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林涛 《民俗研究》2002,(1):151-156
文身,古代又称黥、雕、镂、扎、刻、刺、点青、绣面、嫠肌、雕题等,就是在人体上绘画成或刻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文字.此种民俗事象在我国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刘敦愿先生考证,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文身现象①.文身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周代<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被发文身."唐以前,文身之俗主要流行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正如<礼记·王制>所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吴越民族文身像鳞虫,以图腾图像附着于身体之上,即代表图腾祖先的存在,赖此发生巫术的保护力,从而入水后不为蛟龙所害,即"越人习水,必镂身以避蛟龙之患"②.因文身习俗非出华夏,故当时被中原民族视为蛮夷陋俗.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刺字和文身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刺字和文身习俗朱瑞熙世界各国古代都有刺字和文身的习俗,有些国家还流传到现代。刺字和文身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即先在皮肤上写字或绘出图案,再用针依样点刺,最后涂以紫黑色植物液汁或其他色素,使之沉着于皮下组织,长期不褪。宋代继承前代的习俗,在大多数囚...  相似文献   

3.
文身在日本     
潘岳 《世界》2005,(9):65-67
长期以来,文身在日本一直是视为禁忌的东西,人们公开对文身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文身者在社交场合犹如老鼠过街似的,有一种见不得人的感觉,然而,近几年,随着文身热潮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日本也受到了这股文身潮流的冲击,人们开始渐渐容忍它的出现。对文身者持默认的态度已为大众所接受,文身者也可以谨慎地在日本社会露面了。  相似文献   

4.
黎族是海南岛的古老居民,保留有较多的文身资料。自本世纪20年代起已有不少中外学者对黎族文身做过调查、研究。现在黎族的文身及有关装饰艺术正趋于淡化。本文是根据1994年春笔者实地考察黎族妇女文身及有关装饰写成。一、文身文身是我国南方越人及其后裔的重要人身装饰,至今在黎族、傣族、克木人地区仍有保留,其中以黎族的文身最为丰富,各个支系又有各自的特点。(一)文身概说文身,古称绣面、雕题、湟面、纹面,黎族自称“横欧”、“打登”,当地汉族称“拍面”、“书面”远在汉代已有关于黎族文身的记录。东汉杨孚《异物志》:“儋…  相似文献   

5.
文身,我国古代称之为“扎青”。唐代起大街上就有人以刺文身为职业的,而且技术已相当娴熟,刺出的文身图案或者文字精细得犹如画、写上去一般。明代人在其《白话笑史》一书中,就说了一些唐代因文身而产生的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文身,我国古代称之为“扎青”。唐代起大街上就有人以刺文身为职业的,而且技术已相当娴熟,刺出的文身图案或者文字精细得犹如画、写上去一般。明代人在其《白话笑史》一书中,就说了一些唐代因文身而产生的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文身与墨齿傣族男子文身,女子染齿,此俗起源甚早,迄今仍在流行。《唐书:南蛮传》载:“云南徼外三千里,有文面濮,俗镂面,而以青涅之。”陆次云《峒奚纤志》载:“哀牢夷,其人有数种,有刺面者,曰绣面蛮;有刺足者,曰花脚蛮。……八百媳妇,刺花鸟于眉间以为饰。……木邦,其俗,男衣白文身,髡发载髭。”《皇朝职贡图》“南蛮(?)夷”条载:“又有髡者,曰光头(?)夷。盖习车里之俗,额上黥刺月牙,所谓雕题也。”这都是自汉唐以来,诸书中关于傣族文身的记载。傣族染齿,始见于唐樊绰《蛮书》:“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并在永昌,开南杂种类也,黑齿蛮以漆漆其齿。”今云南境内的傣族,男子文身之俗尚很普  相似文献   

8.
纵横南北纬二十几度的广大空间,与古文明同源的文身事件,实际上在东西世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意象。倘就中国古代而言,文身多被用作刑罚或士兵的标志,作为对身体的修饰却基本严令禁止……文身在中国,从未被主流社会所接纳的原因是什么?它为何在今天仍难以打破人们异样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黎族的文身是古越族的遗俗,始于千年前,而尚见于今,这残存的千年古风,至为重要。试说一二如下。 一、文身的起源 黎族传说,远古时,天灾地祸,海南岛仅遗一姊一弟(一说为母子)相依为命。日渐久长,而姊弟不可结婚,于是雷公使姊文面,俾弟不能识,遂而结婚,生殖繁衍了现在的黎族。所以黎族妇女婚前都要文面。 考察世界各文身民族的文身起源,多缘于图腾崇拜。“黎俗,男女周岁,即文其身;不然,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顾蚧《海槎(钅宋)录》)。图腾是氏族的标志,黎族文身以俾祖宗识,是为以涅文图腾记号,为加入图腾氏族形式的遗制。应该说,黎族文身最早是始于图腾崇拜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有人将文身称为“伤花”,因为这是伤害身体,展示美丽的极端艺术。文身文化在泰国已传承了数百年,融合了宗教,民俗和某些特殊象征,神秘色彩不言而喻。每年3月,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身图式——黎族和高山族文身图式及延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身文化是一种通过图式和附着文化蕴含来阐释民族历史、精神、制度、习俗和艺术累积的特殊文化现象。由于图式繁杂和难以确定历史流动在图式上的表现,研究者不仅对图式各持己见,而且不注重历史的流动和重叠以及它的多意性,形成随意阐释,毫无规则的现实。本文着重以黎族、高山族的文身为例,通过文身部位的迁延、文素与图式的关系、图式意蕴不定性的探讨,试图证明图式与部位、与文素、与意蕴,不但是流动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思考摸式:文身的千变万化、不确定性是无法用一种成因理论予以解释的。  相似文献   

12.
王歆瑶 《神州》2013,(4):202-202
黎族女性的文身,是这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习惯。它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黎族女性文身的背后,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有所隐喻的民族心理,它是黎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雯  王少石 《收藏家》2008,(9):37-38
绘身与文身是既古老而又时尚的人体装饰艺术。从广义上讲,人体装饰是人类的一种化装行为,但是绘身与文身并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化装与艺术化装。生活化装需要配合一些供人体穿戴、佩带的精美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可以脱离人体而存在。艺术化装以表演为目的,要服从于表演的内容,依附表演主体而存在,其独立的意义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4.
朱莉的选择     
她的背部有过一道著名的文身——knawyourrights,完成乳腺切除术的消息公布之后,这句话的意味似乎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5.
亦足披发 《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徒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山,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文身 黑齿 赢饰 《战国策·赵策》:“披发文身,错璧左衽,甄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冠秫缝,大吴之国也。”《左传》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 善舟 《淮南子·齐俗》:“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吕氏春秋·大贤贵因篇》:“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生而至,有舟也。” 嗜鱼盐 《风俗通义·佚文》:“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史记·贷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鱼,或火耕水耨……”。  相似文献   

16.
<正>"刺青"起源于原始社会,文身只是早期的叫法。《礼记·王制》中记载:"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意思是说古代东部沿海一  相似文献   

17.
作家毛利前不久做了重脸术,一共缝了40针,她在微博上说:“我的领悟是,运动酸痛1级,文身2级,生孩子5级,开双眼皮6级。”  相似文献   

18.
29岁的黄睿头顶亚麻色长发,脑后是今年才剪的短发,下巴挂着小拇指长的胡须,喉部、左右手臂分别刺着饕餮青铜器纹、越国玉器纹、城市图案、阴阳文“Neverever”的文身。走进湖北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湖美)壁画系学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古吴越民族的“断发文身”是作为该民族的标志而记载于史籍中的,这种“文身断发”的习俗,历来不但为区别民族归属,亦为研究古吴越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提供了佐证.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文化学中印第安“图腾”主义观念之介绍,“文身断发”遂有了新的解释,尤其是“文身”的研究作为图腾同样化似乎已成定论.但本人对这种“图腾”观念解释之目的和本质持有疑义,故不揣浅陋,提出自己一管之见.一 在中国的许多史籍笔记中,关于古吴越和百越民族的“文身断发”的记载,非常丰富.为了明晰起见,列举数条于下:(1)《左传·哀公七年》:“太伯端委,  相似文献   

20.
广西庆远府永顺正长官司设置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共十九任世袭长官,曾两次由中央政府派流官短期署理,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土归流,经历明、清两朝,短时间曾由南明永历帝、吴三桂伪周两个地方政权管辖,历时408年。对当地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89年8月,该长官司第一任长官邓文茂之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产生的背景据《庆远府志》载,明代的河池疆域还是“山高地瘠田寡人稀民多贫”,经济仍十分落后,社会极不太平。自唐代以来的中央政府只能对这些尚属化外文身之地的穷乡僻壤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