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日同窗袍泽 今朝咫尺海天 1982年7月,蒋经国在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蒋经国流露出的故乡之情、民族之意,迅速被大陆方面捕捉到。  相似文献   

2.
远梦 《炎黄春秋》2002,(1):70-72
刚过了新千年的中国第一个中国传统的元宵节,陈立夫走完了103岁的人生历程,在台中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与世长辞。随着他在台湾的最后离去,仿佛一台鼓乐铿锵的大戏悄然落幕,曾经权倾中国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第一代成员,除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尚在美国之外,其他的人都撒手人寰。此时,与他同龄或年龄相近的那些国民党大老也早就先他而去了。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曾经先后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在“一个中国”这个关平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争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1945年,中苏两国为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了长达数月之密商与谈判。宋子文在谈判中虽然身居要职,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反而职位不高的蒋经国成为中苏谈判之关键人物。蒋经国是最早与苏方密商条约之中方代表,正式谈判时又密会斯大林等人,为蒋介石传递各方信息,并在关键时刻提供决策性建议,力谏蒋介石签订盟约。蒋经国在谈判中的重要角色既是其特殊身份使然,亦是蒋介石在外交事务中采用“双重代表”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天石 《纵横》2013,(7):15-26
题记:蒋经国轰轰烈烈的上海“打虎”终因蒋介石、宋美龄的徇私包庇而黯然收场,并导致国民党内及社会上弥漫着种种不满及怨愤。对此,蒋介石亦是知道的:11月5日:党报社论,亦攻讦我父子,无所顾忌,此全为孔令侃父子所累,人心动摇,怨恨,未有如今日之甚者。11月11日:本日为孔庸之事及社会对宋、孔豪门资本之攻讦,几乎成为全国一致之目标。  相似文献   

6.
7.
林莉 《文史月刊》2011,(3):28-31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北,台湾海峡两岸经历了三次危机。 在此期间,海峡两岸秘使频繁往来。蒋方有著名资深记者曹聚仁,台湾当局“立法委员”宋宜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毛泽东也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章士钊先生三赴香港,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  相似文献   

8.
许家祥 《文史博览》2010,(10):31-31
<正>1971年底,蒋介石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儿子蒋经国也已60岁了,接班的阻力已基本清除,于是决定将儿子接班之事提上议事日程。过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召见与蒋经国关系极好的总政战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王海辰  杨晓虹 《百年潮》2012,(10):29-35
张学良人生百年,一直致力于国家和平统一,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个人代价,甚至是半生的自由。当他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的时候,并没有计较以往的个人代价,而是沿着民族要独立,国家就得强大,国家要强大就得统一的思路继续前行。在回顾历史、总结人生经验的同时,他把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投在了两岸统一问题上,并从国家未来、台湾岛情、国际局势三个角度谈了他对于两岸统一重要性的理解、统一难点的症结所在、破解困局的办法等。“要问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相似文献   

10.
武之璋 《炎黄春秋》2013,(12):69-74
在贵刊今年第9期看到一篇杨天石先生的大作《蒋经斟“打虎”为何失败》。杨天石教授是我敬佩的人陆学者,尤其是杨教授对蒋介石先生的研究,无论史实考证,功过评断,皆很严谨,足以成一家之言。但是关于蒋经困“打虎”一事,杨教授对整个事件的历史背景、“打虎”70天蒋经国碰到的问题、“打虎”草草结束的原因等关键性的大问题的了解都不够深入,也不尽正确。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不久,1945年12月25日,蒋介石派其子蒋经国秘密访问莫斯科,并与斯大林进行了两次秘密会晤。至于所谈具体内容,蒋介石一直讳莫如深,而蒋经国以后也绝少提起,以至时下出版的各种关于蒋经国的传记及回忆录中,提及秘密访苏一事,要么一笔带过,语义含混,要么干脆只字不提,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猜疑。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本文通过对档案史料的爬梳,试对此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2.
耿庆彪 《攀登》2005,24(1):46-50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最科学、最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作为党的第一、二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对民主集中制问题一贯重视并作了多层面、多方位的论述,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3.
顾培星 《文史月刊》2009,(11):48-51
一、周恩来总理对电影导演成荫说:“台儿庄大捷可以拍成电影。” 1965年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时,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宴会上,周总理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电影导演成荫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相似文献   

14.
蒋经国在《危急存亡之秋》和《我的父亲》等文章中,曾透露当年(1949年初,上海解放前夕)企图把抗战时期汉奸非法搜刮的黄金珠宝运去台湾的鲜为人知的一段秘闻。  相似文献   

15.
费雅君 《攀登》2001,20(7):57-60
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在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上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二形成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的不同,邓小平在党的领导、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对毛泽东党建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对于加强面向新世纪的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程绍昆  黄继阳 《纵横》2009,(7):12-16
最近,我们走访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原副主席贾亦斌。笔者访晤贾亦斌老人时,他已97岁高龄,但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现在仍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并且笔耕不止,撰写回忆录。老人晚年生活美满幸福,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在与我们的谈话中,贾老回顾了自己与蒋经国数十年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费雅君 《攀登》2001,20(Z1):57-60
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在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上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二者形成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的不同,邓小平在党的领导、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对毛泽东党建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对于加强面向新世纪的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是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代领导人在外交上如何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都做过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对的国际形势不同,他们的外交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比较两者外交思想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启示,将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评价分歧最大的,恐怕要数蒋介石了。尊之为千古完人者有之,斥之为独夫民贼的也不少。在台湾,对其评价越来越负面,在大陆,对其评价越来越客观。从1949年赴台湾到1975年逝世,蒋介石在其26年里究竟在思考着什么?他是如何处理国与家的关系的?其死后迟迟未下葬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民国史学者孙宝根从蒋介石赴台后的心迹入手,为我们揭示了晚年蒋介石萦绕脑海的那根统一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