后的百余年间,朝鲜在政治上保持与清的宗藩关系,文化心态上却敌视清朝。朝鲜君臣固执地相信"胡无百年之运",明朝迟早会"中兴恢复"。朝鲜王朝对清的矛盾心态,根源何在?作者指出,朝  相似文献   

11.
在GoogleEarth上看十三陵,如飞鸟在天。绵绵山谷里,井然有序的十三座明朝帝后陵,尽纳眼中。天寿山主峰下的长陵,毫无疑问,位置最佳,最符合好风水的原则。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顺。在诸皇陵中,他也俨然主角,占据舞台中心,被左簇右拥着。  相似文献   

12.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13.
明代永平府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其境内明代长城的修筑,与明朝边防重镇"蓟镇"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4.
正孙传庭(1593—1643年),字伯稚,明朝末年山西代州(今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初任永城知县,历任商丘知县、吏部主事等。孙传庭明于吏治,勤政爱民。天启初年,进京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再迁至稽勋郎中。天启四年(1624年),孙传庭因魏忠贤专权,弃官回乡。清人李应笃在《孙传庭传》中写道:  相似文献   

15.
吴思 《炎黄春秋》2000,(11):75-80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5年),孙丕扬62岁时出任吏部尚书。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将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明朝在名义上没有宰相,孙丕扬位居中央六部尚书之首,除了皇帝,他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官了。  相似文献   

16.
张仕荣 《文史天地》2007,(12):36-39
我们曾说过"遵义注定要成为一座名城"。明末,张献忠的"大西国"覆灭后,其手下四员大将召开了一次"遵义会议",使明王朝的偏安小王朝延时不少,若非孙可望本性难移,谁知历史又将如何书写?遵义,又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钱邦芑是明末清初的诗文家和学者,曾在永历王朝做官,隐居在贵州余庆县的蒲村,在这里创建他山景区,筑堤为湖。据守贵阳的“秦王”孙可望逼他出山任职,他祝发为僧,自号大错和尚。后流寓云南和湖湘。生平坎坷,著述颇丰,成为一代高僧。  相似文献   

18.
孙可望密计害定国李定国率领十余万大西军连续攻克长沙桂林、衡州,连挫清廷二十万大军,两蹶名王后,大西军声势大震。清廷见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都兵败身死,二十万精锐之师被大西将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极为震动。清廷中那些能征惯战的将领,一闻安西将军李定国的威名,都面露怵然之色。那些在几次大战中吃够了大西军的苦头,狼狈逃走的清军官兵,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更是胆战  相似文献   

19.
清顺治三年(1646年)10月,献忠迫于形势弃成都北上陕西。翌年1月,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激战,不幸中流矢而亡。4位义兄义弟根据当时习俗,皆改姓归宗,并推28岁的孙可望为统帅,全军战略转移,攻打黔滇。破遵义、占贵阳,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省余庆县松烟蒲村,有一处属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即“他山摩崖”。“他山摩崖”系明末永历年间四川巡按使、著名学者钱邦芑隐居在此时所锈刻。钱邦芑,字开少,江苏省丹徒人,明末永历年间巡按四川。当时,永历政权偏安西南边隅,孙可望专权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