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883年8月8日,一名男婴降生在日本冈山县的一个武士家庭,他就是后来被视为魔鬼的日本情报员—土肥原贤二。当土肥原贤二降生的那一刻,也许他的父亲、日军陆军少佐土肥原良永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次子会最终走上冰冷的绞刑架……他是武士后裔,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他被中国人称为"土匪原",是皇姑屯事件、  相似文献   

2.
清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在云霄厅岳坑乡组织与清军作战,参战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是云霄历史上少有的,也是太平军入闽后与清兵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清廷共派了四名提督,七名总兵,七位副将、参将,出动兵马三万多人。太平军及其组织的乡民共有八千多.人参战。战斗历时三天,双方伤亡惨重,其中太平军及乡民死伤数千人。  相似文献   

3.
1894年11月11日,抗日名将聂士成指挥清军,凭依位于辽宁宽甸西北、距丹东市区约160公里的摩天岭天险,布置炮台、步兵战壕等防御工事,有效阻击了日军进攻,取得了摩天岭防御战的胜利,这也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取得的唯一胜利。  相似文献   

4.
国际     
<正>希腊:3500年前"狮鹫武士"墓考古学家在希腊西南海岸皮洛斯发现一座武士墓葬,年代约在公元前1500年,发掘出金戒指、珠宝和海豹皮等珍贵遗物。这名武士身边有一把青铜剑和一个有着狮鹫浮雕图案的象牙徽章随葬,而被称为"狮鹫武士"。他虽然是迈锡尼人,但陪葬品却呈现米诺斯文明的风格,也许可以揭示在迈锡尼文明统治下,米诺斯文化是如何从克里特岛扩散的。  相似文献   

5.
一太平天国时期,张树声在合肥地区统带一支团练与太平军、捻军顽抗,从一个诸生被提擢为候补同知。他所统带的团练,为李鸿章后来编练淮军奠定下基础。他也因此而发迹。张树声(1823—1884年)安徽合肥人。“县廪膳生”,1853年太平军进军皖北,捻军纷纷响应,他“奉钦差大臣周(天爵)、吕(贤基)示谕团练,并奉钦差办理团练刑部郎中李(文安)颁发章程,坚壁清野”,“除结团自保外”,还带练勇外出与太平军转战各地,配合清军攻陷含山、六安、英、霍、潜、太、无为等州县。1857年桐城清军溃败,次年太平军再次攻占庐州,皖北革命斗争又趋向高涨。张树声从地主阶级利益出发,“严申禁令,不准乡民从贼,先平肥西匪寨,继败捻酋张洛行于官亭,就周公山下坚筑堡寨,阻河为险……远近襁负来归,咸知其制寇有方,相依为命。”当时合肥  相似文献   

6.
正我今年88岁了,是河南新密大隗镇陈庄村人。因为家里穷,从小没上过一天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我刚刚14岁,为了躲避抓壮丁,父亲就托远房亲戚周子玉把我安排到洛阳军工被服厂当学徒。洛阳沦陷,不幸被抓就在我进厂当"学徒"两年后的1944年,日军围攻洛阳。当时被服厂有员工六七百人,因战事吃紧,厂长领着大部分工人疏散到后方(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援助中国抗H1944年11月29日,美国盟军飞机轰炸日军的天河机场,美日双方战机展开激烈的空战、美军一战机被击落,飞行员阿活(译音)跳伞落于沙河镇棠下乡山麓:阿活在山上的坟墓里躲了一天一夜,后来遇上砍柴的乡民潘留太。  相似文献   

8.
国破家亡这种事,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足够悲惨了.如果你还不幸是个皇族,那简直像上天下了一道符咒,注定了此后一生的痛苦折磨.明末清初的画僧石涛,就是这样不幸的宗室后代. 对身世讳莫如深 石涛本是明朝靖江王后裔,原名朱若极.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石涛长大了,也会是一代藩王.只可惜,他还是个幼童时,崇祯皇帝就被李自成逼得自尽了.眼看着皇帝没了,清军铁骑又被吴三桂引入关内,明朝各地的藩王争着要“延续国祚”.石涛的父亲、第十一代靖江王朱亨嘉手上没多少兵,却想争天下,给自己封了个“监国”.  相似文献   

9.
庙街炮舰交涉(又名尼港炮舰交涉),是本世纪20年代初,中俄、中日间发生的一起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外交争端。也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本事件在我国报刊书籍中绝少涉及。本文作者接触该项史料近15年,现特整理出来,一补史料空白。大井陆军大将的命令 1920年6月10日。 地处外黑龙江入海口北岸的庙街,战火刚刚停下,还是一片废墟。 伸向江中的突堤式码头上,停泊着四艘飘着五色旗的中国炮舰,码头上满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军人——根据日本西伯利亚派遣军总司令、陆军大将大并的命令,这四艘炮舰,已被日军扣留,庙街的中国领拄馆,业已被日军捣毁…  相似文献   

10.
1942年的一天,新加坡华人接到侵占日军的命令,要求即刻到惹兰勿刹体育场集中,接受检查。附近的华人都遵照执行了,他也磨蹭着来到体育场。日军开始挨个盘查。他见一个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被日军押上车,一会儿就装满了四五十辆。年轻  相似文献   

11.
日机轰炸下的西南联大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不久,日寇飞机即在中国各地狂轰滥炸,7月29、30两日,在天津的南开大学被炸,大部校舍被毁,1938年9月28日,日机首次轰炸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职工宿舍被炸,一军事教官和他的儿子被炸死,闻一多负伤,血流如注。1940年6月,日军压迫法国安南(今越南)当局封锁滇越铁路;9月日军侵入安南,日军飞机从河内起飞,轰炸昆明更加便捷,也更加频繁。给昆明造成巨大损失。1940年10月13日,日军27架飞机轰炸西南联大的师范学院及其办公处、教员宿舍、男生宿舍以及清华大学办事处,有工友二人被炸死。1941年8月14日,日…  相似文献   

12.
张瑞玑其人     
1908年初春,在陕西韩城当了近两年知县的张瑞玑,奉调将至兴平.正束装待发,听见一阵杂沓的脚步声,从外面进来十几个认识和不认识的乡民.为首的那位胸前捧着一双崭新的靴子.张瑞玑两只大眼睛疑惑地看着他们.捧靴子的那位说,乡民们感戴“张大老爷”两年来的恩德,专门赶制了这双新靴,务请“张大老爷”临走前穿上,把换下的旧靴留给他们作个纪念.张瑞玑拗不过眼前这些憨直忠恳的乡民,但他到底也不明白,乡民们将怎样搁存他这双靴子.到兴平不久,张瑞玑就听人说,他那双旧靴子已被陈列在韩城中心的鼓楼上,供人瞻仰,靴上标有“知县张瑞玑之遗靴”的字样.这一年,张瑞玑36岁.关于这段佳话,现存张瑞玑几百篇诗文中只字未提.但据其外孙王作霖先生的记述,80年代中期,他拜访过考古文物专家、陕西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贺梓诚先生,了解先外祖张瑞玑的生平事迹.贺老先生年近八十,韩城人,少年时他曾亲眼见过陈列在城中鼓楼上的张瑞玑“遗靴”.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空军抗战史研究在大陆史学界还甚少开展,发表的研究论文也较少。抗战初期,在中国军队各兵种之中,中国空军被日军称为是“最为出色”的。淞沪战役时,仅与日军交战3天(1937年8月14—16日),便击落敌机46架,使其海军航空兵中最精锐  相似文献   

14.
在日军从军作家中,有一位名气很大的“专业作家”——石川达三,他与火野苇平一样,都是日本文学“芥川奖”得主(早在1935年,他就以中篇小说《苍氓》获得了首届“芥川奖”),但是他的“战争文学”创作却一度被“打入冷宫”,迥异于火野苇平作品所受到的待遇。  相似文献   

15.
民国二十七年腊月初四,由于汉奸告密,山西怀仁县碗窑村王贵礼被日军杀害,这位抗日动员委员会成员年仅33岁。凶残的敌人将他曝尸于吴家窑村玉柱庙山,一位好心的羊倌偷偷为他收尸,却几被毒打致死。  相似文献   

16.
1940年5月28日,淮北上空乌云密布。这天,一位鲜花般的少女,在日军的屠刀下"凋谢"。她,就是抗日女英雄喻尊霞。一腔热血——活跃在青年抗敌协会喻尊霞,祖籍江西,早年随父亲流入淮北青阳镇(今属江苏泗洪)落户。其祖、父两代均以行医为业。1932年,喻尊霞年满12岁,就读于青阳镇小学。在学校里,她成绩拔尖,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不幸的是,她小学还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面对日益贫困的家庭,母亲不得不把她送到宿迁城里的姨娘家上学。1936年尊霞在宿城镇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安徽省怀远中学。  相似文献   

17.
假如投行业是个江湖,他就是黄药师"白武士"2009年8月,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再一次成为"热门人物",他介入重整东星航空事件。汪潮涌的出现,被媒体称为东星航空的"白武士"。  相似文献   

18.
北洋军阀吴佩孚(1874-1939年),在历史教科书中已被定性为反面人物,然而其人生历程却十分复杂,有时还带着一些传奇色彩。他是山东蓬莱人,本是一介书生,22岁考上秀才,但次年却因得罪家乡的官吏、豪绅而被革除功名并被通缉,通过科举考试飞黄腾达的梦想破灭了。他逃到北京生活无着,靠占卦算命来糊口,1898年在天津投军,从此披上戎装。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为抢夺我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发生战争,他被派任日方间谍,化装成肩挑小贩,冒险混入俄军地盘刺探情报,立了功;因敢作敢为而被北洋军阀头子曹锟看上,两年后当上了管带(营长)。此后积极投身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扩大“战果”,日军发动“细菌战”——利用细菌或病毒作武器,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种灭绝人性的作战方式。1941年11月4日,日军在湖南常德投放细菌,一时人心惶惶,如果不能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疫情,一位“西班牙医生”挺身而出,他就是肯德。转战中国的“西班牙斗士”肯德系奥地利人,1910年出生在维也纳。学医出身,当过医科大学的老师,做过医学试验,以内科见长,教学、临床,都是一把好手。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的反法西斯热情被点燃,1937年6月他到达西班牙,  相似文献   

20.
风中     
冬临近了。北风已呼啸起来,虽然没有夹杂着雪花, 却已经有了严冬的刺骨寒冷,街道两旁的树木孤零零地立着,光秃秃的枝桠也在风中瑟瑟发抖。街上行人稀少,一片死寂。他瑟缩在街道的角落中,却格外引人注目。一个瘦弱的年轻人,面前一个小摊子,摊子上都是些旧书报,发黄的纸张如同残弱的老人般也在风中颤抖,仿佛在向人诉说它们的不幸。我已不是第一次看到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