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父万福华先生,字绍武,安徽合肥人.生于清同治四年闰五月二十八日(1865年7月20日).曾祖父年青时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四处奔波,很少顾家,太平军失败后,回乡教私塾避居.祖父10岁时,曾祖父去世,全靠曾祖母为人缝纫洗衣服维持生活.曾祖母白天劳累,夜晚督促祖父读书.他少年时就很富有民族革命意识,喜欢听老人给他讲洪(秀全)杨(秀清)遗事.年纪稍大,家里生活更加困难,被送往中药店习医药.学徒期间,白天要干很多杂活,没有时间学习,便偷空深夜自己阅书,不懂处记下,翌日请教他人.如是3年,进步很快,稍通医道之外,已能诗.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曾祖父范鸿仙,1882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北乡(今长丰县)一个贫苦农家。他于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划了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筹划参与了光复上海、安徽、江苏的活动。他被同盟会委派负责南京光复工作,只身赴清营说服新军第9镇(相当于师)统制徐绍桢(固卿)起义,组织江浙联军,  相似文献   

3.
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北京人。生于公元1912年7月26日,岁次壬子;卒于2005年6月30日,岁次乙酉。1周岁时,因父病逝,便随曾祖父和祖父生活。4岁即入私塾读书。10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先后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和办理丧事而衰败。12岁时,祖父的两位门生酬资仗义相助,才得以插班就读于汇文学校小学部。15岁(1926年)升入中学,但高中未毕业便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此期间及之后,曾先后随戴姜福(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随贾羲民(尔鲁)、吴镜汀、溥心畲、张大千、溥雪斋、齐白石学习中国绘画。为维持生计,曾教过家馆。1933年,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安排,任辅仁…  相似文献   

4.
刘半农先生小传杨扬刘半农先生本名复,字半农,号阿曲。曲庵。原籍江苏省江阴县,生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5月27日。卒于1934年(民国23年)7月14日。享年44岁。半农的祖父与曾祖父于清同治年间为率众抗击围城清兵而牺牲。祖母寡居,家境困难,靠勤于...  相似文献   

5.
我的曾祖父是辛亥武昌首义中著名的“三武”之一的张振武。虽然他已离汗我们89周年了,但他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仍铭记在我们心中。值此辛亥革命90周年,我结合父亲生前的回忆,将曾祖父的史料整理如下,以示怀念。 百忍世家 我的曾祖父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后改名振武,并以家乡竹山县名为号(竹山)。我们的祖籍是罗田县,大约在同治年间,曾祖父的曾祖父张世法来竹山经商。由于经营有方,逐渐富裕起来,遂置田产,购房屋,定居竹山。到曾祖父的父亲张儒镛时,因兵荒马乱,迁到离县城较远的北乡田沟(今茅塔区田沟村)。田沟确…  相似文献   

6.
《烈火金钢》一书自1958年出版以后,不胫而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于今已有47年。书中塑造的肖飞、史更新等抗日英雄形象为几代读者所喜爱。我的父亲刘流是该书的作者,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祭奠父亲的英灵。血气方刚少年志高刘流,1914年3月3日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县念祖村。原名刘其庚,祖上是读书人,家境较为富裕。1900年,冀中平原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我的曾祖父和祖父均参加了。义和团后来遭到了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镇压,曾祖父因为是当地运动的组织者而被抄家,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因此,父亲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7.
1896年10月11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九月初五),王若飞出生于贵州安顺北街一个号称“北城王”的家庭,取名运生,号继仁。王若飞对这个家庭有明确的看法,他说:“我于1896年生于贵州安顺城内一个地主家庭中。亲祖母早死,只在五岁前,我是九十多岁的曾祖父最宠爱的小孩。目曾祖父死后,祖母即将我父亲逐出。(偏爱其亲生的伯叔)。我母被留作磨房推磨与厨下烧饭工作。而我与妹妹则成了祖母伯叔每天拳打脚踢的东西。”1904年,黄齐生亲赴安顺,仗义将小外甥王若飞接到贵阳(随后也将母妹接来)。王若飞对舅父此举也一生铭记不忘,他说:“…  相似文献   

8.
曾祖父与祖父父亲多次讲过 ,他所以自幼对历史感兴趣 ,以至后来以史学教育和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与从小受到祖父援庵 (垣 )先生的熏陶教育有关。祖父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学者 ,又同曾祖父的培养有关。在介绍祖父对父亲的影响之前 ,有必要介绍曾祖父维启 (名满田 )公对祖父的影响。祖父于清光绪六年 (1880年 )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药材商人的家庭 ,创业者是高祖父海学(18 11— 1878年 ,名社松 )公。他于 19世纪上半叶以贩卖新会特产陈皮起家 ,后扩大为经营药材 ,在广州开设“松记”店。道光十七年 (183 7年 )改店名为“陈信义” ,店铺门联为…  相似文献   

9.
壬戌年(1922年)六月初十,爷爷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贫困的家庭,彼时正值民国年间,军阀混战,人民深受其害。为了生计,曾祖父跟很多人一样飘洋过海,到南洋当苦工,挣到钱寄回来。但爷爷的三叔滥赌贪玩,把曾祖父辛苦寄来的钱花个精光。于是,爷爷十来岁就跟他的姐姐一起挑起家庭重担,挑担卖水果、蔬菜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10.
马奕,武汉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1927年12月26日出生于东北辽阳(现鞍山市).马家是一大户,七代世传中医.马奕的重曾祖父叫马天和,是拉着骆驼到鞍山的.马家祖藉在西域,即现在的新疆、甘肃一带(哈萨克族),是西域的回回.  相似文献   

11.
史耀增 《民俗研究》2003,(1):203-205
安菊云,女,1935年农历九月八日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新池镇宋家庄。她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祖父安奠方,是县内有名的私塾先生。她的母亲史娉霄心灵手巧,精于女工。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对当地民间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她又有很好的悟性,各样技艺,一学就  相似文献   

12.
傅汝钧(1884年——1927年),字秉丞,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出生在山西省阳高县东井集镇小石庄村(1949年4月25日划归河北省阳原县管辖)一个官宦世家。祖先傅说为商王武丁的大臣,曾祖父傅珅为清朝道光年间正四品武官,其父科举及第在朝为官。傅汝钧幼年在本县读私塾、小学堂。1907年考入山西省太原陆军小学堂。1910年又考入北京清河第一  相似文献   

13.
戴昇 《江淮文史》2016,(4):120-127
正祖父戴锦荪,1905年出生于屯溪隆阜一个传统的商人家庭。曾祖父戴英是当地有名的徽商、实业家。13岁时,祖父生母病逝,曾祖父续娶汪氏,其生活境况急转直下。此后,他通过自己顽强的毅力、勤勉的奋斗,从一个盐商学徒,成长为新中国一名农业科研翘楚。他一生笃志农业科研,历经磨难仍百折不回。其个人生活、科研经历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颜楷于清光绪三年四月二十三日(1877年6月4日)生于四川省华阳县。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曾祖父、建威将军颜朝斌八十大寿,给他取了个小名“八十子”。他长大后,自号“拔室”,字雍耆。颜楷自幼好学不倦,聪颖过人,一直在父亲颜辑祜身边接受家庭教育。他14岁那年,已考上举人的父亲前往北京准备参加会试,带他随行,寓居京城从父执李稷勋...  相似文献   

15.
周榘良 《江淮文史》2005,(2):151-154
周馥是我的曾祖父,1904年至1906年曾任晚清两江总督。在任职期间,他和两所名学校都曾有过一段历史渊源,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正>早年失怙,寄居姨家郑天挺,1899年8月9日出生于北京,原名庆甡,字毅生,别号及时学人,祖籍福建长乐。郑天挺的曾祖父郑迋珪是清道光甲辰年(1844年)进士,担任过知县、同知等官职,还曾钦加知府衔,诰授朝议大夫等。他的父亲郑叔忱,字扆丹,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郑家祖孙进士,在当地一度传为佳话。郑叔忱曾经在翰林院任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做过顺天(今北京地区)府丞兼学政,庚子年(1900年)以后在奉天(今沈阳)做过学政,  相似文献   

17.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北京大学哲学系邓以蛰教授(已故)捐赠的龚自珍致其曾祖父邓传密的书信三封。这三封信对于研究龚自珍的思想和生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是,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的《龚自珍全集》中没有收入,而该书所附之《龚自珍佚著待访目》中也未著录。虽然,其中两封的部分内容曾在一九一五年七月十日出版的《甲寅》月刊第一卷第七号和一九三六年十  相似文献   

18.
熊廷弼传略     
熊廷弼(1569~1625年),字飞百,号芝冈,谥号襄愍公。原籍江西南昌,曾祖父熊首兴迁居江夏修贤里(今纸坊街),因此,熊廷弼籍贯是江夏纸坊。  相似文献   

19.
“恨不四烈士”,是1927年的春末我的曾祖父牟鸿勋为自己篆刻的一枚印章。说起这枚印章的来历,还要从辛亥首义三烈士说起。  相似文献   

20.
“恨不四烈士”,是1927年的春末我的曾祖父牟鸿勋为自己篆刻的一枚印章。说起这枚印章的来历,还要从辛亥首义三烈士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