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曾经有一个底线,那么,这个底线究竟是什么?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在朝鲜问题上中苏两国又有着怎样的共同立场?战争爆发后,为了促使中国直接派兵支援朝鲜,斯大林曾答应出动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军队,为何却在中国决心出兵朝鲜后出尔反尔,拒绝出动苏联空军公开入朝作战?围绕抗美援朝,中美、中苏、美苏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外交博弈?今年是抗美援朝60周年,本刊特选编了这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
“苏联空军参加过朝鲜战争没有?”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有关资料一直被苏联当局紧锁在保密室中。因此,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空军的飞行员究竟参加过抗美援朝空战没有?一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历史之谜。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92年,俄罗斯有关方面才对有关资料逐渐解密。  相似文献   

3.
<正>据曾在志愿军司令部做参谋工作的王亚志回忆:苏联空军参加朝鲜空战的一个原则是不能进入敌占区,以免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落入敌军手中,从而暴露苏联参战的行动,造成苏美直接的冲突,而且严禁任何飞机从苏联领土起飞投入作战。  相似文献   

4.
张新 《神州》2011,(4X):10-12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的空军相比,在飞机数量、机种性能、飞行员技术上都处于劣势。面对强大的美国空军,中国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之所以能够打出威风,靠的是年轻的空军具有较高的素质,掌握了高超技术战术水平,具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拥有性能先进的米格-15飞机,坚强有利的政治工作和苏联空军的直接帮助。这些都促使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战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同时谱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争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在朝鲜战争爆发50年后的今天,随着有关历史档案的解密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那场改变了战后远东格局的战争,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当年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从尘封多年的密档之中,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初战告捷银燕展翅斗“野马”  相似文献   

6.
卷入朝鲜战争的各方,就社会主义阵营而言,唱主角的最初是四处游说的金日成,随后是积极推动的斯大林,战争爆发(特别是美国参战)后则是毛泽东。在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研究中,中国出兵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术界,其疑点之多,争论之大,在历代战争史上鲜有他例。冷战结束20多年后,随着俄罗斯、中国档案的解密和公布,国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应该说,中国出兵朝鲜这一历史过程的脉络现在已经大体清楚。在这一基础上,研究者可以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为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阶段。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战争,后分别支持韩朝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在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人数超过18万人,损失了4位军级将领、7位师级干部和200多位团级指战员。4位军级将领分别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俄国历史档案的大量解密和公布,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已经逐步为各国研究者所了解。中国的参战,即抗美援朝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中美之间的战争。同时不能忘记,这也是自冷战爆发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第一次真正的军事较量。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进程中,特别是在历次战局转折的关键时刻,苏联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对中国出兵朝鲜以后,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学界同行。在关于朝鲜战争的俄国解密档案中,最大量的是莫斯科与北京和平壤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自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分 别投在广岛、长崎之后的半个多 世纪中,人类至少面临了12次核 危机,其中直接针对中国的就有5 次。 第一次:朝鲜危机 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 入朝参战。在中朝军队凌厉的攻 势面前,美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 "三八"线以南,美国部分高级官 员甚至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是苏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占领了我国的台湾,使得本已摇摇欲坠的蒋家小朝廷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但是蒋介石幻想从战争中获得更多利益,先是谋求“出兵”参战,因为美国主子不允许而作罢;继而又阻挠朝鲜停战和谈,也以失败而告终。别的问题插不上手,于是在即将停战的时候,蒋介石把目标转向了战俘。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俘虏大批美军的同时,也有数万志愿军战士被俘。蒋介石认识到,如果把这批战俘弄到台湾以补充国民党军,无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工业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人的"空中堡垒"炸得七零八落,两颗原子弹又抹去了日本两座大城市。到战争结束时,日本经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给了日本人一个"发财"的机会。作为朝鲜的近邻,日本很快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直接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5年,"特  相似文献   

12.
钱江 《文史春秋》2000,(4):49-53
在著名的越南奠边府战役中,中国高射炮兵有没有参战,一直是个历史之谜。本文作者采访了当年亲身投入奠边府战役的3位中国老高射炮兵史国强、原野和卢康民,他们的回忆给读者揭开了这个历史之谜。 停战后的秘密使命 1953年7月27日朝鲜时间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在“三八线”上的板门店签署。打了3年有余,谈判了两年多的朝鲜战争终于以战线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而告结束。 这天,在上甘岭地区承担防空任务的志愿军高射炮连连长史国强接到了晚间停战的指示,他命令连队的战士把所有的高射炮炮弹都搬到阵地上,要是美军的飞机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殖民利益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践踏,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浩劫.从军事角度来看,日俄双方在战争中均使用了新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场战争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参战的...  相似文献   

14.
这又应了那个名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按照中苏两国政府的协议,苏联空军曾先后派出十几个航空兵师来到中国,执行防空任务,并带领和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战争中,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不失时机地组织大批新建部队轮番担负作战任务,实现了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预期目的,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相似文献   

15.
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非交战方,在朝鲜战俘遣返谈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解密的相关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苏联在遣返朝鲜战俘问题上,不仅对中朝方面决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中朝之间的分歧具有调解作用.遣返战俘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讨论时,苏联是中朝在联合国舞台上有力的支持者.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对朝鲜战争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遣返战俘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遣返战俘问题的谈判中,苏联作为一种外部因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之行     
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才几个月爆发了朝鲜战争。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帝国主义者纠集了包括美国和南朝鲜在内的十六个国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公开干涉朝鲜内政.武装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7.
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取得了胜利. 朝鲜战争刚停战的第三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就发布了《恢复和重建平壤市的决定》,号召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共和国的首都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也做出了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决定.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迅即发出《关于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指示》,要求志愿军各部队积极参加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要像建设祖国一样地来帮助朝鲜人民建设朝鲜".  相似文献   

18.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军公开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我国边境。为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入朝参战。但我军落后的后勤供应很难适应这场现代化的战争,物资运输线成了美军轰炸的主要目标,其畅通与否,成为我军能否取胜的关键。为此,我方动员全军,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构筑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成为我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它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但毛泽东的出兵之路却充满荆棘。先是,斯大林不同意中国出兵,以致错过出兵的最佳时机;再是苏联空军"无法参加战斗",政府决策一波三折。毛泽东该如何取舍,最后面对不利条件又为何坚定出兵之路。搞清楚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朝鲜战争、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更好的了解冷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53年7月27日,中朝人民历经3年零1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迎来了朝鲜民主共和国的和平。 当时,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二师政治部文艺工作队的乐队当一名队员。我们师部就驻在朝鲜仁川附近的一个叫“上上里”的大山沟里。我们是1951年5月15日入朝参战的,算起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