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我写的《清代的戏曲服饰史料》一文,认为故宫所藏《穿戴题纲》封面上原题“廿五年吉日新立”,是乾隆廿五年。本来的想法,认为如果是((劝善金科》的话,就可以直书《劝善金科》而不必写老名称《目连大戏》,既然写《目连大戏》,想必是在《劝善金科》尚未  相似文献   

2.
《何尊》的出土,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收获。北宋以来的八百余年,截至解放前夕,传世的西周铜器(包括铭存器佚的)铭有王号者,不过《天亡毁》·《周公方鼎》等十一器,而且多数没有纪时;铭有年、月、周、日可供推算其年代的,仅只《小盂鼎》和《趞曹鼎》二器。解放后新近出土而铭有王号的,已经公布了更远远地高过一般的彝铭。学术界对它特别关注和热烈讨论,并非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世本》一书的成书年代问题,在战国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研究上十分重要。据司马迁未见及此书和对刘向整编图书工作的考析,盖为西汉季年刘向汇编战国时诸多零散文献而成书,先秦时期并无此书存在。但学界多将其定位先秦史籍,谬说流播已久,乃至误以为《史记》仿其体例,误指《世本》为第一部分类编纂的通史著述云云,造成极大学术混乱,应当予以纠正。误判《世本》为先秦史籍的学术教训,表明在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中,必须尽力重新审视具体的史籍和史学现象,不能现成地借用旧有成说。  相似文献   

4.
《小雅·十月之交》(以下简称《十月》)是一篇政治诗,作者藉当时连续发生的古人认为灾异的自然现象,谴责周室的政治黑暗,控诉自己的困苦。“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的辞句,提供了作品的时代。汉儒注诗,毛亨说是幽王时,郑玄说  相似文献   

5.
《大金国志》问世不久,便被元代著名学者苏天爵斥之为“往往杜撰,绝不可信”。理由是“叶隆礼、宇文懋昭为辽金国志,皆不及见国史,其说多得之传闻”。(《滋溪文稿》卷二五《三史质疑》)以苏天爵在学术界的声望而对《大金国志》做出如此评价,该书的流传便相当困难了。直到清嘉庆二年(一七九七年)席世臣刊行扫叶山房本《大金国志》之前,  相似文献   

6.
关于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佚文《吴问》的成文年代,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1)作于伍员荐孙武于吴王阖庐之年至阖庐死年之间(公元前512——496年);(2)作于智氏亡至赵、韩、魏三家自立为侯的五十年之间(公元前453——403年)。认为《吴问》是由孙武或其门人完成的。由于这些说法十分流行,目前不少论文和古代史教科书则直接以《吴问》为根据来论述春秋晚期晋国六卿改革田亩制度的情况,以《吴问》所提供的资料讨论孙武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及经济思想。虽然有的同志在讨论《孙子兵法》的成书年代时,也提出《吴问》的成文年代可能较晚,但这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以为,如果《吴问》的成文年代在公元前400年之前,那么,不少史籍上所谓周制步百为亩,商鞅变法始废井田,扩大田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的传统说法确应推翻并重新认识。但如果  相似文献   

7.
史式 《广西文史》2001,(1):35-39
广西的罗尔纲先生是史学泰斗,一代宗师。他生于1901年1月29日,逝世于1997年5月25日,几乎走完了整个20世纪,真正是一位世纪老人。他一生埋头治学,作等身,在已出版的作中,主要是对太平天国史的考证。因此在学术界,只要一提到太平天国史,就会想到罗尔纲先生;一提到罗尔纲先生,就会想到太平天国史。二之间几乎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8.
近出清华简发现《逸周书》中的《皇门》篇,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视其为西周文献的认识。然细加考索,可以看到简文固然以西周文字为主,但也带有少量东周时期的语言色彩,说明它并非西周的原始文献,很有可能是春秋时期根据王室档案整理成篇的。清华简《皇门》作为周公诰辞,大体作于周公摄政后期。篇中周公自称余一人,史官以(周)公若曰等同王若日领起全篇诰辞,诰辞始终不曾言及成王等事,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周初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周公摄政称王的史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评价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的哩论基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中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观点。这里,对《正处》中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作一探析。1.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肯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批评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毛泽东这里所批评的既是国内“许多人”,也是指国际上以斯大林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的论述,在中国史学的传统上,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内容。对于一定范围的地理学的发展之研究,是史学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作者对于《禹贡》的著作年代,作了详审的研究,是关于地理学史的一篇重要论文。故乐于向本刊读者推荐。原载《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其在抗战时期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论述了中国远古社会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中国通史专著,代表了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历史的学术观点,被视为共产党对中国历史进行解读的文本标志。不可否认,《中国通史简编》有着革命性的历史语境下的一些弊端,但它"冲破了学院派对国史解释的垄断,取代了国际左派的中国史作品",树立了一面在马克思主义下系统解读中国历史的旗帜,以至于毛泽东说,"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本文对《中国通史简编》的创作语境、文本内容和历史评价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2.
陆铿 《纵横》2002,(12)
我在1946—1948年两年多的时间中担任南京《中央日报》副总编辑、采访主任并兼庐山版主任,对于这张报纸的内幕和演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国民党《中央日报》简记 国民党《中央日报》最初是北伐后由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创办的机关报。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组织政府,也在南京出版了《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史家吴兢所著《贞观政要》一书,是一部有影响的政治历史书。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千余年来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几乎没有一种说法可以令人信服。宋代学者开始提到有关《贞观政要》的成书年代。《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引陈骙主编的《馆阁书目》说《贞观政要》系唐中宗“神龙中所进”。王应麟《玉海》卷四九:“……兢表上是书,史缺岁月。兢《序》有曰:‘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命加甄录。’以《表》考之,乾曜、嘉贞开元八年五月始拜是官,至九年九月,张说亦相。  相似文献   

14.
南宁 ,因其“外控交趾 ,内接滇黔 ,近通廉钦 ,以达于东省”的地理位置 ,历朝历代受政府给养甚深。南宁之得名 ,盖始于元泰定年间 ,而其郡县之设 ,古已有之。千年古城 ,边陲重镇 ,历久始成 ,乃知沧桑巨变之艰难。今见《南宁市志》问世 ,十数寒暑 ,千人汗水 ,其辛劳备见。全志分综合、政治、经济上下及文化等四卷五册 ,巨帙皇皇。按卷立章 ,顺序井然 ,得大小编结合之妙。展卷捧读 ,如观南宁古今之变 ,感慨而欣喜者久之 !方志之书 ,其内容所记 ,无非地理沿革 ,建置变迁 ,食货盈虚 ,户口息耗 ,典章制度之损益 ,学校选举之异同 ,加之地方之兴衰治…  相似文献   

15.
唐人记载安史之乱的专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三卷、包谓《河洛春秋》二卷等,《资治通监考异》引有佚名《蓟门纪乱》等,但留存至今者,仅《安禄山事迹》一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世界各地响应。美国小说家金?斯坦利?罗宾森(Kim Stanley Robinson)在2002年发表了《米与盐的年代》(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今年1月国内的新星社推出简体中文版),亦以郑和下西洋为序幕。它属于科幻小说中的"另类历史小说",假设历史不曾遵照原来的轨迹,到今天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7.
《宋略》是河东“史学三裴”之一裴子野的代表作。该书以“叙事评论多善”享誉史坛。然而 ,它却早已散佚。本文通过考证认为 :《宋略》在南宋绍定四年 ( 1 2 3 1 )或景炎元年 ( 1 2 76)亡佚。  相似文献   

18.
《青史》是藏族文化史上的一部名著,作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名僧廓·宣奴贝。《青史》主要记叙了西藏后宏期佛教的复兴、教派的形成及传承关系、各派名僧、寺院、经典等内容,是一部九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后半期的西藏佛教史。由于后宏期是藏传佛教的复兴时期,也是喇嘛教这一藏传佛教体系正式确立的时代。以教派林立为特点,形成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地理论纲》评介龚胜生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南北差距扩大等世界性问题的出现,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关系问题,特别是人地关系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中国...  相似文献   

20.
李欣荣 《史学史研究》2013,(1):72-81,105
1937年初,罗尔纲的首部太平天国史专著《太平天国史纲》出版,获得史学研究会好友和传媒的较多好评。某些研究者以为该书代表了罗氏背离考据的学术新路,与其师胡适从此分道扬镳。实则不然。罗氏因为该书受到胡适的严厉批评,又受挫于中研院社科所的工作经历,渐悟该书之误,不数年已重回考据旧路。当时太平天国研究界尚处于以新资料考订和重建史事的阶段,一般认为太平通史之作并非其时,不仅对于《史纲》较少关注,而且不大认可罗氏注重辨伪的考据方法。惟罗氏治学艰苦卓著,持之以恒逾六十年,将胡适方法应用于近代史研究,终成太史研究之第一人。考察这段学术逸史,希望可以摆脱"后见之明"的眼光限制,尝试去感受近代史研究新生阶段的原生态与多元化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