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傣族诗歌》,是一部难得的傣族诗歌文学论著。原书名叫《哇雷麻约甘哈傣》,直译为“论傣族的各种诗歌”,意译为《论傣族诗歌》。写于傣历九百七十六年(公历1615年),原文用老傣文,写在类似经书样式的缅纸上,约四万多字。下面,谈谈有关《论傣族诗歌》(以下简称《诗论》)的发现、搜集和翻译情况。一、《诗论》的发现和搜集过程我是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傣族,当过三年和尚。我父亲(今年九十岁)当了十三年  相似文献   

2.
我一口气读完了《论傣族诗歌》的汉文译本,心中非常高兴。试想,在三百多年前,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能出现这样具有卓越见解、才华四溢的诗歌理论著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我们把傣族文学遗产中的诗歌比作花团锦簇、芳香扑鼻的沾巴花,那么,这部《论傣族诗歌》可以说是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据这部著作的保存者、老“赞哈”康朗应同志讲,在旧社会,召片领和勐笼土司认为这部著作是“叛逆书”,不准老百姓阅读、传抄,但由于傣族老百姓很喜欢它,所以,尽管统治者下了许多禁令,用各种手段进行围剿,数百年来它仍然一直在群众中秘密流传。“文革”中,傣族文学被当作封建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康朗应怕这部书被抄去焚毁,就用塑料薄膜把书包裹好,放在保温桶内,埋藏在菜地里,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即一九七八年,才把这部书拿回家来。一九八○  相似文献   

3.
一傣族文学源远流长。在辽远古代,傣族的先民就创作了许多歌谣和神话。进入阶级社会后,佛教传进傣族地区,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傣族文学并未断流,它在吸收外来文学的养分后继续蓬勃向前发展。经过一个时期之后,由于社会的原因,傣族文学中的宗教色彩逐渐减弱,土生土长的傣族文学在现实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这就是贯串于傣族文学发展史的主线,也是我们在研究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时必须看重的基本事实。有的同志说“傣族文化是佛教的文化,傣族文学作品是佛教带来的”,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当然,我们在看到傣族文学主流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佛教对于傣族文学的影响。由于我国傣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他们很早就同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交往。根据中印文  相似文献   

4.
《论傣族诗歌》的发现(已翻成汉文,正积极准备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对研究傣族文学,尤其是傣族诗歌的重大贡献,因而也是对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解放以后,傣族的诗歌引起了我国文艺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应该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傣族的文学理论却还是个空白。这本书的出版,总算填补了这个空白。尤其是在文学史中的许多问题上,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是  相似文献   

5.
“魂啊魂,回来吧,快回来! 我的武器,早已飞向四面八方,飞到大森林的岩洞,飞到白云笼罩的山顶,飞到阴间和天层,四处去寻找你……”——《叫黑姑娘魂》这招魂的歌词,这南国的巫音,凄绝,幻绝。在这里,我们似乎听到了《楚辞》的遗韵绝响。这是收入《傣族古歌谣》中的招魂词之一,它的出现,不仅为解决《楚辞招魂》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为探讨《黄庭经》的体内神信仰以及与之有关的“存想”方术的起源问题,提供  相似文献   

6.
苗族民间口头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想象丰富,气势宏伟,无论叙事诗或抒情诗都千姿百态,浩如烟海,在苗族聚居地区,可谓“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诗歌是苗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量最多,反映面最广,从早期的神话歌谣起到现代的新民歌止,每个时期的作品都是难以估计的。按民间分类,有古歌、理词歌、叙事歌、情  相似文献   

7.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种。过去,信奉佛教的傣族老百姓,就以剪纸作为“赕佛”的用品,所以,傣族的剪纸艺术早在民间普遍流行,许多民间艺人和傣族妇女都善于剪制。剪纸的形式多样,造型别致,构图饱满,主体突出,生动耐看,尤其以金纸剪成的作品更为光彩华丽,形成了傣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这些剪纸虽用于赕佛,但题材却以农村生活中常见的瓜果、家禽、蔬菜和亚热带动植物为主,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8.
一傣族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古代文学,这是人们早已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没有什么争论。但这些文学作品是怎样产生,却众说纷纭。现谈谈我的一些粗浅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有些同志说:“傣族文化是佛教的文化,傣族文学作品是佛教带来的。”并提出了两点作为依据:一是佛经里都有这些故事的记载,现有的唱本是根据佛经的故事改编的;二是这些故事叙述的都是佛主轮回转世的经历,即根据《本生经》改编出来的“佛本生之故事”。这两点依据能立足吗?我认为不能。佛经里有没有《因叭》、《朋尚罗》、《麻哈兴童》等神话故事呢?有。但这些故事并不是佛教从印度带来的。它们是傣族的古代文化,是傣族的祖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教授江应梁先生四十年前深入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进行民族考察,根据“第一手的直接资料”写成了《摆彝(解放后统称傣族)的生活文化》一书。这里连载的是有关民俗的部分,供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作为历史资料参考,也给读者提供一些解放前傣族习俗风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傣族壁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高超的传统技艺,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束独放异彩的鲜花。一九七九年四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和云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在西双版纳州文教局和各县文教局、文化馆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对全州的绘画艺术进行了调查,并组织了部份老艺人进行创作。封底所介绍的就是勐海县勐遮公社老艺人康朗赛所作的《召树屯》组画之一。这幅画,描绘了召树屯在别人指引下到了湖边,见到了孔雀公主,将美丽的七公主留下,同其她六个姐姐依依惜别的情景。这幅作品保持了傣族壁画色彩鲜艳、饱和、多情节、多中心等特点,体现了民间艺人善于夸张、简练、单纯和朴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是研究傣族文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傣族文学乃至对于云南一些兄弟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岩峰同志的文章《贝叶寄语》,这一期又刊登了杨知勇等几位同志的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自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傣族同志们、研究傣族文学的专家、学者和读者同志们,积极为本刊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如何发展和繁荣当代民族文学创作?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年底,德宏、西双版纳两个傣族自治州文联和作协云南分会、云南省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当代傣族文学讨论会。”不少与会者都向会议提交了专题论文,对如何估价傣族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推动傣族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虽然有些看法似乎还不够全面,但毕竟是独立思考过的东西,值得一读。为此,本刊特选发一部分文章的节录,以供关心当代民族文学的同志一读。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从去年第一期发表岩峰同志的《贝叶寄语》一文开始,开展了关于傣族文学与佛教关系的讨论,先后共发表七篇文章,直到今年九月召开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达到了高潮。通过讨论,绝大部份同志都认为,如同一棵树,没有自己的根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根深才能叶茂。傣族文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壤和文学传统,是不可能形成灿烂辉煌的面貌的。在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傣民族产生了五百多部长篇叙事诗?由此很自然地接触到傣族文学与佛教、傣族文学与印度文学及东南亚诸国文学、傣族文学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莲池歌舞     
莲池歌舞藏族古代文人诗歌也很发达,与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相映成趣。自十九世纪以来,寓言体的叙事诗歌在各地涌现,例如《猴鸟故事》、《白公鸡》、《茶酒夸功》、《莲池歌舞》等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莲池歌舞》的作者巴珠·吉麦却吉旺波,四川百渠县人;毕生修习...  相似文献   

15.
傣族文学在她漫长的历程中,经历过三次重要的改革,这就是从她的产生到创世史诗的出现,叙事长诗的大发展和悲剧叙事长诗的产生。每经一次改革,都把傣族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使傣族文学出现新的面貌。悲剧叙事长诗的出现和发展,在傣族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她使傣族文学从虚幻走向了现实,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变革,并由此产生了一套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因此,探讨这次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她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身与墨齿傣族男子文身,女子染齿,此俗起源甚早,迄今仍在流行。《唐书:南蛮传》载:“云南徼外三千里,有文面濮,俗镂面,而以青涅之。”陆次云《峒奚纤志》载:“哀牢夷,其人有数种,有刺面者,曰绣面蛮;有刺足者,曰花脚蛮。……八百媳妇,刺花鸟于眉间以为饰。……木邦,其俗,男衣白文身,髡发载髭。”《皇朝职贡图》“南蛮(?)夷”条载:“又有髡者,曰光头(?)夷。盖习车里之俗,额上黥刺月牙,所谓雕题也。”这都是自汉唐以来,诸书中关于傣族文身的记载。傣族染齿,始见于唐樊绰《蛮书》:“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并在永昌,开南杂种类也,黑齿蛮以漆漆其齿。”今云南境内的傣族,男子文身之俗尚很普  相似文献   

17.
傣族民间舞蹈《花环舞》,傣语称“嘎洞”,是青年集体舞蹈。舞具为“花环”,是用各色花纸编在长约2米的竹篾上制成的。舞时,双手握住花环两端,在各个方向变化花环形状,分为快、慢两种节奏。另外,还摆动花环,组成各种图案。舞步有“小跳”、“踮步”、“顿搓步”等。观看《花环舞》,令人如置身花海,彩浪翻涌,绚丽夺目,情趣盎然,美不胜收。傣族《花环舞》@吉书  相似文献   

18.
黄土塬上出真诗高文庆阳歌谣源远流长,远在我国周代,庆阳就产生了《豳风 七月》、《大雅·公刘》、《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吟咏古豳先民生活、劳动和社会风貌的歌谣,或描述农夫劳作的苦乐,或抒发戍卒思乡的情怀,或歌颂周祖创业的功德……这些歌谣,后来都...  相似文献   

19.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是研究傣族文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傣族文学乃至对于云南一些兄弟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岩峰同志的文章《贝叶寄语》,这一期又刊登了杨知勇等几位同志的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自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傣族同志们、研究傣族文学的专家、学者和读者同志们,积极为本刊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傣族,是一个有悠久、丰富文学传统的民族。正因为傣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当傣族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候,人们对傣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就倍加关切。傣族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每一进展和每一曲折,也就必然在人们的睽睽注目之下。建国三十余年来,傣族社会主义新文学究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其中有些什么经验和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向如何?现在,已经到认真探讨和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