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磊  高倩 《人文地理》2018,33(6):96-102
近年来,城市群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文献大多从人口维度对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缺乏多维视角,其结论的参考价值有限。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通过位序规模法则以及空间基尼系数,从人口与产业两方面对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人口呈多中心分布,产业呈单中心分布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均是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可运用人口引导产业流动,以推进多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琳  彭璨 《人文地理》2020,35(5):94-102
基于城市群城市间创新联系和创新差异水平的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2006—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协同创新水平整体逐渐提升,但强寡弱多的非均衡格局改变并不显著;空间上形成了以武汉、长沙为中心辐射邻近地区的协同创新高值区,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落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空间关联网络整体密度和效率提升较快,而三大子城市群城市间协同创新发展相对滞后;网络多中心在发育,逐渐由最初的双核主导发展为“3+5”多核心格局;随着创新内外环境的变化,网络内部四个凝聚子群不断重构,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和层次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流强度描述了城市对外联系的强弱。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三个省份的实证检验明显地揭示出城市流与城市中心性具有特别强的相关性。本文以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通过城市流强度的计算与结构的分析,从城市流视角探讨城市群发展演化机理,揭示出城市群空间结构由简单的单核心结构到复杂的多核心结构的演化过程。文章根据城市流大小和及其产业分布情况,分析了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的二、三产业城市流强度与结构,得出城市群整体的对外服务特征,并据此提出改善和提高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新投入在城市群内的空间格局是城市群内城市间创新功能分工的综合体现,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6 大城市群为样本,借用城市基尼系数和城市首位度方法,计算了其创新投入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并运用面板协整的方法分析了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与创新投入空间格局之间的均衡及因果关系。研究发现:①6 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创新资源配置属于单核结构模式,其余的城市群为"双中心"或"多中心"模式;②城市群整体技术创新绩效与创新投入空间格局的城市首位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③城市群技术创新绩效与城市首位度之间互为长期因果关系,但是从短期看,仅存在城市首位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结构优化及其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保平 《人文地理》2007,22(5):38-42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新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展极"。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已经形成了西部经济"发展极"的初始条件,成为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基本现状是:城市群总规模较小,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镇发展滞后。从目前提高竞争力和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来看,面临着完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时序结构的任务。在空间结构优化方面,要强化西安中心城市的作用,培育二级中心城市,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以西安为中心构筑四大城镇群。在功能结构完善方面,要强化城市群区的联系,进行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功能和性质的重新定位;从时序结构的完善来看,要以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目标,从近期、远期和远景三个方面安排时序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28个城镇为例,构建城镇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各城镇的中心性得分,评价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了1995年、2004年、2014年3个年份各城镇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借助GIS技术手段分析了城镇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格局,评价城镇等级体系演化特征;最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城镇经济空间联系和网络关系的演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逐渐形成,经济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由右江区单中心逐步发展到兴义市、右江区、文山市三中心,再到兴义市发展成为强中心,平果县与靖西市具备发展为滇黔桂次中心城镇的潜力;城镇间的经济联系总体较弱,区域整体网络密度低,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低等级城镇对高等级城镇的引力与高等级城镇对低等级城市的引力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城镇网络体系,经济联系紧密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之间及中心城市与经济强县之间;三角结构的外围经济联系密度明显较低,对于大多数城镇来说,尚不具备经济辐射能力,辐射效应极弱。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产业簇群理论、层域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依据。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簇群视角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构建了全球、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作者提出了思想观念创新、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培育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体结构及其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本质过程和直观表现是城市群体结构或城市群形态结构产生、发展到成熟完善的过程。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其基本型式和结构划分的思路,概括了四圈层空间结构模式,即核心首位城市带、城市组群发育带、城市个体分布带、城市群腹地带。分析了其结节性与均质性、网络性、功能性的特征,并对城市群体结构发展动力、阶段及特征加以理论概括。以城市群演化为基点,对城市群体形态结构、类型和演化规律予以阐述,归纳出城市群体结构和城市群形态类型演化的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交通路网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的分形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清  陈彦光 《人文地理》2019,34(4):115-125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交通网络结构对提升城市群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本文基于1995-2030年多源交通路网数据,运用分形思想,研究京津冀以城市群为节点体系的交通路网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京津冀高等级路网仍有一定扩展潜力,交通网络整体等级结构尚不稳定,未达到一种优化的分形递阶状态。②各级路网空间分布具有自仿射特征,但各向异性扩展强度正在逐渐减弱,城镇化和交通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正在促进各级路网逐渐向自相似的结构一体化方向演化。③交通路网空间结构演化与城镇用地结构不同步,可能与系统所处城镇化发展阶段有关。④高等级路网分维演化服从次数大于1的logistic模型,按照规划预期,各级路网空间发育将相继在2040年前后达到饱和;但按照规划设计高速公路建设将过度饱和,未来应及时调整规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6—2017年城市属性数据和2011—2017年信息流数据,测度成渝城市群城市内生、外生竞争力的耦合协调类型及其演化路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①城市内生竞争力呈波动上升趋势,由以成都为核心的单核心结构向“成都—重庆”双核心结构演变。②城市中心度升高,信息联系强度大幅度提升,城市外生竞争力显著增强。③城市内生、外生竞争力耦合协调度提升,耦合协调演化路径由轻度失调集聚型向低水平协调同步型、集聚型演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住宅市场的空间分异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至2009年区内住宅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西安市主城区住宅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并从城市规划视角对住宅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做以探究。结果认为:西安市主城区内住宅空间结构呈现出数量上向轴线和板块集聚、价格上向多核均衡演变的趋势。住宅空间结构的演变受城市规划的空间战略、产业布局、交通建设和设施配套等影响较大。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引导住宅结构逐步优化,使之从单一极化结构向多极多层次的网络化均衡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矿业城市生命周期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矿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生命周期判定的基础上,选取石油城市大庆、有色金属城市金昌、煤炭城市大同等典型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梳理矿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重点研究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有序化演进的一般规律。文章认为矿业城市经历"矿业经济-新型制造业-综合性"的完整发展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对应整体演进过程也呈现出"矿业经济的点状离散-新型制造业的分区极化-综合性城市的多组团圈层"的阶段性特征。在矿业经济时期内部又呈现"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转型期",且对应不同阶段在城市人口、职能、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呈现不同的特点。矿业城市空间演进整体上体现出"矿业经济是空间发展的初期主导,空间结构随城市职能的升级而演变,空间作用呈现集聚与分散的交替"的有序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的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客运量、货运量的总体变化特点。根据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客运量与货运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所占的比重,选取了1980、1985、1990、1995、1998五个时间段,分析客运量与货运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5.
魏冶  修春亮  王绮 《人文地理》2014,29(3):83-88
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借鉴国际著名团队POLYNET的研究经验并加以改良,进行了空间联系视角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分析。分别从人口密度分布、就业-居住空间联系网络与企业空间组织网络三个维度来识别沈阳市的人口中心、就业中心与产业中心,综合分析这些"中心"得出四点结论:①城市核心区就业与居住中心构成十字交叉的内循环结构;②浑南新区次中心特征颇具雏形;③外围人口中心、就业中心与产业中心错位发展;④沈阳市呈现不均衡的多中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街道尺度的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南京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数据,通过街道和圈层双尺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差异、空间差异以及空间相关性,探讨南京市街道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热点区演化分析了街道老年人口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近10年南京市街道老龄化系数总体上呈现"跨越式"圈层蔓延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老年人口成长阶段的街道由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交界地带转变为向主城区蔓延的趋势,轻度老龄化的街道分布在中心城区,中度老龄化阶段的街道集中分布在主城区和郊区,重度老龄化阶段的街道以郊区为主。②街道老年人口密度类型为密集区,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中心城区,郊区次之,主城区内密度最低。③南京市街道人口老龄化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人口老龄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增大,集聚效应减弱,空间上的发展渐趋不均衡。热点区分布呈现"冷-次冷-次热-热"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④从历史因素、人口生命周期、城市变迁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和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西方历史学、文学领域。直至20世纪末,叙事学开始转向空间领域研究形成空间叙事学,并被逐步应用到城乡规划中,尤其是城乡空间结构等领域。空间叙事学不仅关注城市发展中的物化要素,更加注重物化要素所代表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等非物化要素的深入挖掘,是探究场所本体与场所精神的重要研究思路。本文从空间叙事学出发,基于GIS平台运用核密度及K函数对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沈阳旧城区人工叙事要素和人文事件叙事要素进行点模式量化分析,得出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的总体结构,以及叙事点核、叙事廊道、叙事簇群等叙事空间结构单元,指出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的动态发展性、功能多样性和历史传承性特点,探讨了叙事空间的经济驱动、自然要素、城市定位和交通发展四大演变机制。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叙事空间理论对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结果具有文化地理和城市地理双重属性,丰富了城市研究在该视角下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闻  马耀峰 《人文地理》2012,26(1):152-155,160
核心—边缘结构是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解释模型,本文从复杂系统理论和分形理论切入重新解构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动态过程和测度方法。以关天经济区为例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具有层次性、涌现性和分形的特征,演变过程分为核心集聚极化、边缘扩散溢出和空间动态平衡三个阶段;首位度、分形等方法能很好揭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关天经济区旅游空间属于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目前处于核心集聚极化阶段后期,溢出效应逐步显现,次级核心基本形成,空间结构与等级结构紧密耦合,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进引力模型并结合GIS 方法,分析2000 年以来南京都市圈县域尺度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探讨圈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结论如下:南京都市圈县市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强,南京主城与其它县市相互作用强度最高,其次为沿江各县市间、地级市主城区与其郊县间,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等所辖县市间出现了联系强度较高的网络,有一体化发展趋势;历年县市潜力值都由最高峰的南京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呈圈层式结构,在向外扩展过程中存在空间变异性,高潜力区沿江伸展,随着圈域内其它地区的发展,单一核心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最后总结都市圈发展过程,提出圈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交通、产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