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家尧后"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权 《史学月刊》2006,(6):22-30
两汉时期曾有“汉家尧后”一说的流行。此命题旨在证明尧帝是汉家天子的“祖先”,而汉朝统治是尧帝神圣统绪的光大。只有从文化背景入手,结合上古的崇圣观念与正统观念,才能正确把握“汉家尧后”说产生的思想根源。而“绍休圣绪”与刘家实际上“起于巷闾”的矛盾,则是汉朝统治者炮制“汉家尧后”说的直接动机。“汉家尧后”说的产生与王莽篡位阴谋无关,它是汉朝政治需要的产物,最早出自谶纬,文献依据在《左传》中。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以来,陕西省甘泉县陆续出土了一批秧歌舞画象砖。现由甘泉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这批画象砖共计五块,分为三式。现分别介绍如下:Ⅰ式两块,一九七八年该县下寺湾公社雨岔大队(现属雨岔乡)修建大队公窑时发现古墓一座,这两块画象砖砌于墓壁。该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至9月间,为配合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清水河县王桂窑乡岔河口村进行考古发掘期间,对九辅岩村的一处聚落遗址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4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甘泉县文化局文化馆联合对甘泉县境内洛河流域的石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中在雨岔乡李巴圪(土劳)村发现金代瘗窟一座。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雨岔沟是洛河一条南北走向的支岔,沟内的季节性水流汇入洛河。沟东为阳山,沟西为柴关山支脉。瘗窟位于沟东的阳山石崖之上,距李巴圪(土劳)村约0.5公里。窟口距地面  相似文献   

5.
滇中多湖,滇东多洞。坝美村,云南东南部广南县八达乡的一个小村落,深居群山,山中有洞,洞洞连通。全村100余户,600多口人,都属于壮族的"沙"支系。阿科河从上游的一个溶洞流进村子,岔为两条,当地人称男河、  相似文献   

6.
岔河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清水河县西缘,南流黄河东岸的黄土高地之上,与准格尔旗隔河相望。东南距清水河县城关镇25公里,隶属王桂窑乡(图一)。遗址地处黄河与浑河交汇点的北岸,东、南、西三面环水,地理环境优越,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理想处所。遗址  相似文献   

7.
"尧母门"发生于汉武帝晚期,对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以及政治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尧母门"与"巫蛊之祸"密切关联,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西汉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并使中央集权的"嫡长子继承制"被打破,国本动摇,开启了西汉中后期外戚专权的政治格局。汉昭帝时,公羊家眭弘提出"汉家尧后"思想,这无疑受到了汉武帝"尧母门"的影响。武帝视昭帝为尧,"汉家尧后"思想正源于此。"汉家尧后"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要用尧的火德代替汉武帝的土德,它使西汉中后期的政治史观产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岔曲是满族特有的曲艺形式,是清朝流行时间最长的俗曲,也是八旗子弟习汉文化的产物.岔曲从形成之日起,在学习汉文化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在岔曲的语言中保留的最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岔曲文本的分析,总结岔曲语言的民族特色并揭示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东游原上清明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最早出土的旧石器在庆阳地区的东北部华池县银坪乡赵家岔的柳树河畔,柱状黄土层位和砾石层位有一条高32米、东西长12米、南北宽5米的开挖面,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我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地点。早在1920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桑志华,利用传教之便,来到这里,雇用民佚大肆挖掘。挖出旧石器时代的黑色石英岩打制的石核一件,片石二件,这就是世界公认的我国最早出土的旧石器。建国后,庆阳地区博物馆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多次对赵家岔旧石器点和桑氏所盗掘的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旧石器点有很高  相似文献   

11.
格勒的记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西藏的路上经过格勒家乡时,他刚好出生。格勒的家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绒坝岔区昔色村,在他的记忆中,那里当时相当偏僻,从成都往西翻越“高万丈”的二郎山、折多山,经过800多公里,才能到达甘孜县城,再从县城到昔色村30多公里,过去格勒小时只能步行或骑马,现在有公路直通到家门。  相似文献   

12.
秦制、楚制与汉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制、楚制与汉制卜宪群《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云:“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干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司马迁立《秦楚之际月表》而不立《秦汉之际月表》,以及他把汉家之立归因于陈涉、项氏...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上旬,陕西省榆林市文管办征得了一合罕见的唐代墓志,该志1995年出土于横山县韩岔乡元盆洼村。在村中心有一高6~10米的土质小山包,传说此为将军墓,据当地群众称,他们在距地表8米深的墓口前取出了这合墓志,同时出土了彩绘瓶(质地不明)及彩绘漆盘,当时  相似文献   

14.
岔曲研究     
岔曲形成于清代中期,是具有满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俗曲之一种。文章主要对岔曲的形成、命名、兴起和发展、格律及演唱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岔曲曲词进行了分类和剖析。文章还对“八角鼓”这一概念,对八角鼓票房的建立、过排、走局等活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文章概括了岔曲的兴衰,及由岔曲影响而发展成的北京八角鼓艺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调今谭》是伊增埙编著的,研究北京八角鼓岔曲的学术著作。八角鼓岔曲兴起于清中叶,当年主要在军旅、宫廷、票房、茶馆、剧场中等演出,曾在北京盛极一时。北京八角鼓岔曲从满族八旗子弟的军旅凯歌,到宫廷的消遣艺术,到民间世俗的自娱,八角鼓岔曲逐渐地世俗化,逐渐地与汉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6.
姜氏庄园     
《文物》2016,(10)
正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5公里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是由陕北财主姜耀祖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其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庄园内砖、木、石三雕艺术讲究,体现了较高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史学思想与社会变动之间持续着一种互动。秦亡汉兴的历史巨变,促使了汉初史学"过秦"思潮的出现;汉家天子起于闾巷的特殊身份,以及光武中兴使得汉家天下失而复得,引起了汉代史家从神意角度对汉皇朝政权的合法性作出论证;汉代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扩大,使得汉代史学具有着浓厚的大一统观念;"汉盛于周"的历史定位,决定了汉代史学具有强烈的"宣汉"意识。  相似文献   

18.
绒坝岔姑娘     
1993年的夏天,我在四川甘孜县的一位藏族大妈家做客。一位身着黑色藏袍的妇女不停地为我们掺茶。并不时地对着我诡秘地笑笑,看样子她像有三十几岁了。大妈告诉我,她是一位远房的亲戚,住在绒坝岔——距北十多公里外的一个乡上。 我记起四年前曾经去过那里。 喝过了茶,大妈一家盛装让我照像,她的儿子和媳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10月9日~12日,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学科和西夏学学科科研人员赴陕西榆林地区考察。考察路线:米脂李自成行宫—米脂万佛洞—姜氏庄园—佳县山城与白云观—榆林红石峡—镇北台—神木—府谷古城—横山波罗古城等。9日,考察队来到位于无定河中游的米脂县,参观了李自成行宫、部分汉代画像石和万佛洞。之后,考察了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的姜氏庄园。这是陕北商  相似文献   

20.
满族与岔曲     
乾隆中叶北京的八旗子弟,汲取汉族弋腔曲调,首创歌功颂圣的岔曲。由于帝王提倡,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在宫廷府第传唱,盛极一时。道光时期岔曲从票房走向社会,自娱转为卖艺;杂曲俚语的滋养与古典诗的影响交汇,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光绪初年,岔曲与牌子曲进一步结合,衍生出长于叙事的单弦牌子曲,岔曲的创造、发展,是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化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