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申报》市场在上海的初步形成(1872-187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继忠 《清史研究》2005,20(1):93-103
晚清《申报》市场在上海的初步形成(1872-1877)过程,是上海近代大众传媒早期发展的缩影。 上海城市化中的移民方式、租界的领事裁判权和西方人所办报刊是它的市场基础,其办报宗旨是以文化沟通功 能为本,并为社会正义代言;《申报》的传播特点表现为继承江南传统城市文化要素,立足上海同时涵概整个华 人社会;商贸信息和民间立场是《申报》的市场出发点,对杨月楼案和杨乃武案的报道使其深度融入上海社会。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4,(5)
<正>自1862年"千岁丸"首次上海之行,经由上海进入长江的航道便成为近代中日首选的海陆交通要道,由上海至四川的长江两岸,成为最常见的旅行行程。其中尤其以长江下游的江南旅行~②,成为停留人数与时日最多的观光区域。因而,学者、官员、商人、军人、浪人等各种层次的日本人旅行游记渐多,一种古老而新兴的文学传统正在加快流行,其中"江南意象"突出地放大。就我所见,到过江南并记录江南的相关游记作品有:幕末明治时期有曾根俊虎《清国漫游志》、纳富介次郎《上海杂记》、宇野哲人《支那文明记》、竹添进一郎《栈云峡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方志》2022,(2):F0002-F0002
《江南文明通鉴》旨在探索《通鉴》体例,既概括江南文明整体情况,梳理发展脉络,又突出人、事、物,提炼江南文明特点特色。《江南文明通鉴》所记载的江南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发展轨迹和历史具象能够为读者勾勒出江南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为江南文明进一步提神增韵,发扬光大;能够为决策者参考、阅读者借鉴,在推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4.
江南才子吕凤子,名钟浚,字凤痴、凤子,号凤先生,1886年7月7日诞生在江南古城丹阳的一个钱业世家。吕凤子自幼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他3岁始习书法,经著名书法家殷墨卿指点,坚持黎明即起苦练不已,不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这为他后来在书法上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他4岁入塾启蒙,7岁学唐诗,11岁读完《论语》、《尚书》、《毛诗》、《周礼》,无不烂熟于心。10岁那年,他开始学画,当时并未从师,或作景物写生,或依古诗词的意境作画,因兴趣很浓,又善领悟,画得蛮像样子。同时他又练拳习武,有意识地活动身心,强身健体。后来他为筹集办学经费,经常终…  相似文献   

5.
<正>苏剧是苏州的地方剧种,别名南词、对白南词、苏滩,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衍变而成,原是代言体戏文的素衣清唱。2006年,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江南是苏剧孕育发展的土壤关于江南的区域范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主要参考刘士林在《江南文化资源研究》[1]中的划分方法,取以明清太湖流域“八府一州”为核心区的江南区域概念。“八府一州”是指明清时期的苏州、  相似文献   

6.
一、《明史》卷161《况钟传附朱胜传》:朱胜“超迁江南左布政使”(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81页)。按:“江南”误。据《明史》之《职官志》及《地理志》云,明设十三布政司,其中无“江南”布政司。“江南”当作江西。《英宗实录》卷347天顺六年十二月壬午条云:朱胜知苏州,“几九载,擢江西布政使,赴任卒于道”。二、卷315《云南土司传·车里》:正统“六年,麓川宣慰思伦发叛,诏给车里信符、金牌,命合兵进剿”(第8157页)。按:正统六年,思伦发已死多时,不得如传所  相似文献   

7.
荷,也称莲。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草》中解释说:“其花菌萏,其实莲,其根藕。”把荷花称作菡萏,如今已显得很生冷,通俗些还是叫荷花、莲花,有时也涵盖了荷叶、莲叶,以及莲蓬、莲子、莲藕。古乐府《江南》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当然,头一个“莲”在这里是古意,专指“试烦春笋手, 聊为剥莲蓬”的莲,而不是孟浩然诗中的“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相似文献   

8.
民国《江南水利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江南,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地域概念。《江南水利志》中的“江南”,根据《江南水利志》叙例所言,“对江北而言”,指今天的上海和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河港纵横、水域广阔,有利于发展灌溉、航运和渔业,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但是因  相似文献   

9.
正真应了"仁者多寿"那句老话,华君武先生活了95岁。在长达80余年(初中一年级开始发表美术作品)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晚会》《春天到,河冰解》《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死猪不怕开水烫》《异曲同工》《莫耍杂技》《假文盲》等大批脍炙人口的漫画。其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构思机智幽默,笔法简洁,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京剧分生、旦、净、末、丑诸行当,在画家沈容圃绘制的《同光朝名伶十三绝图像》中,即有文丑刘赶三和武丑杨鸣玉,皆名重一时。清末民初,北京城又出了一位著名京剧文丑兼教育家,他就是萧长华。 刻苦钻研誉满菊坛 萧长华,号和庄,原籍江西新建县,1878年12月1日(清光绪四年戊寅十一月初八)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伯父萧永寿是咸、同年间著名昆旦;父亲萧永康(艺名镇奎)是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同时期的著名丑行演员。 萧长华3岁丧母,8岁入私塾读书,10岁时与兄长荣投师景善堂徐文波门下,师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季刊《江南》,定于八一年第一季度创刊。《江南》力主思想解放,旗帜鲜明,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双百”方针。《江南》以发表中篇小说为主,同时刊登长、短篇小说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其中特别重视发表继承与发扬鲁迅光荣传统的杂文。创刊号的中篇小说,有触及当前社会矛盾的《捕鱼人家》(作者叶宗轼);曾以手抄本流传的描写一个女大学生遭遇的《苦难的青春》(作者巴陵);曾以手抄本流传的控诉反动血统论的当代“孤星血泪”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江南士人行迹述略王永平一、西汉时期江南士人的沉寂据载,春秋之时,吴、越立国江南,先后争霸中原,人物甚盛。降及秦汉,天下归一,江南之地士风不竞,几致消歇。搜寻《史记》、《汉书》等典籍。有关江南士人活动的记载很少。西汉初,行政管理体制上郡县与藩国...  相似文献   

13.
悦读     
《风景名胜》2013,(7):174-175
《漫步江南:走过水乡的十四帧风景》继《漫步厦门》之后,旅行作家黄橙再度出发,这一次,他来到水乡江南。从鲁迅路到平江路,从安昌到南浔,从西湖到秦淮河,走过小街走过古镇,走过江南的十四帧风景画。西湖边、鉴湖上、太湖深处、秦淮河两岸……水乡泽国成为上演诸多才子佳人传奇故事的绮丽背景。  相似文献   

14.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15.
钱江 《炎黄春秋》2011,(3):58-61
半个世纪前朝鲜停战谈判阶段,署名"江南"的新华社新闻述评,频频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报界人称:"作者为江南才子。"这些著名述评的主要作者,是新华社国际部资深编辑蒋元椿。改革开放后,他任《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导师。  相似文献   

16.
一、精写本季氏《全唐诗》《全唐诗》七百十七卷,清·季振宜编。振宜,江南扬州府泰兴县人,字洗兮,号沧韦。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御史。藏书甚富,江南宋元名椠精妙多归之,有“季沧韦书目”。工诗,著有《静思堂集》。  相似文献   

17.
作者     
《风景名胜》2013,(5):14-14
青简/医生、摄影师。愿读万卷书,志行万里路,文字及摄影作品曾在多家媒体发表,并出版有个人摄影文集《江南》。本期作品:《江南七章》谢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撰稿人,广泛与多类媒体合作。主要拍摄西部自然与人文专题,以214国道沿线和西南地区作品见多。本期作品《金沙江河谷那些隐秘的纳西族村庄》  相似文献   

18.
辑校本《杨文公谈苑》商榷许振兴杨(974-1020)是北宋前期名噪一时的文坛大手笔。他不仅长于诗文,兼且精于史学。他自十一岁时被江南转运使张去华(938-1006)遣送阙下后,即受命长期读书秘阁,是以才高学博,见多识广。《杨文公谈苑》(以下简称《谈苑...  相似文献   

19.
据《永乐大典》所引《经世大典》和《南台备要》、清文廷式所辑《经世大典》记载 ,元至元十四年所设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 ,而非如《元史·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所记为“山南江北道”。据相关资料推断 ,到至元二十九年 ,为适应江南湖北道的重新设置和江北诸城划归河南江北行省的需要 ,“山南湖北道”始改称“山南江北道”。  相似文献   

20.
陈春梅 《福建史志》2006,(1):40-40,42
庄亨阳(1686~1746年),字元仲,号复斋,福建南靖奎洋镇人。他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8名。历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同子监助教、吏部检封司主事、汉阳府同知、湖北内监试、徐州府知府、江南按察使分巡淮安、徐州、海州道。庄亨阳不仅为官清廉刚正,恪尽职守,政绩显著,更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学者、治水专家,他以学者、科学家的身份享誉海内外。庄亨阳对数学造诣很深,早年研究《九章算术》,后又研究《几何原本》等西洋数学著作,并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上.在任分巡淮徐海道时,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指导修造河防工程。并把研究结果整理成笔记,编成《河防算术》一书,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名为《庄氏算学》,英国李约瑟博士著《中国科技发展史》、李俨撰《中国算学史》、钱宝琼写的《数学史》等著作都高度评价了《庄氏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