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崇东 《文献》1999,(1):136-143
应劭,字仲远(《汉官仪》作"仲瑗"①),东汉汝南安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司隶校尉应奉之子.据《后汉书》应劭本传记载:"(劭)少笃学,博览多闻.灵帝时举孝廉,辟车骑将军何苗掾."②后又担任过泰山太守,事袁绍,官军谋校尉.其一生撰有《驳议》、《汉官礼仪故事》、《状人纪》、《中汉辑序》、《风俗通》、《汉仪》等,"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并集解了《汉书》.  相似文献   

2.
自汉桓以降,注《汉书》者不下数十家,其中唐代颜师古作《汉书注》,博采众说,匡谬补阙,号为班氏功臣。清代王先谦为《汉书补注》旁搜远绍,采摭剪裁,近于完备。近人又有杨树达《汉书窥管》、吴恂《汉书注商》、陈直《汉书新证》等,亦各有新义。然《汉书》蕴义宏深,文词古奥,旧注成绩卓著,亦间有疏略之处。愚于研读旧注之余,不揣浅陋,试为《<汉书>旧注辨证》,今摘取数例,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班书问世,为之作注者众矣.唐代颜师古注,乃集大成者,号为班氏功臣.颜注以降,补注、考辨者亦不下数十家.然批览之间,复有可商者,今掇取十数例,勒成一篇,目为“《汉书》旧注辨正”.一管之见,容或失当,博学通识,有以垂教,是所望也.一、儿子《高五王传》:“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检索、分析前人对颜师古《汉书注》的众多研究著述,分音系、声训、文字训诂和整体研究四部分进行详尽的综论,肯定已有的成绩,指出材料基础研究严重不足所导致的弊病,强调这类音义研究必须仔细辨析同质与异质材料,必须音义互联,并将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穷尽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唐初颜师古注《汉书》征引诸多《说文解字》的解说,或明引或暗引。本文重点研读了《汉书》颜师古注中明引许慎《说文解字》的28条文例,管窥颜师古在古书注解时对《说文解字》的使用。一方面印证《说文解字》在唐初古书注解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显示了颜师古尊崇《说文解字》但不迷信于此的严谨治学态度。另一方面,研究古籍注疏中所引《说文解字》有助于完善《说文解字》版本、恢复《说文解字》原貌。  相似文献   

6.
《汉书新注》是近年出现的较新较好搜集资料较全的《汉书》全注本,本文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于通假的注释问题提出来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以来,对颜师古《汉书注》的研究突破了前人仅注重刊谬补缺的局限,从语言字角度对颜注的音韵、训诂等方面都作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班固的《汉书》“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汉魏六朝时期,《汉书》注释之作迭出,而这些著作后来都散佚了。《汉书》注家众多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汉书》撰成伊始,便称难读,《后汉书》卷八十四《班昭传》说:“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孙登传》说:“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所以它行世不及百年,到了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就有服虔、应劭等人替它作了音义。魏、晋、南北朝作《汉…  相似文献   

9.
王鑫义 《史学月刊》2007,(3):114-120
颜师古撰《汉书注》曾取义于颜游秦《汉书决疑》。然而,颜师古却没有将《汉书决疑》列入参考书目,撰书中亦未称引。其学术失范行为受到了清代学者的严厉批评,但迄今学者未曾就《汉书决疑》佚文与《汉书注》进行全面的比义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汉书决疑》的19条佚文与《汉书注》的相关注文作逐条比义,可以发现颜游秦的15条注文被颜师古完全采纳或基本采纳,占今所能见颜游秦佚文的近80%,故后人谓师古注尝窃采游秦义为不诬。但瑕不掩瑜,师古注比游秦《决疑》丰富得多,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汉书》注本。  相似文献   

10.
《汉书》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考校训释为主的传统《汉书》研究文字训诂,语意注释,史实考订及异文校勘工作是传统《汉书》研究的大宗,成就相当突出。《汉书》文词简奥,好用古字,问世之时读者已感阅读困难,而且古人著书多有微旨,需经口授言传才能为人所知,所以,最早的《汉书》研究,就由班昭的训解揭开序幕。《后汉书·营世叔妻(班昭)传》记载:“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这是《汉书》研究的最早记录。这种经师授受式的口耳相传之学大概一直延续到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史上,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在倍受后人推崇的同时,也为部分学者所深相诟病。人们不断发现某些题为"师古曰"的《汉书》注文,实际上是其他《汉书》注家的成果,从而据此认定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抄袭"他人注解。对此,指责者颇多,而证之最详,持之最力者,当为杨明照先生,其著有《汉书颜注发覆》一文。但批评颜师古"抄袭"的学者多忽视了颜注《汉书》在经历唐代长期手抄流传,及宋代以来屡经校订、刊刻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在当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汉书》校勘记中便收集到不少误改、误衍"师古曰"的注文,并据此推测被后人指责为"抄袭"的《汉书》颜师古注文,很可能多是后人不断增补、改写的结果,颜师古似不当为此种"抄袭"负责。  相似文献   

12.
一、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大一统皇朝,《汉书》是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所谓大一统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统治;二是指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大一统政权的出现有它的历史进步性。它可以为人民生活的安定提供较好的环境。它可以更好发挥政权的管理职能,协调经济和生产事业,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及道路交通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它也可以更好地协调民族关系,通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发展,由发展的不平衡达到相对平衡,共同把祖国历史推向前进。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种进步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统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公羊学派大力阐发大一统之义后,一统更成了封建政治的首要问题。割据政权把一统作为最高追求目标,统一皇  相似文献   

13.
《汉书》尊《周易》为五经之首,并以其为创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又阐发其阴阳变易学说,提出了一个元气论的宇宙生成理论;《汉书》推崇天人谐调论,表现了一种“顺天应人的圣人史观”;班固以“致命遂志”为其价值理想,欲以文章扬名于后世,没世而不朽。  相似文献   

14.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冬十月“还,同黄帝于桥山”。注引应劭曰:“在上郡,周阳县有黄帝冢。”(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89页) “周阳县”,误。应为阳周县。《汉书·地理志》载:“上郡,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武帝元封元年”:“上乃还,祭黄帝冢桥山。”注引应劭曰:“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可知武帝所祠黄帝冢在上郡阳周县桥山。应注本为“阳周县”,不误。而点校本误为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晚年重用江充治“巫蛊”。《汉书》卷四十五《江充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充出,逢馆陶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官。上面记述,令人生疑。馆陶公主是文帝与窦后所生之女,她是景帝的胞姊。《汉书·外戚传》记:“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又曰:“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史记·孝景本纪》亦云:“帝以孝惠七年生。”与《汉书》说同。刘嫖下嫁堂邑侯陈午,生女陈阿娇,为武帝第一个皇后,故馆陶公主亦是武帝之岳母。  相似文献   

16.
《汉书》正误一则刘德增《汉书》卷99《王莽传中》载:"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监位上大夫,各主五郡。"这段文字有矛盾:王莽分全国为九州。"州从《禹贡》为九。"(《汉书》卷99《王莽传中》)九州之内,有"百二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1962年版点校本12册《汉书》中的《韩彭英卢吴传》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越众万余人无所属。齐王田荣叛项王,汉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这段记载“汉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一句中的“汉”字明显为衍文,当删。实际上授于彭越将军印的是齐王田荣而非汉王刘邦。谨按《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彭越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4,(4)
<正>《史记》百三十篇,不尽为司马迁原书,这是大众知道的。《汉书》百篇,其实亦不尽为班固原书。《后汉书》及《史通》都曾言及: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后汉书·曹世叔妻传》马融兄续,博晓古今,同郡班固著《汉书》,缺其七表及《天文志》,有录无书,续尽踵而成之。——袁宏《后汉纪》卷十九固后坐窦氏事,卒于洛阳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其妹曹大家博学能  相似文献   

19.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 “涅阳严侯吕腾,以骑士汉三年从出关,以郎中共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六世,元康四年,腾玄孙之子涅阳不更忠诏复象。此言“涅阳侯吕腾”,而《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谓:“涅阳侯吕腾”。考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载“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腾、杨武各得一体。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腾为涅阳侯”。此也谓“吕  相似文献   

20.
《汉纪》是大家熟知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隋书·经籍志》说它“言约而事详,辩论多美。”唐人试士以这部书与《史记》《汉书》为一科。但清代的王鸣盛却说《汉纪》“专取《班书》,别加铨次论断之,而《班书》外未尝有所增益。"(《十七史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