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省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我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正式启动。江苏是拥有大运河的最早航段,又是运河流程最长的省份,运河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申遗”为契机,认真做好江苏境内的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申遗2004年九月在山东济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杭运河文化艺术节上,京杭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大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运河遗产保护” 4月10日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运河遗产保护”.为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提出新建议。2006年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争取2014年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意味着,凭借柳孜运河遗产点入选其中,成为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安徽淮北,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我于1996年8月任中共淮北市委常委、秘书长,2001年5月任中共淮北市委副书记,2003年1月任政协淮北市第七届委员会主席,2009年12月任淮北市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有幸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扬州市作为大运河申遗工程的牵头城市,在大运河申遗成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为地方政府探索如何发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我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遗产利用程度不高、相关机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和困难。博物馆作为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当前运河专题博物馆数量仍较少,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推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教育活动开发和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力度等途径,能够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而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大运河这一大型的、部分活态的新型文化遗产,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归根溯源都来自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主要包括与可持续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相对应的规划体系、与文化遗产自身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遗产本体保护与利用策略、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遗产管理和环境策略等。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集合了我国多年来积累的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实现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8.
2012年5~7月,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大运河(通济渠)泗县长沟镇邓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汇报如下:一、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正>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2012~2013年为了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进行了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目前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处遗址点。此次发掘中出土大量反映当时唐宋日常生活的瓷器、娱乐用具及陈设瓷器,其中包括一些钧釉瓷器。钧窑属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为宋代五大名窑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扬州运河三湾文化生态公园时指出:古运河还要重生,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全面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新指示精神内涵,对下一阶段指导江苏进一步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遗产的分布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位于旧时的黄、淮、运河交汇处,今淮安市区西侧的码头、杨庄一带。这个枢纽,作为大运河最重要的遗产点,横跨里运河、中运河、黄河故道、淮北盐河、洪泽湖区(含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等7条引河、窑河等),覆盖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其中又包含很多小的遗产"点"、遗产"线"。该枢纽从明万历六年(1578年)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前,一直是大运河沿线工程设施最多、遗产分布最广、国家投入  相似文献   

12.
刘庆柱 《纵横》2014,(8):18-22
在2014年6月22日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八年来我有幸见证了大运河申遗的经过,并且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小道系统属于国际上历史文化小道范畴,它是一种文化遗产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有效的公众参与系统。小道连接着公众和大运河文化,其发挥其功用的过程,本身就带着公众参与的性质,同时公众的广泛参与又能不断拓展遗产小道的功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小道的建设是基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而进行的一项积极的创新性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历史上,大运河集粮食运输、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功能于一身,是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其沿岸遍布的城镇、码头、仓库、船闸、桥梁、堤坝等各类遗存,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罕见的线性文化带,2014年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1797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后申遗时代对遗产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的探索,以大运河(宁波段)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通用指标为参照依据,以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为实践基础,通过对遗产本体、遗产价值及遗产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探索搭建了一套由3大功能模块、8项指标对象组成的总体框架,再具体衍生分化出若干具体监测分项,最后确定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内容与方法,以期为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的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晗  赵荣  郗桐笛 《人文地理》2013,28(3):70-73,19
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完全具备文化线路的基本要素,对于它的保护应建立在对其性质、价值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大运河在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和繁荣的程度不同,大运河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被视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可以被认为是大运河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阶段,也可被视为是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实现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安徽段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必须先开展资源调查,弄清家底,然后进行科学研究,并从整体上编制保护规划,努力延续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和原真性。同时,运河遗产保护还需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做好展示和阐释,鼓励沿线社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对2万多个网站、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了跟踪研究,梳理研判了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核心舆情信息10,210篇次。通过对核心舆情的系统分析,2018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的主要特点是:遗产地的展示利用工作、旅游与旅游管理和遗产保护管理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负面舆情较去年有所下降,人为破坏、游客活动和旅游管理是主要的负面话题;个别遗产地成为"网红",故宫、大运河相关的信息关注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相似文献   

20.
龚良 《东南文化》2021,(3):119-124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体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博物馆定位为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其展览以大运河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未来博物馆将发挥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大运河遗产价值、文化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贡献度,推动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特质的创新性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