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常州诗派除了诗歌风格上的趋同外,在伦理道德上亦有相似之处,他们大多忠、孝、友、悌皆备,道德、文章俱佳。常州诗人的忠梗、迂憨在洪亮吉身上体现得尤为集中,堪称范式。对其进行个案研究,既可促进对洪亮吉及其诗歌与诗学理论的探讨,亦可促进对常州诗派的思考,同时对透析乾嘉士子心态,洞悉乾嘉士风与世风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鲍永军 《古今谈》2001,(1):17-18
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他是清乾嘉年间誉满全国的幕学家、刑名师爷,又是声名远扬的清官良吏,同时又是清代名学,在学术上卓有建树。洪亮吉评价其一生:“入幕为名流,服官为循吏,归里后又为醇儒”,“亦可为完人矣”。现代名学胡适盛赞:“汪辉祖这个人了不起”,陈垣、梁启超、吴晗等人对其学术成就亦颇推崇。  相似文献   

3.
正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号小石山人,河南偃师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举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进士,曾官山东博山县知县。武亿著有《群经义证》、《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授堂箚记》、《授堂文钞》、《授堂诗抄》等,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金石学家。  相似文献   

4.
王晓春 《南方文物》2013,(3):200-202
清代中期的书法,帖学和碑学并兴,书坛若粲然星空,一派繁荣景象。乾嘉时期的帖学书法,总体上从崇尚董其昌转向赵孟頫,并旁涉唐宋诸家,出现取资多方、风格丰富的局面。岭南帖学书法兴盛,其中冯敏昌、黎简、宋湘、吴荣光四人堪称翘楚,而宋湘又以其天资高迈而独立新标。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大部)人。廿二岁(1778年)考取秀才,卅七岁(1792年)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五年(1800年)主讲惠州"西湖书院";嘉庆十年(1805年)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十二年钦点丁卯科四川乡试正考官;嘉庆十三年(1808年)任戊辰贵州乡试正考官;后到嘉庆十八年  相似文献   

5.
希布察克部布鲁特为清朝布鲁特(柯尔克孜)诸部之重要一部。乾隆年间,该部之比阿奇木因为清军追剿大小和卓向导,被授为散秩大臣,后又被授为塔什密里克之阿奇木伯克,希布察克部则被允许于卡内游牧、居住。乾嘉年间,阿奇木及其所在的希布察克部在布鲁特诸部之中占有特殊地位。文章就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梳理,旨在阐明该部在乾嘉年间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清朝治理回疆过程中的典型角色。  相似文献   

6.
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嘉年间著名学者阮元是登上明代藏书楼天一阁的少数学者之一,他在整理天一阁藏书、研究天一阁历史、推广天一阁管理经验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天一阁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黄宾虹在徽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警吾 《江淮文史》2003,(1):120-138
潭渡黄氏,从东晋起,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渐次发展起来。到了清乾嘉年间,经济化及村落建设等方面,以当时的农村看,都达到了非常昌盛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原本玉篇残卷》等清代乾嘉学者未及见到的资料,对大徐本《说文解字》水 部“泓、滴、瀑、潦”等十个字在释文方面所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了补校。  相似文献   

9.
王鸣盛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学名家,所撰《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是清代乾嘉时期历史考证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研究王鸣盛的史学成就,在近3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粗略统计,1900—1978年的近80年间,只有陈垣、黄文相与柴德赓等老一辈学者所撰写的几篇文章论及王鸣盛的史学。1979年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与以往的研究局面相比,已有可喜的变化。从导读、评介到系统研究王鸣盛的史学思想,从分散论述到逐渐集中探讨具体问题,反映了研究逐步深入的趋势。对近30年间的王鸣盛史学研究作简要的评述,可供下一阶段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兴盛于乾嘉年间的清代儒学主流学派-汉学-尽管走上衰落的道路,但这种衰落并非直线性地下降,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曲折变化的过程。自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学依然是中国学坛人多势众、著述丰富、分布广泛的强势学派,居于学界“老大”的地位。晚清汉学家们秉承乾嘉宿儒治学传统,在经学、小学、音韵学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直驾乾嘉而上。晚清汉学因处于与乾嘉汉学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实”、“通”、“变”的历史特征,并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实现着自身的新旧更替。晚清汉学既沿袭了传统儒学的许多消极因素,也包含着其中的积极成分,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产生了复杂而多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洪亮吉的《比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伯义 《古籍研究》2001,(4):99-103,114
洪亮吉为清乾嘉时期著名学者。字君宜,号北江,江苏阳湖人。年轻时曾先后人安徽学政朱筠与陕西巡抚毕沅的幕府,为之校刊古书。乾隆五十五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上书议论朝政,触怒皇帝,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赦还后,就潜后治学,主讲泽川学院,直至弃世。洪氏博览群书,著述富赡,行世之作计有22种。以训诂而论,当首推《春秋左传诂》,广取东汉佚注以解释《左传》,对杜预注多所匡正。在其著作中,《比雅》虽然不能与《春秋左传诂》媲美,但其内容别具一格,在群雅中不可或缺。因此笔者拟从雅学角度稍加评说。  相似文献   

12.
开阳南贡茶,因清代乾隆年间曾作为皇家贡品而得名,乾嘉时期曾名噪一时。至今已有 200多年历史。后来由于贡茶不准民间贸易,加上咸同年间战火,南贡茶便由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3.
赵翼的自寿诗不仅丰富内容,而且功能多样,它为我们展示出诗人生命之旅、人生理想的样态以及曲折的心路历程。这类诗歌具有真实性、议论性、历史性与学术性等特点。赵翼对自寿诗的功能开拓甚广,而其特征的形成是诗人多重身份、卓荦个性以及乾嘉年间特殊的学术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审视赵翼的自寿诗,对于了解、把握自寿诗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皆有助益,同时这对寻绎乾嘉考据之风、常州地域诗风乃至赵翼人生经历与其诗歌风格之关系都将提供极佳"类"证。  相似文献   

14.
钱大昕与乾嘉考据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代学术发展的辉煌时期。自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学术大师力反明末空疏学风之弊,主张经世致用,提倡读书,强调证据,开启一代新的学风以来,经过一百余年的酝酿、发展,至乾嘉年间,以考据为特色的汉学风靡一时,学者以考证的方法从事研究,在扩大经学范围,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在史学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乾嘉考据史学。流风所披,各种历史考证著作层见迭出,诸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梁玉绳《史记志疑》,钱大昭《汉书辨疑》、《三国志辨疑》,杭世骏《三国志补注》,梁章钜《三国志旁证》,沈钦韩《两汉书疏证》,陈景云《两汉订误》,洪亮吉《四史发伏》,章宗源《隋书经籍  相似文献   

15.
《福建史志》2012,(5):47-47
梅林戏发源于泰宁县朱口镇梅林村。据考证.清乾嘉年间(1736—1820年)。梅林有位寡妇,家境富裕,为自己庆寿,请江浙来的徽班到家里演戏。连演数日。深得乡邻喜爱。后来.梅林周氏出资在乡里组班,聘徽班艺人传技。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向来重视武备,视整军讲武为军政要务.为利于战阵中克敌制胜,部分清军较早就装备了火枪等枪械.顺康年间,清军在抗击沙俄侵略的军事行动前后,已渐次加强了东北驻防八旗官兵的枪械装备,基本形成了满洲八旗官兵以习练弓马骑射为主,汉军八旗、鸟枪营等以操用鸟枪为主的格局.乾嘉道三朝时,应参战、捕猎等现实需要,东北旗籍官兵开始陆续破除固守弓马骑射观念,对操演施用鸟枪、抬枪等枪械兴趣浓厚.然而,乾嘉二朝皇帝仍以恪守祖宗遗训,谕令八旗官兵以习练弓马骑射技艺为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乾嘉时期不仅以朴实考经证史之成就彪炳史册,而且在思想上别创与宋明理学异趣的新义理学。从思想渊源看,乾嘉新义理与宋明理学旧义理之歧异可溯及儒学内部孟、荀的分野,主于心性的孟学为理学所奉,而隆礼重学的荀学则为乾嘉学人所尊。荀学与乾嘉新义理学在意义上的共契,实为乾嘉学人建构义理体系的内在根据。具体而言,在心性理论层面,乾嘉新义理学“达情遂欲”的心性论奠基于荀子自然人性论;在社会理论层面,乾嘉新义理学的“以礼代理”说多所取资于荀子隆礼思想;在知识论层面,乾嘉新义理学的“兴复古学”观遥契于荀子重学思想。作为继宋明理学之后的儒学理论新形态,乾嘉新义理学实为契接晚清会通汉宋潮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嘉年间学者王鸣盛的代表性著作《十七史商榷》不仅有着丰富的史学思想,其中所包含的目录学思想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王鸣盛及著作《十七史商榷》在目录学领域的地位。希望能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谭景玉 《民俗研究》2005,(1):105-114
鲁中地区北以小清河与鲁北平原为界,东沿潍沭河一线与鲁东丘陵接壤,南至尼山、蒙山一线,西以东平湖和南四湖与鲁西平原接壤,大致包括今淄博、济南、潍坊、泰安和临沂等的部分地区。笔者今见到康熙年间淄川蒲松龄编撰的《日用俗字》①和乾嘉年间临朐马益著编撰的《庄农日用杂字》②,二者都是用方言俗语记述鲁中地区农家日常生活的童蒙识字课本,其中涉及饮食习俗的内容颇多。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要代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文章通过对“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进行相关梳理和归纳,望能够为业界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