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人文荟萃,文风昌盛,有着领风气之先的光荣历史和文学传统。曾经,文学皖军在中国文坛上声名远扬。但是,近20年来,安徽原创文学创作水平徘徊不前,安徽作家群体在全国缺乏影响力。在这样的困境下,一份呼吁加大文学原创投入的提案恰逢其时。在时任安徽省政协主席王明方的领衔督办下,将支持文学原创纳入省级财政预算最终成为现实。本期,潘小平从一件原创文学提案说起,向我们讲述政协委员的履职故事。  相似文献   

2.
通过提案参政议政,推动党委、政府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协工作的职能和政协委员的职责。对社会进行新闻监督,是新闻记者的责任。提案参政与新闻监督相结合,可提高提案的办结率。  相似文献   

3.
《文史博览》2014,(11):34-34
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提案的形式把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党委和政府,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决策的参考或依据。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提案是谁提出的?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王玫 《区域治理》2022,(2):176-18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经济发展是根本,治理有效是基础.本文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困境,结合山西省S县典型村有效治理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产业振兴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挖掘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努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样本,全面开创产业兴旺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乡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点问题,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将"三农"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加快建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打造文旅品牌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本文试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其进行乡村文旅品牌建设的路径,进而提出结合网络新媒体技术拓展文旅信息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烜华 《风景名胜》2020,(3):0232-0232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提质乡村旅游始终是各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本文结合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构建乡村旅游生态产业链;挖掘地域文化,打造旅游记忆点;增加农民旅游经营技能,提升服务意识,全方位宣传品牌理念,组合推广的四条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对于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丽水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丽水人,笔者深感市政府建设大花园、,打造新引擎、树立新样板的决心。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结合工作和研究内容,笔者认为乡村的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乡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所以要实现当前乡村的三产融合发展,需要抓实乡村的特色产业,描绘乡村的文化蓝图,通过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陈龙 《旅游纵览》2022,(18):69-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本研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吴杖子村为例,深挖整合文旅资源,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产业新模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富民增收目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马先 《旅游纵览》2022,(24):98-100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能与农业发展进行融合,形成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增收创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在总结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建设开发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建设开发的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建设开发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乡村旅游建设开发的原则、面临挑战,提出提高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健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创建人才培养平台,助力乡村旅游建设;开发多元化的产品,强化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结合自身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四方面的具体路径,希望能为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晶  柳柚伊 《旅游纵览》2022,(13):86-88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从多角度分析了乡村微度假的发展,重点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微度假发展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构建多业态乡村产业、深入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建立健全环境治理制度、挖掘乡村微度假产品卖点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整合乡土各类旅游资源,对乡村微度假旅游行业进行全新升级,打造高品质的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满足人们从观光转向度假的旅游需求,从而增加乡村旅游收益,实现乡村旅游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乡村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是新时期乡村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实现要求。乡村体育旅游是多种产业在乡村发展的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业态。本文在明确乡村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基础上,分析陕西省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此为乡村体育旅游产业规划、项目运营提供参考,为实现乡村振兴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华 《旅游纵览》2023,(23):1-3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多元化创新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实践证明,广西乡村旅游多元化创新发展增加了地区收入、提供了就业岗位、塑造了美好的乡村形象,这也是当前诸多地区广泛实践和探索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多元化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文化为依托,打造发展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市场支持;打造发展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广西及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多元化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带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陕西省榆林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榆林乡村旅游要从政府、游客、企业和全局层面谋划,通过科学管理、创新产品、打造品牌、区域联动,加快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政协工作要实现务实性,需要在提案、调研、监督工作上围绕“实”字下工夫;政协工作要开创新局面,需要在制度上、机制上、方式上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6.
提案审查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机构,政协大会一结束。这个委员会的工作使命也就宣告结束了 在每年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是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协提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7.
晓文  昌峰 《丝绸之路》2011,(5):78-78
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大有在政协第十届陕西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将秦岭北麓打造为国际级旅游度假带积极建言献策。陕西拥有秦岭这座被誉为“中华民族父亲山”的伟大山脉,有着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号召“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乡村旅游需要开辟“旅游+教育”发展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立足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骆驼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形式、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等方面构建乡村“旅游+教育”实践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助推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转型,夯实乡村振兴成果,以特色乡村旅游引领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为例,根据地方志工作的职能,结合围头村的村情村史,从"融入史志元素,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地情资源,展现地方特色""发挥职能优势,助推乡村发展"等三个方面,助力围头村打造"战争与和平"和"两岸一家亲"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形成海峡文化交流品牌。探索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杨晓安 《旅游纵览》2022,(21):181-183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三农”领域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乡村振兴需要赋能,需要产业支撑,旅游产业因其耗能少、无污染、从业门槛低、回报周期短的特点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水南街道横山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挖掘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在资源,总结旅游产业的开发思路、具体策略等,研究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