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中国近代军阀政治形成的原因至今仍存在如下争议,其一,为什么民初会建立军人政权;其二,为什么中国的军人政权是由许多军阀分别控制,而不是象亚非拉等国家在二战后形成的军人政权,由一个将军统一控制全国的军队。过去我们一直围绕着毛泽东的论点,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进行分析。但西方学者不接受这种分析,因为它只能解释军阀的割据和混战,说明中国难以统一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却不能说明军阀的起源和军阀政治的形成原因。另外,对于“军阀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代理人”的看法,现在也有人提出疑问,认为军阀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军阀混战也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竞争的直接产物。至于小农经济,它在中国已存在了近两千年,并不是军阀统治时期特有的,这种解释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事实上,近代军人政权和地方势力的膨胀、分化,是中国近代军阀政治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个恒久且常新的话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近代中国走过的路与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其进入历史研究的范畴之后,自然为后世史家所关注。不过,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关这个主题的研究,车载斗量,各有擅场,至少从大的方面而言,由中国看世界(中外关系)与由世界看中国(外中关系),或者统合两者之全球化研究,因为其观察视角之别,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结论便未必完全一致,更兼国别关系之国家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反排外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近代国人处理中外关系时的重要原则.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等地民众呼吁和平抗争,并谴责暴力行径,反排外思想初步形成.国民革命初期,中共积极为义和团运动正名,辩证剖析其功过,并号召运用文明科学精神从事反帝运动,反排外思想进一步发展.五卅运动时期,社会各界既驳斥外媒关于中国"排外"谣言,也努力宣传反排外思想,促使五卅运动和平顺利进行,反排外思想达于成熟.国民革命后,"反排外"一语成为了国内与中外政治纷争话语体系里的关键内容,凸显了反排外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转型时期,以其独特和前瞻眼光来看待中外关系。其外交思想中的近代意识表现为对传统夷夏观的突破、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外交礼仪的吸收、接纳,以及创办近代外交机制的努力等内容。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日本和俄国这两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地区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政策,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这一地区的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它们的罪恶活动早巳被釘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构成了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多与中国近代军阀有所联系,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国革命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有关,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并分割中国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孙中山为了能进一步的瓦解军阀势力,与皖、奉军阀建立了"三角反直同盟",这是孙中山坚决反对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客观的加速了近代军阀覆灭的速度,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几乎每一重大事件都与天津息息相关,而且天津往往是许多政治漩涡的中心。近代天津的历史契合了中华百年的发展轨迹,即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与升华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殊死抗争、努力奋斗,最终迎来解放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8.
河南近代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路在河南近代交通运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成为河南经济近代化过程中的先行和基础部门,其对河南近代经济开发乃至当代经济发展都有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所以,系统地探讨河南近代铁路建设的过程和特征,明确其在河南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学功  祝玉芳 《民国档案》2012,(4):85-89,95
近代时期,以"四象八牛"为代表的浙江南浔之浔商集团,在地方权力关系的运行中处于无可争辩的突出地位。他们在桑梓之地和事业发展之地与地方官吏、地方政府机构在第三领域的合作、矛盾与冲突,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市镇绅商参与解决地方社会问题的公共功能以及在转折时期对国家变局走向的介入和影响,尽管这种影响随时势变化导致政权力量的时强时弱而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0.
省制作为地方最高管理层级,元代以后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已经具有不可移动、不能移动的层级功能,对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的统一,有着不可代替的重大管理作用。然而,近代以降,由于中国从社会到国家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型之中,省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地方层级制度,与近代中国的艰难转型一样,也经历了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近代省制不断改易、变动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省制转型的困境,实关乎中央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安宁与国家的统一,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大问题。省制作为国家建制中的地方最高层级的制度,从制度现代化转型角度探讨省制的变易历程及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对于进一步认识省制在近代中国历史演变中的重大价值及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认识中国国家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及其规律和特点,以明国家治道与得失之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析阐述了海外归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职业指导事业的作用。认为在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兴起发展过程中,归国留学生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他们不仅把欧美职业指导思想引入国内加以提倡,而且还促进各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并主持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业务活动。归国留学生抱着振兴国家的目的推广职业指导,却因为国内不良的人事环境而成效有限。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留学生理想抱负与现实遭遇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汉口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商业城市,其兴衰的历程对于中国中部城市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汉口钱庄业也因为与这个城市的脉搏紧密相连而有别于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地的钱庄业。梳理并评述汉口钱庄的变迁,对中国近代钱庄业的深入研究应能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边疆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既是学术研究内在学理自然发展之结果,也与当代社会各界关注边疆问题的历史性反思有着密切关联。对近代边疆史的研究,既不能割裂其与古代边疆史的延续性,也不能拘泥于断代史的话语诠释;既不能忽略边疆问题的殊相,也不要陷入地方史的思维;既要有纵向的深入思考,也要有横向的宽广视野。须从整体思维出发,在全球史视野下审视近代中国边疆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秩序重构的复杂关系,以国家史观念从全局上把握近代边疆问题与中国国家建设之间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战时期中英关系再探讨:以南亚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战时期中英两国关于西藏和南亚问题的争执,反映出丘吉尔的英国政府对于蒋介石插手印度内政的极端猜忌和不满。当时为欧洲战事所困的英国政府,无力阻止战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逐渐向印度和南亚殖民地推进,因而谋求在西藏和中国西南划界问题上予以反击。另一方面,英国对中国势力南进所采取的“报复”举措,则被国民政府视为传统帝国主义对华野心的明显证明,并另谋反击。中英两国皆以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权安危作为处理印度和西藏问题的最大考量,然而就在中英双方皆以国家政权安危为出发点来面对南亚问题的同时,两个盟邦之间本来就不稳定的互信和合作关系,却也一点一滴地被消蚀了。以英国作为一个观察例子可看出,在近代中外关系的互动过程当中,中国并非永远只是西方列强冲击下的被动接受者(recipient)。战时中英两国在印度、西藏和南亚次大陆等问题上的争议,清楚地反映出一个西方强权因疑惧中国力量的崛起,而欲对中国展开有效的反击。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近代史上中外关系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史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些问题也同样为台湾史学界所关注。近40年来,台湾近代史学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在他们编辑出版的大量中  相似文献   

16.
认识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韩国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的兴亡是近代中国人从传统中华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的重要参照物,因而中国人的韩国认识与近代思想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东西思想的冲突,以及深厚的历史记忆,使近代中国人在对韩认识方面往往不得不面临种种情感和思想的困境。首先,对于大韩帝国灭亡一事,虽然中国人普遍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背信弃义和侵略行径,但是为了唤起国民,追求自强,中国人又往往更愿意从其内部来寻找其亡国之原因;其二,在如何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下朝鲜的殖民地近代性问题上,有人持肯定、甚至赞叹的态度,也有人认识到近代化成就背后朝鲜人民所遭受的苦痛,直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才基本统一到彻底的反殖民主义立场之上;其三,近代中国人的韩国认识往往受到历史记忆的很大影响,对宗藩关系的记忆增进了中国人对支援韩国独立运动的责任感,同时中国支援韩国独立运动也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朝鲜半岛对于中国来说有重要的地政学意义,关系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和平与安全。这种对韩认识的复杂性体现了近代中国他者认识与自我认识的相关性,也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海关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英国人赫德(R·Hart)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无论是赞扬抑或是反对他的人,都不能否认他曾起过的重要历史作用。这种强烈的反差固然与阶级、民族立场和价值观念有关,但却毕竟说明他是一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孙立忠 《史学月刊》2002,(10):123-124
鸦片战争后,外族入侵愈来愈剧,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清王朝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各个阶层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提出了改革要求。自此开始,改革的舆论从未间断过,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与其他国家的近代改革相比,中国近代改革有其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洋行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经营的商行与机构,其发展策略与空间演化体现了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城市的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影响。以天津为例,探讨洋行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借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对其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城市,吸引大量洋行聚集,形成独特的贸易空间体系。洋行对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具有多方面的复杂作用,对近代开埠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法国的史学研究与政府的政治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法国 ,政府行为与史学研究的关系极为密切。频繁更迭的政府均怀着各自的目的而对史学研究投入了政治性资金甚至直接施加政治影响 ,并在档案、图书及文物的保护和编目等史学研究的相关领域也加强了政府政治行为的作用。但在近代法国较长的专制政权统治时期内 ,史学发展的主流一般与政府介入史学研究的政治意图相悖 ;在民主政权时期 ,二者也只是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从整体上看 ,政府对史学领域的投资和所施加的政治影响并未如愿以偿 ,而史学发展的主流也没有纳入政府政治需求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