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句丽壁画提供了丰富的发式、首服、身衣、足衣图像,依据四者不同搭配可将高句丽壁画服饰分成十型。高句丽壁画服饰含四种服饰文化因素——高句丽族服饰因素、汉服因素、以(慕容)鲜卑为代表的胡服因素和上述三种混搭式服饰因素。中国高句丽壁画服饰与朝鲜高句丽壁画服饰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高句丽壁画服饰的民族性差异、地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差异直观而生动地反映了公元一至八世纪高句丽族、高句丽社会及高句丽国家的沧桑。  相似文献   

2.
任那考论     
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此区域,不仅阻碍了百济、新罗对三韩各部的整合进程,还成为其进一步向半岛北部进兵的基地。百济在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失败后,转而与日本联合,但日本军队为南下的高句丽好太王击溃,百济被迫臣服高句丽;新罗迫于日本的压力,向高句丽求救,在击退日本军队后,高句丽驻兵新罗境内,至此,半岛内部形成以高句丽为主导的新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而引发了新莽军队与高句丽之间的冲突.高句丽兵杀死辽西大尹田谭,严尤诱杀高句丽侯驺.学界对此段史料的理解不同.最新看法认为"高句丽侯驺"即是高句丽王邹牟--朱蒙.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并根据中外历史文献记载和好太王碑文列出6条理由,证明严尤所杀"高句丽侯驺"不是高句丽王,更不是邹牟、朱蒙.同时,以好太王碑文等考古资料与正史<高句丽传>史料证明<三国史记>所载高句丽王系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千秋墓是洞沟古墓群中规模宏大的高句丽王陵,在高句丽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千秋墓的现状、墓室结构、阶坛积石圹室墓类型研究的进展等,对千秋墓墓室结构进行分析,阐述千秋墓因为没有盖顶石,尚不能认定为石室墓的观点。根据现今学界的研究成果,石室墓在洞沟古墓群的流行年代约在5世纪以后,到好太王时期圹室向石室转化才最终完成,而高句丽墓制进入石室阶段的标志是晚于千秋墓的太王陵。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将首都迁到平壤后,进入国力的最盛期,达到文化的成熟期。在此时期,高句丽为统一三国大力向南挺进,故其领域大大向南扩张,而向西、向北、向东也更加扩展了。高句丽根据长期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经验,建设了更加合理的都城,针对大陆形势的变动,在西部国境地带形成强有力的城防体系。以此为基础,高句丽有效地击退了作为东方大国的隋和唐的侵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苗威教授《高句丽移民研究》所做的伸展性评论.作者从苗著撰写的动机出发,指出高句丽移民的主旨方向与中原勾联,主要出自后者对周边的吸引力;而此种吸引力则系中原中心与周边外围二元制构架中前者具有的主导性所致.这个体系也被学界描述为东亚社会特有的宗藩与封贡体系,体系内外政治体之间存有非均等的差序地位,《高句丽移民研究》的撰写正是建立在这一范式之上,从而将移民的中原旨向赋予价值论断,契合了主流话语的叙述惯例.  相似文献   

7.
刘炬 《北方文物》2013,(1):51-54,83
绝奴部是高句丽五部之一,它曾一度在高句丽王国拥有种种特权和重要影响。从明临答夫政变到中川王中期的大约百年的时间里,绝奴部走过了一段从兴起到衰落的曲折历程。其中明临答夫、于氏对绝奴部特权地位的形成和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故国川王和中川王在削弱和终结绝奴部特权地位、重振高句丽王纲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绝奴部的把持朝政极大地阻碍了高句丽的社会发展,其特权地位的终结为高句丽强盛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外来移民在高句丽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嬗变是理解外来移民与高句丽社会关系的关键要素。夫余人迁入并与桂娄部结成联盟,塑造了共同的祖先记忆,奠定了高句丽族兴起的基础。沃沮、东夫余、北夫余、韩秽等族裔政治体成为高句丽藩属,经过城邑建设、政治体离散,在语言相通和文化相近的助力下,完成了族群融入,为高句丽疆域扩大和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大量进入高句丽的中原流寓民,以边疆族团、聚族而居、妻以游女、与高句丽人错居等不同方式融入高句丽社会,其融合速度和程度均呈现不同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9.
在高句丽原始宗教中,隧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手文献和音韵的考证,揭示了隧神便是秽神,亦即高句丽后来奉祀的夫余神。传说该神名曰柳花,系河伯之女,其实,柳花本身便是河泊。高句丽史中出现的隧神、夫余神、柳花、河伯,名虽繁杂,不过一神而已,追其根本,乃是高句丽的母系祖先。通过诸多迹象分析,这位高句丽的母系祖先,实际上就是华夏古史传说中的人类共祖女娲。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为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建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经历七百余年。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句丽时期的青铜容器、兵器、青铜铃等多种类型的器物。对于高句丽铜器、青铜器展开了一系列器物类型学的考证。而高句丽人是否拥有独立的铜冶炼以及加工的能力,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冶金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科技手段揭示冶铸遗物及铜器、青铜器的内涵,对于探讨高句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及高句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与夫余是我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在东北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曾留下了他们辉煌灿烂的文化。而高句丽与夫余建国神话的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在高句丽与夫余建国神话叙述与对比的基础上,阐述其建国神话包含的史料线索及对当今我国东北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元395年,高句丽与百济在溟水发生大规模战斗,对5世纪初朝鲜半岛政局产生深刻影响.首先,高句丽彻底占领汉江以北地区,有利于高句丽南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也为迁都平壤创造了条件;其次,百济对高句丽的政策从以一国对抗高句丽转变为与他国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并与觊觎朝鲜半岛的倭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此外,新罗面对严峻形势,实行...  相似文献   

13.
王培新 《史学集刊》2017,(1):96-104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4.
已知的高句丽的语言资料主要见于金富轼《三国史记》,而中国史书也保存了一些宝贵的语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国志》所记“沟凄者句丽名城也”。研究者已发现,《三国史记》记高句丽地名最常见的“忽”,以及高句丽之“句丽(骊)”,都是“沟凄”之异译,其语源就是“城”。而高句丽之“高”,是高句丽语的“山”,在《三国史记》所记地名中常作“达”。因此“高句丽”的语源应该就是“山城”。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李想  李婷婷 《丝绸之路》2023,(1):184-192
本文从时间脉络、动作特点、服饰型制出发,运用图像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高句丽乐舞图像遗存进行综合考释,剖析出高句丽乐舞的风格特征与美学特质。而根据敦煌壁画、墓室壁画与古代诗词中的高句丽乐舞形象,运用舞蹈编导学空间理论进行实践转化,又可最终形成活态舞姿,突出敦煌壁画之实践价值,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 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时 ,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 70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 ,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 ,东汉光武帝复其王号 ,也证实了高句丽在两汉时期的封国地位。随着高句丽的发展 ,东汉时期高句丽曾侵扰辽东、玄菟、乐浪等地 ,但这都属于边郡地方的冲突 ,高句丽作为边郡封国的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王国建于汉末、亡于唐初,700多年间,有大量的汉人群体因为各种原因流入高句丽。总体上看,东汉末年~西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末是汉人群体流入高句丽最集中的四个时期;而战争掳掠、失意避难、避乱来投、战争被俘是汉人流入高句丽的四个主要原因。高句丽对于流入汉人群体的安置也有着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批判地对待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且要在正确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基础上方予使用。”所谓高句丽的王系问题,可以说是高句丽有过几代王,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怎么样的问题;而所谓高句丽的王号问题,则可说是高句丽有无固有的君主称号,以及高句丽的“王”的称号最初使用于何时,高句丽王是否称过“大王”、“帝”(皇帝)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历史上的全盛局面是由小兽林王的"文治"和广开土王的"武功"共同缔造的,而故国壤王是介于二者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正是故国壤王继承了小兽林王政治、文化制度改革,并加之其招徕流民、壮大高句丽人口、修好新罗等措施,才极大促进了高句丽国家实力的强盛,保存了小兽林王的改革成果,为广开土王开创了最佳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