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刚 《民俗研究》2020,(5):5-12
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研究中,以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1997年《"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为核心的事件史梳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相较于前者,既有研究对《"代表作"计划》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关注仍显不足,对其与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也相对滞后。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进史的全面抽绎而言,将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纳入过程性分析,并从特定的历史脉络出发进行系统性阐释,或可有助于学界进一步建构对于国际文化政策演进基本过程的多向度认知。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阐述了从<汉书·艺文志>,经过<隋书·经籍志>,直到<四库全书总目>等历代目录学著作当中子部图书的分类状况的变化,并剖析了这种变化背后的文化学术背景.本文将子部图书的类目分为四种情况加以分析一、消失了的类目,二、增加的类目,三、经过移动或合并的类目,四、未移动和合并但也发生了变化的类目.从目录学的视角宏观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子部学术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何仲山 《百年潮》2002,(10):32-35
毛泽东认为,在朝鲜停战后没有及时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是不妥的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二十九军中的3个加强团近万人,猛攻金门西北角古宁头阵地,顺利登陆,夺得古宁滩头阵地.在未巩固滩头阵地之前就分两路向蒋军纵深猛插,击溃防守金门的李良荣兵团.  相似文献   

4.
在新史学思想主导下,吴晗致力于一种社会的、民众的新明史研究,重新选择传统政治史的问题和研究路径,开创了以明史为中心、元明清一线贯通的研究模式。吴晗最具创造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明代政治、军事、社会史方面。他不仅在这些方面开拓出对于明史研究的展开有着重要意义的新课题,而且对这些新课题进行了具有深度的研究,得到了后来学者的广泛认同。20世纪50年代,吴晗由学者变为社会教育家,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普及,形成了一套关于历史通俗化和历史普及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积极倡导者,为史学和社会结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中共长葛市委、长葛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中共长葛市委宣传部承办的葛天氏与上古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分别在郑州市和长葛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河南等省市的高校、科研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围绕“葛天氏与上古文明”这一主题,就葛天氏传说与葛姓源流、葛天氏的发明与贡献、葛天氏族属与葛国地望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许斌 《神州》2013,(7):186-186
电力企业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两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本文在说明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的同时,也阐述了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中,管理者应当结合电力行业的自身特点,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素质得以提升,以优化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的竞争能力。这就是现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信誉 :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意义》一文缺乏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规范。从事跨学科的学术研究 ,首先必须掌握所跨学科的基本常识 ,正确理解其基本理论 ;其次 ,利用所跨学科研究资料时应如实反映 ,准确理解 ,尤其是引用外文资料 ,更要认真阅读 ,客观引用 ;第三 ,跨学科研究要遵守一般的学术规范 ,经得起学术检验。  相似文献   

8.
《沧桑》2013,(5):221-221
钱道本在《浙江方志》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长久以来,人们通常把官修志书的编纂仅视作一种政府行为,修志目的也往往以支撑官员施政为主。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志书编纂具有相当的学术含量,若转换视角,把它放置在学术的背景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周成仓 《攀登》2006,25(3):101-103
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分离的规律,阐述了以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为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概念的提出早在1980年代末,木霁弘、徐涌涛、李林等人在中甸地区做方言调查时,在一个抗日战争时到过印度的马锅头带领下,了解到中甸的金沙江附近,有一条通往西藏的马帮走过的石路,石路上当时还残留着马蹄印。虽然此时几位年轻人最初的动机是做方言调查,但当他们将这条古道和铁索桥、藏族的饮茶习俗等因素联系起来后,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相继成立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一旦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启动 ,主战场将在河南。为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成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学术委员会。所长孙新民任主任 ,副所长秦文生、张志清为副主任 ,张志清兼任秘书长。成员有郝本性、杨育彬、杨肇清、曹桂岑、蔡全法、方燕明、赵清、袁广阔、宋国定、贾连敏。2 0 0 1年 9月 2 0日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学术委员会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 ,委员们对目…  相似文献   

12.
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成书于明治八年(1875),该书言简意赅,极具包容性和思想张力,被视为了解日本近代文化必读的经典。日本学界百余年间见仁见智的评价、研究历史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知识谱系。综述学界的百年阅读史,探寻争论焦点背后潜藏的种种隐喻,可为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相互联系,而又各有其不同发展道路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揭示出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也并不排斥各自发展道路上的差异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局限的社会内来创造这个历史”。①所以,在谈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时,“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②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文明社会中…  相似文献   

14.
15.
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周全明 《民俗研究》2022,(1):119-130
民间小戏是中国戏曲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小戏研究长期滞后于传统大戏研究。在以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文艺学领域,神话、故事、史诗研究巍巍壮观,民间小戏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民间小戏研究自民国以来经历了从文本层面的小戏转变为语境层面的小戏和生活实践层面的小戏的认知过程,形成了文本作品研究范式、文化语境研究范式和艺人实践研究范式。民间小戏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演进受到社会文化思潮、学科建设发展、代表性学术论著和研究方法应用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间小戏振兴及民间小戏研究提供了机遇,在乡村振兴的文化实践中,民间小戏的艺人实践研究范式仍然是民间小戏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是极为少见的。究其原因为,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基础作用,独特地理位置、封闭而又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其然;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和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对封闭、完整且一脉相承的文化是其内在动因;人口、土地开发和技术水平三者关系的协调是其前提;先进的农耕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其基础;文明中心随环境而变迁,保证了古代文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雪静 《世界遗产》2014,(10):92-95
得益于周围连绵的群山和高原的阻隔,四川盆地孕育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一片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先秦时期这里有一个名为“蜀”的古老王国。公元前316年,古蜀国被秦国征服,其后的文明进程也逐渐淹没于中原文明的洪流之中,有关先秦古蜀国的史料记载只言片语,仅留下语焉不详的远古传说。  相似文献   

20.
董正华 《世界历史》2007,1(1):17-27
韦伯、桑巴特和托尼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韦伯突出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兴起的意义,重视禁欲主义、勤奋、节俭等新教伦理;桑巴特强调个人对财富和享乐的追求,甚至认为资本主义产生于奢侈。但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的恶性发展和精神危机表示忧虑。托尼同样担忧资本主义活动中道德伦理的缺失,认为宗教冷淡和个人主义的发展会带来恶果。格林菲尔德以某种“集体意识形态”替代韦伯命题中的个体意识,反对用个人主义解释资本主义。但她以“英格兰民族主义”为资本主义兴起与持续发展动因的论述,既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兴起,也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