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 Six dynasties, the clans of the scholar-official stratum not only occupied a dominant place in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As a succession of northern minorities entered the Central Plains, foreign culture became widespread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ulture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Thanks to the scholar-official clans who shouldered the burden of preserving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able to persist through the ages to become an “unbroken” civilization. These clans can be categorized in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territorial origin: “Clans of the Wu Area” which developed in Jiangnan after the Han dynasty; “Immigrant Clans” which moved to Jiangnan from the north during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ensuing dynasties, these being referred to jointly as “the Southern Clans”; and “the Northern Clans,” being those clans that remained in their homelands (Shandong and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during the period of ethno-national amalgamation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ough these clans had variou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root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ancestry, their clan learning had a common core, i.e.,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nfucian rites as established in the Han dynasty. This formed the basi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an with other cultures, making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2.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中,由于破散词语、文字释读不当、句子断限错误、语义层次不清等原因造成标点方面不少错误,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订正。  相似文献   

3.
六朝染织业在沿袭两汉旧制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各类锦绣绫罗层出不穷,其质量与产量都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六朝纺织业发展水平的考察,对六朝的经济和文化面貌作了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吉春阳 《东南文化》2000,(9):115-118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六朝是中国人物画由汉代粗放简略的画风转向精致工整画风的时期,其内部也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蕴含了一一个整体性演变过程,显示出人物画风格成熟过程中诸多样式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长期处于极不对称的单向交流状态.1879年戈鲲化应聘出任哈佛汉语言文学教职之举,才最终打破了这种极不对称的单向交流局面,正式开启了中美跨文化双向交流的进程.戈鲲化以他诗人特有的气质,以诗歌、梅花笺等为载体,在美国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尊敬,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而且也使美国精英人士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到在中国人身上,在中国文化里边,也有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六朝武昌城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区中部,长江南岸。2000年,为配合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我们对古城遗址的南城垣进行了首次发掘,同时发掘清理北宋墓葬10座,六朝早期古水井1座。通过此次发掘,弄清了城墙的结构和建筑方法。墓葬中出土了陶瓷器、铜器、银器和铜钱30余件(枚);古水井中出土遗物丰富,以陶瓷器为主,数量达100多件。古墓葬和古水井的发现,为了解研究六朝武昌城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六朝瓷器在百济的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性质,从客观数量上看,不只是“职贡答礼”的结果,而且可能具有一种贸易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李永胜 《安徽史学》2007,(2):54-60,36
1902年中葡交涉过程中,葡方先后提出扩大澳门界址、在澳门及周围各岛范围内任建工程并协助缉私、修造广澳铁路等项要求,并以承认中外新定税则和协助清政府在澳门征税缉私作为交换条件.中方对葡方企图扩大统治区域等严重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给以坚决抵制,使葡方的主要目标不能实现;但为了取得葡方承认新定税则和协助中方征税缉私的目的,在修造广澳铁路问题上对葡方做出一定让步.  相似文献   

9.
Focused on the Hunan and Hubei area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discussion on the relief services for the ag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quota and object of the aged who needs to be relieved, the constructional scale of the relief houses and the operation patterns of the institutions, it reveals th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the polic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philanthropy and the limit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 3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的商业和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义 《史学月刊》2001,(5):110-115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淮河流域商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在各个战争间歇阶段,尤其自进入南北朝时期以后,南北政权统治区内的商业又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南北双方间还存在着边境互市和以流域为中介地的聘访换货的贸易关系。商品交换媒介是谷帛、钱币并用。从总体上看,军事、政治成分重于经济是这一时期淮河流域城市的突出特点,但自进入南北朝时期以后,淮河流域城市的经济成分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与空间是解读考古材料的基本概念,在魏晋南北朝考古研究中更有其特殊的内涵,如在墓葬的断代与分期、区域文化因素的分析、遗存属性探讨等方面,时空背景是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也是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新近出版的《鄂城六朝墓》报告不仅充实了魏晋南北朝考古材料,而且对于魏晋南北朝考古研究中的时间与空间两个基本概念,也带来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南北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致是以淮河为分界的。本文从气候、农作类型、九州四渎和分裂时期南北对峙等4个方面,论证淮河在中国古代为南北方分界的地位。认为:淮河南北气候的不同,奠定了南北差异的自然地理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农作类型的不同,为南北人文差异提供了物质条件。淮河在九州中的分界特征,对秦以后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淮河在四渎中自然标识特征的突出,使其更有资格成为南北的分界线。同时,在分裂时期的南北对峙局面出现时,淮河多为分界线或准分界线。以上多种因素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了淮河的分界地位,这对关于中国古代大一统疆域的考察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碧霞元君由汉唐泰山玉女这一文学意象发展而来,宋元时期在道教的逐步吸纳和国家认同的共同推动下,其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的转变。明清时期碧霞元君不仅多次得到帝王致祭、赐额,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其信仰也从泰山一隅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庙宇亦由山东等地向全国近20个省区扩展,形成了不同的核心、扩展、边缘区。碧霞元君信仰地域的扩展,与“岳镇海渎”之祭及朝廷推崇;其神职及信奉民众均多;流动官员、士商、移民的传播及道教的推动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东晋“荆扬之争”,不仅是门阀政治发展的结果,更是东晋守国实施“中间地带”战略的结果。南朝从刘宋开始为了加强皇权,派宗王出镇荆州,限制、分割荆州,以削弱荆州实力。但同时不得不大力强化雍州,以适应新的“中间地带”战略的需要。因此,随着荆扬之争的解决,雍荆之争或雍扬之争又出现。这表明方镇与中央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地带”的军事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5.
六朝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除了在学术思想、文艺和科技等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外,教育和藏书的发展也令人瞩目。本文旨在探索建康教育和藏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造就人才、繁荣学术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秉忠为有元一代名臣,有《藏春乐府》词传世。唐圭璋先生主编《全金元词》收录其作 81 首。其中有不少错讹之处。另据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补录其佚词一首。  相似文献   

17.
Miho、青州和史君墓围屏石榻或石椁上直接表现丧葬仪式的图像,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和死亡观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和图像资料。结合粟特故地、丝绸之路及其它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资料与中外历史、宗教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入华粟特人死亡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犬视尸毒到事死如生;从善恶二元观到钦瓦特桥审判;圣火与善神崇拜;灵魂不死与天国享乐。  相似文献   

18.
张瑞龙 《清史研究》2020,118(2):73-91
恩诏广额是明清科举考试中因皇帝特恩增加录取的一次性扩招名额。与生员学额和乡会试中额等逐渐成型的定额不同,恩诏广额是介于成型制度、习惯性规则和统治者的自由裁量之间的问题,显示了君主制与科举制的互动。本文旨在考察明清恩诏科举广额制度的原委及其具体实施和调整状况,以及背后因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恩诏广额的常例、定额和类型,探究明清两朝恩诏科举广额制度的异同与演变,以为进一步探讨明清科举制度的源流递嬗和明清政治异同,提供一特殊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区际粮食流通的三次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50多年间,粮食流通经历了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到北出南进乃至南北同出三次历史性变化。通过对这一过程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次重大的历史变化既是中国区域经济在市场化主导下非均衡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调整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藏书异军突起,非常兴旺,藏书家人数众多,藏书量前所未有,藏书活动内容丰富,学术成果异彩纷呈,逐渐形成了私家藏书文化,它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宽松、学术繁荣和佣书业发达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