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蜀道的“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已经可以看到道路和关隘的显示,足见关隘对于交通路线的关系,很久以前就受到重视。古代蜀道的"关"是当时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也因此得以强化。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应当以对蜀道文化遗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为基础,蜀道的"关"的历史存在和文化意义,自然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蜀道的"关"的研究、复原和开发,也会有益于现今相关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栋 《四川文物》2023,(5):94-105
今天的剑门蜀道路线较为明确,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从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七盘关始,经朝天、利州、昭化、剑阁四县区,东南端至阆中古城,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大庙山。历史上蜀道金牛道广元段路线因战争等原因数次变迁,尤其各支线路线变化较多,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北段、东北段、中段和南段。根据历史年代、背景、路线及意义,又可将蜀道金牛道的发展分为起源、形成、发展、繁荣、振荡、稳定、衰落七个阶段。深入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历史沿革和线路变迁的研究,可为今后蜀道的考古调查、规划、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提供一些思考,促进更多的文化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3.
蜀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蜀道应当包括与四川毗邻的各省通往四川的主要道路,狭义的蜀道专指从关中翻越秦岭和大巴山抵达四川、湖北的道路.本文所言蜀道,仅指狭义上的蜀道.蜀道跨山弥谷、栈道千里、羊肠逶迤,历来以险峻著称.它是关中通往陕南以至于四川的重要通道,是此间人口迁移的必经之路.分析历史时期经由蜀道的人口迁移的类型、时间特点、流向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蜀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研究历史时期的蜀道,除了实物遗迹和史志方乘外,历代诗歌中也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史料.唐宋时期蜀道交通较之前代更显发达,文人学士往还蜀道常常抒怀题泳,留下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蜀道诗”.这些诗作较之正史文献具有更大的直观性和记实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了唐宋诗所反映的蜀道自然风貌、物候生态、山地经济、交通盛衰变迁等状况,以其对蜀道研究深入发展有所研裨益.  相似文献   

5.
女皇武则天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被称为“川北门户”的古城广元,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是驰名中外的剑门蜀道风景名胜旅游中心,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就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阴平道初探     
<正> 阴平道是汉晋时阴平郡境内之陇蜀通道。这里山高谷深,原始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为蜀道中至为艰险的一条,至今尚鲜有研究、考察者。但历史上本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原则,行此险地而取得成功者,代不乏人。较早且最著名者,首推  相似文献   

7.
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古代主要驿道 ,金牛道北段陕西宁强烈金坝至四川剑关间的线路 ,大致汉晋时期经阳平关、白水关入小剑、大剑 ,隋唐时期由阳平关南沿嘉陵江经广元剑门关 ,元明清时期则由烈金坝南经五丁关至朝天驿合唐宋驿道。三线中白水关线里距最长 ,五丁关线最短 ,嘉陵口线最险。但其被开发利用的时期却是白水江线最早 ,嘉陵江线居中 ,五丁关线最晚。推究原因 ,既与当时政治军事形势、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密切联系 ,也是金牛道北段选线不断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古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人蜀的焚道,自甘肃人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人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道路,泛指古时人蜀的水陆通道,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上的特指概念,即由关中经过汉中通往四川的陈仓道、褒斜道以及由汉...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内涵、范围的拓展,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线性文化遗产兴起,蜀道作为一条古代历史的线性路线,其内涵的各个要素无疑符合了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系列特征。跳出了历史名词的框架,被赋予全新的定义和认识,本文从蜀道历史名词独特的丰富内涵,蜀道的遗产的真实、完整与特殊性,和遗存丰富以及复杂多样等全面论述了蜀道作为遗产的价值,并提出蜀道遗存面临的保护难点。  相似文献   

10.
“皇华信使晨朝天,持酒饯别雅关前,紫荑芝草生满地,鸟衔至此多经年。问君人奏缘底事,机密事未易人先。天颜有喜降恩泽,指日关下迎归鞭。”这首当年开建黔地儒学教授的先学芒文缜为素有“雅关使节”的雅关写照的诗句,把我带到了横空驿道、形势险要的“雄图锁钥”之称的古驿道关隘——雅  相似文献   

11.
“陈仓渭水道”是古代出入关陇的狭道,为笔者1985年提出。该道起于关中平 原最西端的要地陈仓,大体上傍渭水漕运西行,至陇右重镇上卦,途中又经吴紫、麦积山等与南 下入蜀的“陇蜀道”相接,有着沟通陕、甘、川交通的联系功能。三国时期,曹魏集团曾利用该道 出奇制胜,成功地击败了陇右氏、羌、胡等少数民族的反叛,并于公元 228年夏月在蜀相诸葛亮 首次北伐中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街亭战役中取胜,为维护陇右地区的安定,起到过重大的历史作 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文物》2002,(5):93-95
“蜀道明珠”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南的武连镇西端,距县城普安镇43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负武侯坡,面临小西河,名的剑门古蜀道从寺庙东侧穿过。寺之建筑全为木质结构,主要建筑均于中轴线上,前为藏经楼又名天王殿、逍遥楼,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左右两侧为保存完整的厢房。全寺占地面积为3200平方米,绘制有精美完整的明代佛传壁画,故历来被人、墨客称为“蜀道明珠”、“国之珍宝”。  相似文献   

13.
一、武则天故里行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被称为“川北门户”的古城广元,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是驰名中外的剑门蜀道风景名胜旅游中心;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就诞生在这里。武则天,祖籍山西水,父亲原来是个经营木材的大商人,唐高祖李渊早年在太原任留守时,他是其手下的一名普通小官;  相似文献   

14.
丁晨 《丝绸之路》2011,(19):46-49
一提起蜀道,人们首先会联想起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千古绝句。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三国文》诸葛亮名下收录的一篇《黄陵庙记》记述了诸葛亮“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说诸葛亮进军四川之事。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释中曾引《魏略》一书,已用“蜀道”一词。  相似文献   

15.
禾青 《丝绸之路》2012,(3):49-51
对于四川平武的历史,我多少知道一些。平武古称龙州,地处西南边陲,与羌藏少数民族聚居区毗邻。在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古代,这里应该是很偏僻荒凉的。就在这样—个偏远荒凉的地方,却有一座与一般寺庙迥然不同的“别样”寺庙——报恩寺。  相似文献   

16.
“千山万壑,直走燕秦”,逶迤千里的古蜀道,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沿途可供欣赏、研究的文物古迹数十处,像一颗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古蜀道上。 古城剑阁座落在蜀道南栈的主干线金牛道上,鹤鸣山位于剑阁城东,山虽不高,却因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而闻名遐迩,历代为登高揽胜之地。山之绝顶,石崖沿山,树林荫  相似文献   

17.
“剑泉”古碑与“剑门豆腐”黄邦红剑门关外一里许,古蜀道旁,有青瓦木屋小店,是古代来往蜀道商贾、文人、达官显贵饮马小憩的驻足处,今日仍为农户住房。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行至此地,无不被这古柏荫翳,小桥流水人家而发思古之幽情。憨厚好客的主人,将用黑陶碗舀一碗...  相似文献   

18.
<正>蜀道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穿越秦岭、巴山,分布于川陕间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两千多年来,蜀道基本形成并沿袭"北四南三"的格局。以汉中盆地为中间站,可将蜀道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西安、宝鸡等城市为起点,越秦岭抵汉中,从西向东主要有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从汉中始,向南翻越大巴山、米仓山,最终到达成都等地,主要有西为金牛道、中为米仓道、东为荔枝道。"北四南三"构成了蜀道交通网络的核心和主干,连结这些主干道路的还有难以数计的分支道路。  相似文献   

19.
陇蜀古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蜀道研究中,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姑名之日“秦蜀古道”.“秦蜀古道”北接北方丝绸之路,悉归汉中后,向南与蜀道(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研者如云,论者如沸,毋庸赘言.那么,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广义  相似文献   

20.
坐落在四川省叙永县城南七十公里处的雪山关,海拔1700多米,濒临遐迩闻名的赤水河,与贵州隔河相望,素有“黔蜀分疆第一关”之誉。它是川滇古道上的一座历史雄关,也是一处护国战争纪念地。 雪山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调兵征云南,在川滇古道上修筑了一道道军事关隘,雪山关即是其中一座。清代诗人祝万年所题:“岩关形势压天雄,磴道蛇盘依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